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疗效观察
2015-02-01闫海山
闫海山
CHO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疗效观察
闫海山
目的观察CHOP方案用于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82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患者以CHOP方案施治, 其中, 初次治疗者42例为初治组, 重复治疗者40例为复治组, 比较两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初治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RR)均与复治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脱发、指趾麻木皆显著低于复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HO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患者,可使初次治疗、重复治疗者得到相似的疗效, 但复治者的部分毒副作用比初治者严重, 需得到重视。
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CHOP方案;临床疗效
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 是肿瘤科中收治的主要病种,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 几乎占人类恶性肿瘤的5%[1]。本院分别采用CHOP方案为初治的42例患者及复治的40例患者实施治疗, 比较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患者皆为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 经病理检查确诊。初治42例(初治组):男28例,女14例, 年龄5~73岁, 平均年龄(40.8±3.5)岁,Ⅰ期15例,Ⅱ期5例,Ⅲ期4例,Ⅳ期18例。复治40例(复治组):男25例, 女15例, 年龄4~72岁, 平均年龄(40.2±3.8)岁,Ⅰ期13例,Ⅱ期4例,Ⅲ期3例,Ⅳ期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CTX(环磷酰胺):750 mg/m2, ADM(阿霉素): 30 mg/m2, VCR(长春新碱):1.4 mg/m2, 以上药物于每周治疗的第1天静脉注射, 每周1次。PDN(泼尼松):100 mg/m2,每周治疗的第1~5天口服用药。每次连续用药3周后, 间隔1周, 再继续用药。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分为CR、PR、稳定(SD)、进展(PD)四个等级。CR:所有可见肿瘤病变全部消失, 效果持续时间≥4周;PR:肿瘤病灶最大直径、最大垂直径二者乘积减少≥ 50%, 效果持续时间≥4周。SD: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不足25%, 或者增大不足25%, 未有新病灶出现。PD: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增≥25%, 或者出现新的肿瘤病灶。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根据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评定标准, 统计各类毒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初治组42例患者治疗后, 疗效为CR、PR、SD、PD者分别为17例(40.48%)、19例(45.24%)、5例(11.90%)、1例(2.38%), RR为85.71%(36/42);复治组分别为11例(27.50%)、19例(47.50%)、8例(20.00%)、2例(5.00%), RR为75.00%(30/40)。两组的CR率比较(χ2=1.53, P>0.05);PR率比较(χ2=0.04, P>0.05);RR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 P>0.05)。
2.2 毒副反应 初治组42例患者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脱发、口腔溃疡、指趾麻木分别为36例(85.71%)、20例(47.62%)、7例(16.67%)、4例(9.52%)、5例(11.90%)、7例(16.67%)、24例(57.14%), 复治组40例分别为34例(85.00%)、28例(70.00%)、16例(40.00%)、4例(10.00%)、12例(30.00%)、4例(10.00%)、8例(20.00%)。两组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相互对应比较, χ2值分别为0.01、4.23、5.53、0.09、4.08、0.78、11.88。初治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脱发、指趾麻木均低于复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口腔溃疡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是一类以淋巴结以及结外部位的淋巴组织为病灶的免疫细胞肿瘤, 此肿瘤病变较为复杂, 是肿瘤科中收治的主要病种[2]。目前, 标准治疗方案为CHOP方案。恶性淋巴瘤主要包括何杰金氏以及非何杰金氏两类,其中, 非何杰金氏占据81.6%~93.3%的高比例, 何杰金氏仅占6.7%~18.4%的较低比例, 从总体上来讲, 我国的恶性淋巴瘤病例相对较少, 发病率明显地低于欧美国家[3]。自从1937年CHOP方案研究出来之后, 一直稳居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一线, 虽然近几年来出现了其他几类联合方案, 但CHOP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相关研究发现, CHOP用于非何杰金氏中等分化、高分化淋巴瘤的临床治疗, 均可得到30%的治愈率。
本院此次选择82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患者, 将其分为初治组及复治组, 对CHOP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就CHOP的临床疗效来看, 初治组的完全缓解率40.48%、部分缓解率45.24%和总缓解率85.71%, 与复治组的27.50%、47.50%、75.00%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方案对于初治者和复治者有相似的疗效。但是, 相比于其他报道中谈及的30%的治愈率, 初治组完全治愈率在30%以上, 而复治组则在30%以下, 此结果说明初治组的疗效稍高于复治组。
在毒副作用方面, 此次研究重点诊断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中的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脱发、口腔溃疡以及指趾麻木七类反应进行了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发现, 初治组患者较多发作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指趾麻木几类毒副作用, 而复治组则多发作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脱发、指趾麻木几类反应。从两组患者各类反应的发生率来看, 复治组患者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脱发、指趾麻木反应发生率皆明显高于初治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CHOP方案对于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初治及复治患者均具有较高疗效, 但是, 复治患者更容易出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需要加以重视, 以便减轻患者可能受到的药物危害。
[1] 于晓娟, 白云娟, 王晓媛.高龄恶性淋巴瘤患者美罗华加CHOP方案化疗的护理.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1):152-153.
[2] 刘倩平, 魏涛, 邹三鹏.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与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当代医学.2012, 18(17): 136-137.
[3] 刘礼平, 赖允梅, 李海亮.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与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14):13-1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139
2014-12-08]
458030 鹤壁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