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和常规根管治疗术临床应用观察
2015-02-01郭鹏
郭 鹏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和常规根管治疗术临床应用观察
郭 鹏
目的 观察比较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和常规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实施根管治疗术治疗的患者180例,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一次性根充组, 各90例。分别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 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结果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97.8%,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与常规根管治疗术疗效相同, 但一次性根管治疗周期短, 椅旁操作时间少, 再则镍钛螺旋器械、次氯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ETDA)等根管冲洗药物的正确应用, 使激惹根尖产生二次疼痛的风险降低, 减少了患者的复诊次数和时间, 临床疗效较好, 因此值得口腔医师推广使用。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常规根管治疗术
根管治疗术经过100多年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逐步形成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充填的一套较完整的方法, 根管治疗的最终结果是根尖病变的完全愈合, 而其长远的目标是临床上成功固定义齿的修复以及牙齿功能的保存。根尖周病多为牙髓病的继发病, 牙外伤、咬合创伤、医源性感染也可引发根尖周病。根管治疗术中, 感染牙本质和坏死的牙髓组织主要依靠根管预备时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去除, 根管冲洗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次氯酸钠溶液和EDTA根管润滑剂的联合应用已经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本科门诊对一些有根管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根管治疗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 取得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口腔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实施根管治疗术治疗的患者180例, 男102例, 女78例, 年龄10~60岁, 平均年龄35岁, 发病时间1 d~6个月, 前牙48 颗,前磨牙44颗, 磨牙88颗。根尖周病患牙数字化牙片均显示根尖周组织密度改变, 牙外伤露髓者和牙髓炎患牙根据临床检查和牙髓活力测试均可确诊。根尖周炎通常由牙髓炎进一步发展而来, 慢性根尖周炎者有窦道产生, 患者可明确指出患牙。前牙硬组织损伤导致冠折露髓, 冠折致牙齿缺损较大,因美学修复需要, 无法保存活髓而需根管治疗者。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一次性根充组各90例, 由同一位口腔医师进行治疗和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根尖周病患者术前术后均要拍摄数字化牙片, 常规开髓、拔髓、用根尖定位仪测量并确定工作长度,采用镍钛旋转器械进行根管预备, 用生理盐水和次氯酸钠溶液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根管润滑剂联合应用进行冲洗和预备根管。根管预备结束后, 一次性根充组直接用根充糊剂和牙胶尖用侧压法进行根管充填;常规组在根管预备后用氢氧化钙封药1周, 复诊时确认具备根充条件时再完成根管充填, 要求充填致密且为恰填。在这两组中有继发急性根尖周炎和牙槽脓肿的患者, 根据病情进行对症处理。两组分别于治疗完成后6个月、9个月后复查, 复查时拍摄数字化牙片进行对照。
1.3 疗效评定标准 成功:根管治疗后和前牙冠折修复后的患牙无不适症状, 能够正常行使咀嚼功能, 临床检查无根尖周病的症状, 无窦道或窦道闭合, 数字化牙片示根尖周病变已消失。失败:患牙有明显的自觉症状, 牙齿不能行使功能,牙齿松动、出现咬合痛, 窦道不愈合, 数字化牙片显示根尖周病灶未愈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和一次性根充组均有2例患者治疗失败, 其他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 两组的成功率均为97.8%,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交通的发达, 牙外伤患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同时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牙病患者人数日趋增长,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越来越受关注, 特别适用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和外地患者, 以及前牙外伤导致冠折而急需美容修复者, 同时也适合那些需要成人陪同的儿童牙病患者[1]。两种根管治疗技术中, 都要求拍摄数字化牙片,牙片图像的数字化保存和提取非常容易, 便于和患者交流和沟通;再则根管预备时采用镍钛旋转器械进行根管预备, 预备过程中产生碎屑推出根尖孔的可能性降低, 该器械具备生物相溶性, 抗腐蚀性, 减少了根管治疗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也有失败的病例, 发生治疗失败的原因很多,可以发生在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恰当的病例选择、不规范的操作、根管清理不彻底以及根管冲洗消毒效果差等因素都与根管治疗术的成败相关[2]。常规根管治疗术中根管内长期封化学药物, 则出现药物刺激性根尖周反应的几率就越大, 发生根充失败的几率也就越高。因此, 严格采用无菌操作技术预备根管, 避免激惹根尖组织, 防止将根管内感染物质推出根尖孔, 在冲洗过程中不能过分进行加压, 要用具备侧方开口的注射器实施完成, 最大限度地减低医源性损伤造成的术后疼痛反应, 这些都是在根管治疗中要认真对待的。在操作中还需要注意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有其他病患, 操作时应注意全身情况对牙齿根管治疗的限制和影响;以及前牙冠折进行美学修复的主诉与要求和儿童牙病患者替牙期特殊的牙齿结构等。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与常规根管治疗术相比, 手术成功率一样,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一次性根管治疗周期短,椅旁操作时间少, 再则镍钛螺旋器械、次氯酸钠和ETDA等根管冲洗药物的正确应用, 使激惹根尖产生二次疼痛的风险降低, 减少了患者的复诊次数和时间, 临床疗效也具有可比性, 因此值得口腔医师推广使用。
[1] 杨正祥.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观察.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2):263-264.
[2] 于登臣.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和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根尖周炎的疗效比较.河北医药, 2012(8):1187-118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088
2014-09-15]
458030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