APP下载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的临床分析

2015-02-01李洪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弥漫性产科

李洪梅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的临床分析

李洪梅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 选择产科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发病原因及病情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治疗, 2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 无死亡病例;子宫全切除者2例, 次全子宫切除者1例,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者4例;胎儿情况:新生儿存活17例, 宫内死亡1例, 死胎2例。结论 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关键是及时准确的确定病因, 消除致病因素, 并给予止血、补充血容量等有效合理的对症治疗, 以提高治愈率。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治疗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凝血疾病, 由多种病因共同作用所导致, 该病起病急, 病情复杂且发展迅速, 尤其产科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较高[1], 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产科收治的2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该病的早期诊断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总结该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以提高该病治愈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例, 均为2008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20例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提出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2], 患者年龄24~35岁, 平均年龄(28.7±2.2)岁, 其中初产妇14例,经产妇6例。孕妇的怀孕周期>38周12例, 28~37周6例,怀孕周期<28周2例。其中发病时间为产前3例, 于产时发病17例。20例患者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原因:重度胎盘早剥8例, 子痫和先兆子痫6例, 羊水栓塞4例, 前置胎盘2例。

1.2 方法

1.2. 1 诊断方法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本组2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大出血, 无凝血倾向, 出血持续, 出血量为1300~3000 ml, 平均出血量2250 ml。患者皮肤出现瘀斑, 牙龈出血且有针孔处渗血现象, 并伴有呼吸困难、寒战等表现。有6例患者由于失血出现出血性休克现象。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为75×109/L, 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正常值, 且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血浆的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显示阳性结果。

1.2. 2 治疗方法 首先对引起DIC的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 及早消除病因, 阻断内、外源性凝物质来源, 及时补充血容量, 使用凝血药物, 补充适量凝血因子。

若患者病因较明确、阴道条件较成熟, 且短时间内可进行阴道分娩, 则需及早进行分娩;若阴道条件不成熟, 且短时间无法进行阴道分娩的患者, 则需及时进行剖宫产, 同时需注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采取肝素进行治疗, 首次剂量为25 mg, 方法是将25 mg低分子肝素注入5%的500 ml葡萄糖溶液中, 肝素溶解后静脉滴注, 剂量和滴速可根据患者的凝血时间进行调整。

2 结果

通过针对患者发病原因及病情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治疗, 2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 无死亡病例;子宫全切除者2例, 次全子宫切除者1例,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者4例;胎儿情况:新生儿存活17例, 宫内死亡1例, 死胎2例。

3 讨论

妊娠期的产妇机体处于高凝血状态, 胎盘及羊水中存在大量凝血活酶, 这些凝血活酶在分娩时会被释放出, 损害产妇的血管内皮。羊水栓塞、胎盘前置和胎盘早剥、妊高症、产后出血等高危因素均可导致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生[3]。

产后出血引起产妇体内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等受到破坏, 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因此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

对引起DIC的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 及早消除病因,阻断内、外源性凝物质来源。除此之外, 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阻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情进一步恶化。临床上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能够有效阻断凝血, 防止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的消耗, 使得患者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准。低分子肝素的抗凝功效, 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 抑制其对凝血酶原的激活, 从而使得凝血酶活性降低[4], 帮助凝血因子进一步被消耗, 且低分子肝素相比普通肝素用药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 对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先要准确识别患者的早期症状, 找出致病原因, 及早消除致病因素, 及时终止妊娠或切除子宫, 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 合理应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对于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需提前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对于分娩前存在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危因素的孕妇, 入院后需做好严密的凝血功能监测,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以提高产妇存活率。

[1] 侯桂玉, 郭跃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8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14):229-231.

[2] 彭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10):19-20.

[3] 陆玲军, 苏敏君.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的临床疗效探析.中国医药导刊, 2013(11):1781, 1783.

[4] 张瑞, 罗大菊, 徐凤.低分子肝素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19):2878-287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43

2015-03-20]

271219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弥漫性产科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