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比较

2015-02-01李晓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8期
关键词:乳头状上皮恶性

李晓娜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比较

李晓娜

目的 探讨对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进行穿刺病理诊断及切除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47例乳腺乳头状病变的患者均进行穿刺病理诊断, 切除术后行切除病理诊断,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两者差异对比并分析穿刺病理诊断对患者诊断的具体影响。结果 47例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通过进行穿刺病理诊断的患者能确诊乳腺乳头状恶性病变患者为29例, 确诊率为61.70%, 低于术后切除病理诊断确诊33例, 确诊率70.21%,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穿刺病理诊断能排除良性乳腺乳头状病变(小导管乳头状增生)患者6例(12.77%), 术后切除病理诊断排除7例(14.89%),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诊断乳腺乳头状病变的准确度还是比较理想的, 其对于乳腺乳头状病变具有早期诊断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乳腺;乳头状病变;穿刺;切除;病理诊断

近年来, 乳腺疾病让女性痛苦不堪, 属于女性常见病、多发病, 危害妇女身心健康, 主要分为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乳腺癌五大类, 其中最具威胁的是乳腺癌, 而乳腺癌中最难于诊断的要属症状不典型的乳腺乳头状病变, 乳腺癌中腺纤维瘤癌变及乳头状瘤病癌变又属于罕见类型中较为常见的类型。而乳头状瘤病癌变, 则出现灶性癌组织, 且两者在形态上有过渡性改变。癌变区常表现复杂, 如治疗不及时, 就可能发生病变, 随时导致生命危险。乳腺乳头状肿瘤可位于从乳头到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DLU)导管系统内的任何部位, 分为良性、非典型性和恶性。临床病理特点极为不同。这类肿瘤在良恶性的鉴别过程中诊断困难,从而难以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理。现结合本院就诊的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采集穿刺和切除病理结果分析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7月收治的47例乳腺乳头状病变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其中女45例, 男2例;年龄27~49岁, 平均年龄37.25岁;病程5~21个月, 平均病程(14.2±4.7)个月。

1.2 病理检查 47例患者均进行穿刺病理诊断, 切除术后行切除病理诊断,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两者差异对比并分析穿刺病理诊断对患者诊断的具体影响。患者进行乳腺乳头状病变部位穿刺病理诊断和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时都严格依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运用常规冷冻切片, 避免出血、污染影响切片观察, 在显微镜下, 观察病灶的患病类型, 病理分化和浸润情况等, 并做好相关记录。再依据相对应患者的术后切除病理诊断结果对患者的穿刺病理诊断准确度进行评价对比分析[1]。

1.3 诊断标准 对于患者胃部分切除术前穿刺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切除病理诊断的诊断差异进行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疾病的确诊率和排除率以及病理类型检出率的诊断差异。根据病理类型相对应的病理特点分别为:中央型乳头状瘤出现导管上皮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形成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状树枝状结构, 乳头可分支吻合, 形成腺样结构, 注意取样部位;周围型乳头状瘤其组织学特征更常伴发普通型导管内上皮增生、非典型导管内上皮增生、导管原位癌或浸润癌, 以及硬化性腺病或放射状瘢痕等;乳腺乳头状癌是特殊型乳腺癌, 乳头中部常见纤维血管束, 表面被覆单层或多层异型上皮细胞, 极性紊乱, 肌上皮消失, 常见核分裂象, 部分癌细胞也可形成腺管或筛状结构;小导管乳头状增生出现上皮增生, 曲折呈乳头状, 乳头低, 分布广, 为导管上皮实性增生的一种, 不具有真正纤维脉管轴心, 不产生症状;其浸润多见于乳头基底部或囊(管)壁周围。若癌组织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或囊腔内者, 仍属于非浸润癌, 根据组织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7例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通过进行穿刺病理诊断的患者能确诊乳腺乳头状恶性病变患者为29例, 确诊率为61.70%, 低于术后切除病理诊断确诊33例, 确诊率70.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穿刺病理诊断能排除6例良性乳腺乳头状病变(小导管乳头状增生)患者, 所占比例为12.77%, 与术后切除病理诊断的排除率14.89%相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诊断检出类型:中央型乳头状瘤10例、周围型乳头状瘤11例、乳腺乳头状腺瘤12例、小导管乳头状增生6例、乳腺乳头状癌8例。切除诊断病理类型:中央型乳头状瘤15例、周围型乳头状瘤11例、乳腺乳头状腺瘤7例、小导管乳头状增生7例、乳腺乳头状癌7例。

3 讨论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良恶性极为相似,中央型乳头状瘤, 一般应当保守治疗, 以楔形或锥形切除为主, 中小导管多发乳头状瘤, 一般的局部切除难以满足治疗需要, 以局部广泛切除为宜[3]。通过术前的病理穿刺检查,完全可以了解患者的病变具体组织学情况, 可以排除良性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 避免因诊断错误而引起不必要的手术治疗[4];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例如对于一般中央型乳头状瘤可以选择更加的保守治疗或者尽量少的切除乳腺组织, 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对于浸润度高的恶性肿瘤就要选择广泛的切除术, 减少患者复发危险;对于本院的47例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病理情况的对比分析可知, 穿刺确诊对于恶性病变诊断更具优势, 也能够排除良性病变。对于这两种诊断检查方法比较, 术前穿刺诊断更具实用价值, 且使作者了解到乳腺乳头状病变部位穿刺活检的必要性和适应性, 有助于今后在治疗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过程中, 更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方案。

[1] 苗雪莲, 司相山.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比较.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24(3):1260-1262.

[2] 张飞燕.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对照.健康之路, 2014(2):102.

[3] 杨隆茵.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4(11):36-37.

[4] 方芳.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对比分析.医学信息, 2014, 28(37):25-2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8.022

2015-03-30]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乳头状上皮恶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