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2015-02-01徐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妇产科出血量产后

徐霞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徐霞

目的 针对妇产科手术产妇展开研究, 了解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方法 对240例妇产科手术产妇产后出血量进行科学评估,并探讨产后出血相关因素, 调查产后出血相关因素, 了解诱因。结果 240例产妇中24例发生产后出血, 出血量在500~2400 ml。其中, 产后出血量500~1000 ml 者16例(66.67%)、1000~1500 ml者6例(25.0%)、1500~2000 ml 者1例(4.17%)、2000~2400 ml 1例(4.17%)。统计手术各方面因素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程度, 结果为宫缩乏力15例(62.5%), 胎盘因素4例(16.67%),软产道撕伤1例(4.17%), 凝血功能障碍1例(4.17%), 原因不明2例(8.33%)。结论 引发产妇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较多, 手术应尽可能采用微创方式并做好对产后出血的预防, 提升手术成功率。

妇产科手术;产妇产后出血;诱因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 极大威胁着育龄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2]。根据大量医学监测结果显示, 产后出血是造成孕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这对孕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本院基于这一背景, 选取近两年内收治的240例妇产科手术产妇,对产妇产后出血量进行科学评估,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几项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内收治的妇产科手术产妇共240例, 年龄14~78岁, 平均年龄(32.8±10.2)岁。所有产妇均符合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1.2 方法 了解产妇自身状况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对产妇产后出血量进行科学评估,并探讨产后出血相关因素, 调查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未进行孕期保健、有妊娠并发症及孕产史、分娩方式、剖宫产、产程延长、无早接触及早吸吮等, 了解这些因素是否会成为诱因以及影响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血量结果 240例产妇中, 24例发生产后出血, 出血量在500~2400 ml。其中, 产后出血量500~1000 ml 者16例(66.67%)、1000~1500 ml者6例(25.0%)、1500~2000 ml 者1例(4.17%)、2000~2400 ml 1例(4.17%)。

2.2 产妇出血因素研究 统计手术各方面因素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程度, 结果为宫缩乏力15例(62.5%), 胎盘因素4例(16.67%), 软产道撕伤1例(4.17%), 凝血功能障碍1例(4.17%), 原因不明2例(8.33%)。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 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3,4]。一般而言, 产后出血在产后的2 h内发生率最高,产妇产后出血不仅会造成手术效果的下降, 还会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产妇痛苦程度。产妇产后出血重在预防, 因此应全面了解产后出血诱因, 降低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几率[5~8]。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 本文就所统计的24例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较为复杂, 其中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撕伤、凝血功能障碍这四项影响相对更大。子宫收缩乏力是大多数产后出血的原因, 它也是围生期出血的其他起因所致的一个结果[9,10]。

影响妇产科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 无论是自身因素还是手术因素, 均存在可控制方面, 相关医师应向产妇详细讲解术后自行控制要点, 尽可能减少产妇自身因素造成产后出血的几率[11~13]。可以从以下几点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现象的发生, ①加强孕妇孕期的检测与教育, 做好产前检查,仔细询问孕妇的病史, 了解其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控制并发症发生;②注意观察产妇情绪, 给予其适当的鼓励与安慰,及时发现产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导产妇配合宫缩;③医护人员要注意保护患者会阴, 帮助产妇持续用力, 保持全身放松, 增强产妇自信心;④产妇若出现产后出血, 要严格遵照医嘱补充血容量, 及时输入新鲜血液, 预防产妇休克;⑤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 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合理的助产方法。临产后为产妇提供全面的生活护理和人文关怀, 及时满足其需要, 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等, 将术后产妇产后出血几率降至最低。产妇产后出血应加强防范, 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控制产后出血程度[14,15]。

综上所述, 引发产妇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较多, 手术应尽可能采用微创方式并做好对产后出血的预防, 提升手术成功率。

[1] 梁国华.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中国社区医师, 2014,10(5):149, 151.

[2] 刘淼, 张艳萍, 邓玉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144-145, 205.

[3] 刘韶秀, 张桂花.产妇产后出血病因分析及预防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9):39-40.

[4] 戴然.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17):4568-4569.

[5] 陈瑜, 哈丽恰, 霍加西, 等.新疆阿合奇县101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山东医药, 2013, 53(35):51-52.

[6] 顾玮, 苏琦枫, 黄咏梅.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11):677-679.

[7] 郑九生, 黄维新.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7):408-410.

[8] 金秀花.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10):1343-1344.

[9] 陈拉妮, 黄春容, 谭惠民,等.6124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9):1118-1120.

[10] 罗丽娅, 赵锐敏, 王正容.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 15(16):2519-2521.

[11] 吴盛辉, 徐芾.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04, 19(17):42-43.

[12] 姜新霞.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护理学杂志, 2004, 19(18):24-25.

[13] 万日明.240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广东医学, 2004, 25(5): 557-558.

[14] 张丽珍, 毛琼兰, 唐容瑜,等.对65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世界中医药, 2011, 6(1):43-44.

[15] 吕雁.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医学信息旬刊, 2010, 23(10):378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201

2015-04-17]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妇产科出血量产后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