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腰椎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分析

2015-02-01夏秀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8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椎管椎体

夏秀梅 王 凡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腰椎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分析

夏秀梅 王 凡

目的 观察16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4例腰椎骨折患者的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124例诊断为腰椎骨折患者中, 68例为单节椎骨骨折, 42例为双节椎骨骨折, 14例为三节椎骨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58例(46.8%), 压缩性骨折43例(34.7%),骨折脱位23例(18.5%);椎管狭窄者共45例(36.3%), 其中狭窄程度达1度者22例(17.7%), 2度者16例(12.9%), 3度及以上者7例(5.6%)。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 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反映患者腰椎骨折的情况, 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腰椎骨折;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

腰椎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 多见于车祸、高处坠伤等,常表现为粉碎性骨折。腰椎骨折主要表现为腰椎局部肿胀、剧烈疼痛伴随骨折两侧的肌肉紧张, 严重时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可以导致肢体运动障碍、无法站立及行走等[1]。在临床工作中, 普通CT扫描和常规 X 线平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准确地判断出腰椎骨折的情况, 给腰椎骨折的分型、定位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多层螺旋CT 与三维重建技术的联合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也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探讨多层螺旋CT 与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本院分析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124例腰椎骨折患者的CT三维重建图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4例腰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30 min~48 h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中男89例, 女35例, 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42.6±6.5)岁。其中车祸伤43例, 工伤52例, 跌倒摔伤25例, 打击伤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活动受限, 其中48例伴有脊髓损伤, 6例出现腰椎后突畸形。

1.2 检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德国西门子生产的16排螺旋CT, 患者骶1椎体下缘至胸12椎体上缘为主要扫描范围。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进行腰椎正侧位的定位, 同时注意扫描平面与椎管垂直。螺旋扫描:120 kV, 300 mA, 螺距3.0, 扫描厚度3 mm, 层距3 mm, 间隔重建0.5 mm。扫描结果用1 mm层厚的重建图像的方式传送到Vitres2工作站中, 分别实施多平面重建技术、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重建等得到多平面的三维图像, 患者的腰椎骨折情况可在选取合适的视角后观察得到。进行三维重建, 采取表面遮盖法重建, 无旋转角度限制, 需要时还可以进行 3D 图像切割, 可以立体、直观地观察椎管形态与内部骨折碎片。

2 结果

2.1 腰椎骨折范围 124例腰椎骨折患者中, 68例为单节椎骨骨折患者, 42例为双节椎骨骨折患者, 14例为三节椎骨骨折患者。

2.2 腰椎骨折分型与 CT 表现 根据Denis三柱脊椎骨折分类法, 骨折可分为三类:粉碎性骨折、压缩性骨折和骨折脱位。本组结果显示, 粉碎性骨折58例(46.8%), CT表现为椎体后壁或三柱均受累, 骨折线累及后柱, 骨折片突入椎管内, 棘突间距离增宽;压缩性骨折43例(34.7%), CT表现为椎体前缘呈不规则楔形变, 后部高度正常而前部扁平, 骨折线不涉及椎体后壁, 主要累及前柱或前中柱;骨折脱位23例(18.5%), CT表现为椎管变窄, 椎体发生旋转、脱位, 小关节出现骨折,骨折线可累及任何一柱。

Worter椎管狭窄法用0、1、2、3度代表椎管横断面来反映其狭窄程度。椎管完整性破坏但无狭窄为0度, 椎管面积减小1/3以内为1度, 椎管面积减小2/3以内为2度, 椎管面积减小2/3以上为3度[2]。本组结果显示, 椎管狭窄者共45例(36.3%), 其中狭窄程度达1度者22例(17.7%), 2度者16例(12.9%), 3度及以上者7例(5.6%)。

3 讨论

对于诊断腰椎骨折, 临床上常首选X 线片检查, 对于明显的椎体骨折X 线片能直观反映, 而对于解剖结构相对复杂的腰椎尤其是当骨折累及椎体横突、椎板、棘突时, 常规X线片的清晰度及分辨力往往不够理想, 对骨折细节的反映就不够全面和准确, 容易在引起误诊, 影响手术方案的选择,因此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 多排螺旋CT 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三维重建技术因其可通过多种方法将图像进行旋转和切割, 进而提供直观且清晰的全方位的椎管内立体图像[3]。

有研究显示, 多平面重组(MPR)可任意旋转至如矢状位或斜位等最佳平面, 能及时发现微小骨折, 因此螺旋CT的骨折显示率几乎为100%[4]。腰椎的绞锁、顶立和半脱位仅靠X片和普通CT很难发现, 多层螺旋CT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腰椎的三维解剖结构, 而且能够准确显示碎骨片的形态、骨折的位置、椎管狭窄程度及关节脱位的方向。椎管内矢状剖开能清晰显示骨折脱位对椎管和椎间孔造成的影响, 同时还能够显示椎体及关节突在矢状位上的移位;脊柱俯视位、仰视位能观察骨折对椎管完整性的影响, 能够清晰的显示椎体后缘碎裂骨块的大小、形状及移位等情况。本组结果通过三维成像技术清晰地看到45例椎管狭窄, 并对狭窄程度进行了分度, 这样有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以及确定治疗方案。

国外文献报道, 横轴位图像为CT影像诊断的“金标准”,而多排螺旋CT大大提高了沿躯体长轴方向的分辨率。三维重建主要包括容积重建、多平面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等, 各向同性的数据采集使任意角度的多平面重组切面都与原始的直接扫描图像质量相同。 一次扫描得到的原始数据可以进行MPR、三维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重建技术。重建后的多平面重建图像的各方位的不同层面图像均具有完全相同的空间分辨率[5], 所以多排螺旋CT的 MPR 图像均可以视为CT图像诊断的“金标准”。

多排螺旋CT具有覆盖范围广、扫描速度快、扫描时间短的特点, 三维成像技术强大的计算机后处理功能和灵活多变的成像方法使CT图像更为直观、立体、清晰。MPR的图像重建可以以任意的角度观察骨折部位, 以最佳的方位观察腰椎骨折处的骨质结构变化和空间变化。VR 图像与大体标本类似, 可以通过勾画技术选择性地保留图片, 还可以对骨折部位进行旋转以选取最佳视角。

综上所述,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相对清晰直观地反映患者腰椎骨折的情况, 提高临床诊断率, 同时也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何刚.浅谈多排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0(1):569-571.

[2] 姚问我, 姚振威, 龚建中.64排螺旋 CT 重建技术对腰椎骨折及其并发伤的临床价值.医学信息, 2014, 7(27):161-163.

[3] 蔡建国.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下胸椎及腰椎骨折的应用.吉林医学, 2010, 31(34):6221-6222.

[4] 胡秋根, 崔冰, 邓碧仪.多层螺旋CT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及价值.海南医学, 2011, 15(12):34-36.

[5] 曹和涛, 施裕新.腰椎峡部裂的影像检查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20(9):700-70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8.027

2015-06-12]

221000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椎管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