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5-02-01张莹
张莹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临床尚无根治该病的有效方式,化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见手段[1-3]。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主要利用化学药物对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进行抑制,最终将癌细胞杀死[4-6]。但因化疗药物的选择性不强,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不可避免的伤害,患者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在接受化疗时,需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使化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将药物不良反应降至最低。为探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方式,本科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分组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给予化疗。使用简单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2~76岁,平均(49.5±1.5)岁;其中肺癌17例,肝癌14例,胃癌12例,乳腺癌10例,胰腺癌5例,直肠癌2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1~77岁,平均(49.2±1.8)岁;其中肺癌18例,肝癌15例,胃癌11例,乳腺癌11例,胰腺癌4例,直肠癌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给予化疗,化疗药物主要有抗肿瘤植物碱类、抗代谢类及烷化剂类,均通过PICC给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化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化疗期间的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 化疗前护理 第一,心理护理。患者确诊为癌症后,心理上可产生巨大的压力,对疾病的恐惧、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导致患者出现意志消沉、悲观绝望的情绪。化疗后,因各种不良反应、穿刺困难等可能使患者失去对抗疾病的信心,这些情绪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导致病情恶化,对治疗及护理工作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化疗前,医护人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以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尽力争取患者的配合。是否告知病情需视患者情况而定,对真实病情可适当保留,以免患者情绪过度紧绷,丧失信心。对已经知道病情的患者给予解释、鼓励及安慰,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鼓舞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安排亲朋好友、家庭成员定期看望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第二,健康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所处的治疗环境,对所患疾病的性质及化疗中需注意的事项如卫生习惯、用药规则等进行详细告知。使患者明白在化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是正常的现象,积极配合治疗可消除,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慌和焦虑心理。同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熟知肿瘤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可为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及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沟通和内容模板,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采用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与患者进行良性沟通。
第三,环境护理。温馨的环境有利于舒缓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需每天对病室进行消毒、通风等;注意物品的摆放,保证病室的整洁,将温度及湿度控制在舒适的范围内;及时更换床单、被套等物品;在病室内放置书报、电视机等,供患者观看,使患者处于干净、舒适的环境中,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进行化疗。
1.2.2 化疗中护理 第一,PICC并发症护理。机械性静脉炎、血栓、穿刺点感染等是化疗患者极易出现的并发症。对机械性静脉炎患者需将患肢抬高,限制肢体过量活动,采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湿敷患肢,3次/d,每次半小时左右。严重患者给予微波治疗,1次/d。对疼痛剧烈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经积极治疗仍无好转则立即将导管拔除[7-8]。在每次输液前需观察管道情况,查看是否形成血栓,如有阻力,则需用力抽吸,在负压下将血栓吸出,切忌采用液体加压冲洗。在穿刺过程中,需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预防感染。置管后需保持皮肤清洁,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定期消毒,酒精及碘酒不能接触PICC软管,防止导管老化。对出现严重感染患者需拔除导管,进行血培养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第二,导管脱出、堵塞。外力牵拉或患者自体活动过度可造成导管脱出,在日常护理中需强化对患者的宣教,告知其保护导管。护理人员在巡视时需观察贴膜情况,一旦出现松动或液体渗出需及时更换,脱出导管不可再次使用。导管堵塞一般可分为非血栓性堵塞和血栓性堵塞。护理人员在输液前后需冲管,管道停用时每周冲洗1次。连续输液时无需每次均进行回血检验,以减少导管内壁血凝的积累,降低导管堵塞的几率。
第三,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化疗可造成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泌尿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在化疗时,需减慢药物的滴注速度,嘱患者大量饮水,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帮助药物排泄。对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较多的患者给予升白细胞、升血小板药物治疗,并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每天用紫外线对病室进行消毒,减少探视时间,加强对皮肤、肛周及口腔的清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报告给医师。大部分化疗药物经肾脏排泄,因可溶性较差,易形成结晶将肾小管堵塞,严重患者可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在用药期间需注意患者是否存在排尿困难、膀胱刺激症状,必要时给予利尿剂以利于药物排出。
1.2.3 化疗后护理 第一,缓解疼痛护理。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缓解疼痛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化疗后出现疼痛的患者,首先需评价其疼痛的原因及性质,根据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药物控制或其他手段进行缓解。
第二,饮食护理。化疗后,患者多伴有呕吐、恶心等症状,机体出现负氮平衡,严重患者可伴有水电解质失衡。如不及时纠正,可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出现器官衰竭。因此,需对化疗患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食物,避免煎炸、油腻、过热、过冷的食物。腹泻患者可多食用钠、钾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瘦肉、香蕉等,尽量少食用产气的食物。患者在化疗时,体内正常细胞受到药物的侵袭,身体状况较差,自身免疫力较低,因此易出现感染等现象,感染部位常出现在口腔、舌等,应嘱患者注意口腔卫生,餐前餐后用漱口水仔细漱口。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记录和观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泌尿系统毒性;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护理质量等,将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类,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5.0实现所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1例骨髓抑制,1例泌尿系统毒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出现8例胃肠道反应,4例骨髓抑制,5例泌尿系统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字2=9.7547,P<0.05)。