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分析

2015-02-01谢亚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头位斜视特发性

谢亚平

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分析

谢亚平

目的对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59例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 均应用手术治疗, 并分析其效果。结果 经手术治疗, 本组59例患者术后第1眼位视力均比治疗前提高至少2行, 原在位眼颤消失或显著改善, 代偿头位消失54例(91.53%);代偿头位明显改善5例(8.47%), 存留于原方向≤10°的面转角。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分析, 其中恢复Ⅰ级视功能患者23例, 恢复Ⅱ级视功能患者8例。结论 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应用手术治疗, 具有显著的疗效, 值得推广。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手术治疗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联系, 但眼球震颤对患者视力虽有较大的影响, 却因存在较为稳定或相对稳定的中间带, 因而可使患者通过代偿头位保持视力, 同时还可应用中间带移位术纠正患者的视力与代偿头位[1]。而当眼颤伴有斜视时, 治疗难度就会加大, 且治疗效率不高反而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2]。因此,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59例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37例, 女22例;年龄12~26岁, 平均年龄(19.2±2.1)岁, 合并症:内斜33例, 外斜26例。单眼视力0.6~0.8有21只, 0.2~0.5有41只, ≤0.1有10只;双眼正前方视力≥0.6有9例, 0.4~0.5有29例, 0.2~0.3有18例,≤0.1有3例。本组患者均为水平冲动型眼球震颤, 代偿头位视力均提高≥2行。

1.2 手术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取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措施后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两个部分, 即斜视矫正与头位扭转角矫正。斜视矫正的方法为行中间带移位术以纠正斜视度数, 并对原有斜视角度以及扭转角斜视进行矫正。斜视眼剩余的斜视度数应用手术治疗, 手术设计及手术量根据常规水平斜视的标准治疗。术后进行6个月~2年的随访。

2 结果

经手术治疗, 本组59例患者术后第1眼位视力均比治疗前提高至少2行, 原在位眼颤消失或显著改善, 代偿头位消失54例(91.53%);代偿头位明显改善5例(8.47%), 存留于原方向≤10°的面转角。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分析, 其中恢复Ⅰ级视功能患者23例, 恢复Ⅱ级视功能患者8例。

3 讨论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在出生时至出生后4个月内出现的不自觉性眼球运动异常现象, 其发病原因不明, 为冲动性运动缺陷型眼球震颤[3]。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一种合并症, 其主要特征是具有较为稳定的中间带, 代偿头位明显, 视线方向与面部转向相反。该病若未及时进行矫正治疗, 则会影响患者的视力, 甚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 手术治疗逐渐被推广及应用于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治疗中,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患者的原在位眼颤, 矫正其代偿头位, 改善视力及视功能。面转角在15°以上的患者, 一般应用中间带移位术, 本组研究中, 在消除患者代偿头位的同时也对水平斜视进行矫正。术前应明确患者的斜视眼及注视眼, 并反复对患者的头位方向、扭转角度及斜视度数进行测量。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在注视眼上应用中间带移位术的手术量, 并在斜视眼上对斜视进行矫正, 手术量以中间带移位术所致的斜视度改变量及原水平斜视度进行增减[4]。根据以上原则, 在消除代偿头位并纠正斜视的基础上对手术进行设计, 这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若斜视角过大, 则应根据注视眼进行中间带移位术的手术量作适当调整, 以免矫正斜视效果欠佳。给予术后仍存在轻微代偿头位的少数患者佩戴三棱镜, 以达到完全纠正代偿头位的目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与未合并水平斜视的患者不同, 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又自发减轻或自愈的可能, 因此, 6岁以后存在该病的手术指征者, 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5]。因为该阶段的眼颤正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 并能较好的配合治疗工作的展开, 切记勿推迟手术时间, 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同时, 手术治疗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以促使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第1眼位视力均比治疗前提高至少2行, 原在位眼颤消失或显著改善,代偿头位消失54例, 占总是91.53%, 其余5例患者代偿头位明显改善, 面转角≤10°。术后视功能恢复Ⅰ级23例, Ⅱ级8例。

综上所述, 手术治疗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疗效显著,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丁娟, 赵堪兴, 马惠芝, 等.复杂代偿头位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中华眼科杂志, 2013, 49(7):593-598.

[2] 吕学森, 张慧.手术治疗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疗效观察.黑龙江医药, 2011, 24(1):127-128.

[3] 雷秀丽, 白玉, 连丽英, 等.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临床眼科杂志, 2011, 19(3):225.

[4] 戴淑真, 张黎, 王海山, 等.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后视功能的恢复.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1, 29(11):1032-1035.[5] 张小玉.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20):5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078

2014-12-22]

467100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民医院眼科

猜你喜欢

头位斜视特发性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用三棱镜改善头位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特发性腹痛一例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用于头位难产的临床价值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