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探究

2015-02-01彭巍孙晓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5期
关键词:角化种植体宽度

彭巍 孙晓琳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探究

彭巍 孙晓琳

目的探讨分析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11例(11个种植体点)伴附着龈不足的种植牙二期手术患者, 实施种植牙二期手术, 同时实施附着龈重建(改良根向复位瓣术), 在术后4周实施烤瓷冠修复, 术后6个月后复诊。记录、比较术前、术后4周、术后6个月后角化黏膜宽度及术后6个月后探诊出血位点的百分比、出血指数、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结果与术前比较, 术后4周角化黏膜宽度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角化黏膜宽度保持稳定, 未有明显炎症, 与烤瓷冠贴合紧密。探诊出血位点的百分比18.18%(2/11)、出血指数(0.69±0.21)、探诊深度(1.79±0.32)mm、改良菌斑指数(0.68±0.19)。结论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实施种植牙二期手术, 同时实施附着龈重建(改良根向复位瓣术), 操作简便, 短期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附着龈重建;口腔种植修复;应用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方法及效果, 应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的附着龈重建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6月收治的11例(11个种植体点)伴附着龈不足的种植牙二期手术患者, 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最小19岁, 最大65岁, 平均年龄(41.5±7.9)岁。种植体位点均在后牙区, 在牙槽嵴顶尚存留角化黏膜≥0.5 mm,均接受Ankylos种植系统修复。

1.2 方法在实施种植牙二期前, 检查角化黏膜、系带附着、颊侧前庭沟等种植部位的情况, 同时测量角化黏膜的宽度。常规消毒铺巾, 局部麻醉(阿替卡因), 在种植部位的颊侧作梯形切口(要保留龈乳头), 牙槽嵴顶切口要略偏于舌(腭)侧, 使切口颊舌(腭)侧存在角化黏膜。于近远中作切口, 不将骨膜切透, 延伸到邻牙, 同时越过膜龈联合, 可至前庭沟底(根据实际需要)。以尖锐刀片翻半厚瓣黏膜进行剥离, 来对骨膜及其表面结缔组织进行保护, 剥离骨膜上肌纤维。滑行黏膜瓣依前庭沟方向, 使角化黏膜(游离端)根向复位到邻牙正常的膜龈联合根方。采用可吸收线缝合固定在骨膜处,然后缝合近远中的切口, 同样使用可吸收线。在重建附着龈的同时, 将种植体的覆盖螺丝卸下, 将愈合基台安放在原来的位置。以纱布(含生理盐水)对黏膜瓣轻轻按压, 直至血液从其下方流出, 采用药物(牙周塞治剂)覆盖术区。术后2周进行复诊、制模, 在术后4周实施烤瓷冠修复, 术后6个月后复诊[1]。

1.3 观察指标[2]记录、比较术前、术后4周、术后6个月后角化黏膜宽度及术后6个月后探诊出血位点的百分比、出血指数、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位点的黏膜愈合良好, 形成良好软组织袖口。术后4周时已形成了正常角化黏膜, 其膜龈联合位置和邻牙处相协调。与术前比较, 术后4周角化黏膜宽度增加[(0.18±0.25)mm VS (2.62±0.56)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角化黏膜宽度保持稳定(2.65±0.59)mm, 未有明显炎症, 与烤瓷冠贴合紧密。探诊出血位点的百分比18.18%(2/11)、出血指数(0.69±0.21)、探诊深度(1.79±0.32)mm、改良菌斑指数(0.68±0.19)。

3 讨论

缺失牙修复首选方式为种植义齿, 在种植体处于骨结合的情况下, 关于如何处理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3]。在临床中常见的是附着龈较窄或缺失的患者。附着龈作用是保护牙周组织, 使牙周组织抵抗刷牙、咀嚼食物等机械性的刺激, 保护龈缘的稳定, 预防菌斑的滞留。附着龈可以缓冲黏膜肌纤维生物力, 维护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美观, 具有重要意义。据相关研究[4], 角化黏膜缺损可导致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症加重, 增加菌斑积聚。角化黏膜和种植体颈部的牙槽骨吸收、附着息息相关。所以, 应采用有效措施, 使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宽度增加。临床附着龈重建的方法包括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游离牙龈移植、根向复位瓣术等。其中较早用于增加及保护已有附着龈的根向复位瓣术有多种设计形式, 既可以单纯根向复位,也可以暴露出适当宽度骨膜带(依据实际需要), 还可联合其他方法, 如联合游离牙龈移植等[5]。本研究以改良根向复位瓣术进行附着龈重建, 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便, 避免组织创伤(因开辟第二术区);手术次数少, 在种植牙二期手术同时行附着龈重建, 可以避免再次手术, 并且不会干扰到种植体骨的结合;减少黏膜退缩的风险, 先实施附着龈重建之后行牙冠修复, 可以发挥早期干预的作用;稳定性好, 重建的附着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并且颜色匹配原有的角化黏膜。

综上所述,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实施种植牙二期手术同时实施附着龈重建(改良根向复位瓣术), 操作简便, 短期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组11例(11个种植体点)患者术后2周制膜时, 使有

[1] 张林祺, 刘双云, 米宁, 等.组织修形高频电刀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3, 18(1):26-27.

[2] 杨连山, 孙洪梅.组织修形高频电刀处理增生牙龈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6):96.

[3] 刘侠, 申叶春, 牛国卫.组织修形高频电刀用于牙龈成形术的临床观察.中国美容医学, 2008, 17(12):1785-1786.

[4] 王玉善, 周屹立.自体游离硬腭黏膜移植在牙种植体周附着龈增量中的应用评价.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11(5):412-414.

[5] 王旻, 刘晓伟.X 线检查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进展.吉林医学, 2010, 10(31):12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072

2015-03-13]

116001 辽宁省大连市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猜你喜欢

角化种植体宽度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