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体会

2015-02-01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心率

李 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体会

李 文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4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经治疗后, 从尿量、血压、心率等方面进行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平均尿量、血压、心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效17例, 总有效率为70.83%, 观察组患者中有效23例, 总有效率为95.83%,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 中西医结合的疗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值得推广。

中西医结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体会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并发症, 患者会出现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等, 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在临床上, 一般采用抗休克、静脉溶栓药物等西医疗法进行治疗, 但治疗效果却并不理想[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有研究报道称, 中西医结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特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效果, 旨在为临床提供一些建议, 现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 其中包括男25例, 女23例, 患者年龄45~74岁, 平均年龄(62.3±4.1)岁,患者在入院时, 伴有脸色苍白、出汗、口渴等症状, 经检查,患者均伴有明显的低血压, 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4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 患者在入院后对其进行水电解质纠正, 进行吸氧、补充血容量、抗休克, 给予静脉溶栓药物等进行治疗, 同时采用心电图进行监护, 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 偏阳虚患者和偏阴虚患者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本组中, 对于偏阳虚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将30~40 ml的参附注射液加入到100 ml的氯化钠溶液中, 进行静脉滴注, 时间控制在2~4 h;偏阴虚性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将50~60 ml的生脉注射液加入到100 ml的氯化钠溶液中, 进行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2~4 h。在治疗过程中,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 可以适当重复给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在用药4 h后,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变化情况, 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显效:患者治疗后, 血压上升明显,趋近于正常值或已在正常值范围, 各临床症状消失, 尿量逐渐增多, 停药后, 其血压没有明显的变化;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有所上升, 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其血压上升不明显或没有上升, 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甚至有加重的迹象。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平均尿量(987.32±231.63)ml, 平均收缩压(109.41±20.15)mm Hg(1 mm Hg=0.133 kPa), 平均舒张压(66.49±13.27)mm Hg, 平均心率(60.23±15.32)次/min, 对照组患者平均尿量(732.53±235.61)ml, 平均收缩压(96.44±15.29) mm Hg, 平均舒张压(56.81±15.78)mm Hg, 平均心率(89.34± 21.67)次/min;此外, 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10例, 有效7例, 总有效率为70.83%, 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17例, 有效6例, 总有效率为95.83%, 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进行心肌梗死具有发病快、难以治疗等特点, 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则更加危险, 所以, 良好的治疗是关键。中医认为, 中医疗法具有益气固脱、回阳救逆的功效,又可以血脉通行、活血化瘀等优点[2]。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微循环, 增强心脏的供血供氧, 确保心肌细胞的活性[3]。在用药方面, 参附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压, 稳定患者的心率,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病情, 提高了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 观察组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其尿量有所增加, 血压趋近于正常, 心率趋于稳定, 其治疗效果大大优于对照组,可见中西医疗法的治疗效果明显。

总之,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 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 中西医结合的疗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 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值得推广和应用。

[1] 赵兰巧, 田文友, 田青,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山东医药, 2010, 50(28):99-100.

[2] 余金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11):89.

[3] 刘保夫.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2):120-12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141

2014-12-08]

448039 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猜你喜欢

心源性休克心率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心率多少才健康
谨防过敏性休克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勘 误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