观察组58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总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43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总满意率为7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字2=14.0698,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及家属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也是学界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9-10]。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见手段,具有合理高效的特点,有利于患者正常生活的恢复,但是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中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恶性肿瘤的化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之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具有不利影响,因此,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离不开系统性、针对性及科学性的综合护理干预[11-12]。首先,在整个化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了解,本组研究中,在化疗开始前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了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面对治疗,帮助患者对化疗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在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对每一位患者均给予热情、真挚的帮助,使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迅速上升,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其次,全面、及时的健康教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及家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和家属可了解化疗的目的和必要性,提前使其了解化疗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防,在极大程度上消除了患者的恐慌和焦虑。再次,保持病室的整洁、舒适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另外,干净、整洁的环境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本组研究中,在化疗前采用激励性语言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对患者给予了全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充分掌握了恶性肿瘤及化疗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在预防不良反应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再次,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离不开医护人员认真强化的日常护理。患者癌症部位不同,化疗及使用的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前需查明患者所患的癌症种类,及接受化疗的部位、时间和药物,以利于患者后期护理的顺利进行[13-14]。另外,化疗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不良反应及不当操作可对患者治疗效果及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重视相关并发症、不良反应及操作的护理。本组研究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出现的PICC并发症、导管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细致的护理,在缓解患者身体不适的同时有利于其心理压力的释放,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最后,患者在化疗结束后需给予适当的疼痛护理和饮食护理,疼痛是癌症患者必经的过程,无法耐受的疼痛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需对其给予必要的疼痛护理,必要时可使用镇痛药物。恶性肿瘤患者身体较虚弱,抵抗力较差,因此需提高其营养水平,以利于免疫力及抵抗力的增强。本组研究中,在化疗结束后对患者给予相应的疼痛护理和饮食指导,患者疼痛感大大下降,水电解质水平得到有效纠正,营养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需给予全程护理,保证护患良好沟通,同时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评估。针对患者化疗前、化疗中及化疗后的不同身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护患关系趋向和谐、融洽。本组研究中,患者均为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组在化疗前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做好化疗的心理及生理准备。化疗时,对患者给予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及导管的护理,以利于化疗顺利进行。化疗后,因患者身体虚弱,需对其给予饮食护理及缓解疼痛的护理。经综合护理,观察组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1例骨髓抑制,1例泌尿系统毒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出现8例胃肠道反应,4例骨髓抑制,5例泌尿系统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3%。观察组中58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总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中43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总满意率为71.67%,该结果与以前报道相符。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血液系统受到化疗的影响,白细胞显著降低,极易出现骨髓抑制的现象;化疗使用的药物对患者肾脏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多,肾脏累积的毒性蔓延至整个泌尿系统,产生泌尿系统毒性[15]。经对症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未对患者身体恢复产生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优质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规避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同时可有效减少家属及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身心恢复。化疗与护理紧密结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率,对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朱小平,姜桂春.医用壳聚糖修复莫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32):4151-4152.
[2]谭学芬.三维摄像技术健康教育模式对住院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31):3948-3951.
[3]胡雁,桑燕,徐旭娟,等.癌症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护理循证实践方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9):3665-3672.
[4]余琨,陈丽琴,赵希全.9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8):146-147.
[5]潘永秀,徐银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2):10-11.
[6]沈丽华.8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心理护理的体会[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23(6):528-529.
[7]盛立峰,范高云.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倾向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3):55-57.
[8]谢玲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心理护理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05-206.
[9]常永红.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10,26(12):43-44.
[10]徐惠丽.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3):105-108.
[11]俞惠艳.舒适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10,26(8):55-56.
[12]谢秋如,陈少云,曾丽敏.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202-203.
[13]杨晶.人性化护理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66-67.
[14]王英,邱玉贞.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6(12):1184-1186.
[15]王晓霞.优质护理理念在肝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河北医药,2014,36(6):95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