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5-02-01陈丽
陈 丽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陈 丽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 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儿童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检测。结果 重症感染患儿PCT阳性率(85.7%)明显高于局部感染患儿(64.3%)及病毒感染患儿(3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感染患儿PCT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CT阳性率6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采用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 可有效鉴别细菌感染, 为儿童感染性疾病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
血清降钙素原;儿科;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目前医院各科室重点关注问题, 尤其是儿科, 儿童身体各器官尚未完全成熟, 抵抗力低, 极易发生传染性疾病。随着目前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 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也不断提高。通常早期感染性疾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 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病原学检测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金标准[1],但对感染部位的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阳性率无法有效鉴别。因此, 采取可靠快速的检测方法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率是目前临床重点研究项目。近年来, 血清降钙素原在传染性疾病诊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本文就分析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2月~2014年5月到本院就诊的60例感染性患儿作为观察组, 男36例, 女24例;年龄6个月~10岁, 平均年龄(3.5±0.5)岁;观察组中重症感染患儿14例, 局部感染患儿28例, 病毒感染患儿1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 男35例, 女25例;年龄6个月~11岁, 平均年龄(3.6±0.6)岁;两组受试儿童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参与研究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儿童均于体检当天抽取2 ml静脉血, 检测时间在24 h内;观察组儿童住院3 d后清晨空腹抽取2 ml静脉血;血清分离, 以免疫色谱法、免疫比浊法对PCT进行检测。
1.3 阳性判断标准[2]阳性:PCT经免疫色谱法检测为0.5 μg, 免疫比浊法PCT>5.2 mg/L。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中的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重症感染患儿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局部感染及病毒感染患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感染患儿PCT阳性率(64.3%)高于病毒感染患儿(3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CT阳性率61.7%(37/60)显著高于对照组5.0%(3/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是目前临床研究重点, 提高其诊断率及治愈率是研究主要目的。PCT是无激素活性的血清降钙素前体,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通常游离于血清中。通常健康人员血清中PCT水平较低, 其含量<0.1 ng/ml, 几乎无法检测;而机体若被细菌、真菌等侵入, 感染严重时, PCT含量会显著增加;或机体脏器衰竭时, 血清中PCT含量快速升高。当患儿细菌感染时, 血清PCT在受到细菌毒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而显著升高, 体内PCT会超过0.5 ng/ml,则为异常。
PCT对机体免疫及病毒感染无明显影响, 局部轻微感染不会明显增高PCT水平, 而在细菌感染后则会显著升高, 因肝脏的巨噬细胞、肠道组织的淋巴细胞遭到刺激后, 会生成分泌降钙素原。重症感染患儿有着较高的感染率, 机体内炎性因子丰富, 因此PCT含量也就越高。在各种感染性疾病中,机体PCT含量也会相应的变化, 若患儿为全身症状的严重细菌感染、寄生虫或真菌感染, PCT含量则显著提高。尤其是机体内若PCT含量不断增加, 细菌感染越严重, 患儿发生死亡的几率也进一步提高。在本组研究中, 重症感染患儿PCT阳性率85.7%明显高于局部感染阳性率64.3%及病毒感染阳性率38.9%(P<0.05);局部感染患儿PCT阳性率64.3%高于病毒感染患儿阳性率38.9%(P<0.05);观察组患儿PCT阳性率61.7%显著高于对照组阳性率5.0%(P<0.05)。结果可以看出, 感染疾病患儿体内PCT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体检儿童, 且细菌感染越严重, PCT含量也就越高。
在相关研究[3]中则提出, PCT可作为炎症或败血症血清学标准, PCT含量的增加与细菌感染程度有关, 细菌感染越严重, PCT含量就越高;经抗生素治疗后PCT快速降低;若患儿外周局部感染、无败血症, PCT正常或轻微升高。同时申广生[4]提出PCT还可对病毒与细菌感染进行鉴别,细菌感染标志则为PCT含量>0.5 ng/ml;病毒感染PCT含量<1.2 ng/ml;细菌感染则是PCT含量>1.2 ng/ml;因此通过PCT含量可为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合理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 在儿科传染性疾病诊断中采用PCT, 其检测优势显著, 且儿童身体免疫机制衰弱, 极易受到感染性疾病的侵袭, 通过检测体内PCT含量, 可有效判断病情, 鉴别细菌感染, 为儿童感染性疾病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 为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一条重要的线索。
[1] 林涛.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海南医学, 2006, 17(8):122-123.
[2] 张卫国, 唐芳, 陈德平, 等.轮状病毒感染性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的意义.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6):421-423.
[3] 杜冀晖, 苏卓娃, 麦丽文, 等.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9):1320-1321.
[4] 申广生.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12):69-7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069
2014-11-03]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