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PICC穿刺法在预防导管异位中的应用

2015-02-01王玲莉王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异位线下导管

王玲莉 王琳

改良PICC穿刺法在预防导管异位中的应用

王玲莉 王琳

目的 探讨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异位的方法。方法 155例行PICC置管患者, 随机分为传统组(77例)和改良组(78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 改良组采用改良穿刺方法留置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拍胸片确定导管末端位置, 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率。结果 传统组导管异位率为15.6%, 改良组导管异位率为2.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穿刺方法能有效地降低PICC导管末端的异位率, 临床可积极应用。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改良穿刺法 ;异位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肿瘤化疗和中长期大量静脉输液患者提供了较为理想的静脉通道, 以其独特的优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 已得到临床认同。但在置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棘手问题, 其中导管异位是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 国内报道发生率为30%左右[2]。一旦导管异位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 如反复穿刺导致的静脉炎、异位留置导致的留置时间缩短等,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院在临床操作中发现, 将PICC置管流程稍加改进可以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肿瘤科化疗期间自愿留置PICC患者155例, 其中肺癌48例, 乳腺癌46例, 食管癌23例, 胃肠肿瘤21例, 淋巴瘤12例, 卵巢癌5例。男99例, 女56例, 年龄18~84岁, 平均年龄56.6岁,随机分为传统组(77例)和改良组(7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均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三向瓣膜PICC, 型号为4 Fr, 导管长度为60 cm。

1.2 方法

1.2.1 传统组 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方法, 具体包括:①置管护士接到医嘱后, 先评估患者血管确定置管静脉, 告知患者置管所需配合动作, 行房间消毒, 协助患者清洗置管侧上臂。②告知患者置管所需配合动作, 消除其焦虑心理,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③测量臂围及预留体内导管的长度, 打开PICC穿刺包消毒、铺巾, 由贵要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将套管送入1~2 cm, 嘱咐患者松手并由助手松止血带。④退出穿刺针, 沿静脉走形轻柔缓慢送管15 cm左右嘱患者扭头将下颌贴紧锁骨, 边抽回血边送管, 将导管送到预留长度。⑤撤出导引钢丝和套管针, 抽回血, 生理盐水脉冲管,连接肝素帽, 固定。⑥穿刺结束后立即行X线摄片定位。

1.2.2 改良组 改良组患者采用改良穿刺法, 具体包括:在第④步时由助手协助穿刺者边送管的同时边采取脉冲式冲管, 同时第⑤步和第⑥步调换, 即在穿刺成功后先在X线下透视确定导管末端的位置, 余方法同传统穿刺法。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内再行第⑤步;如果导管异位, 直接在X线下透视机下建立无菌区再调整导管末端位置行后行第⑤步。

1.3 判定标准 置管操作完毕后, 先行X线透视, 观察两组置管者导管尖端的位置。正确位置是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T4~T6胸椎)[3], 导管异位是导管尖端偏离上腔静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传统组异位率为15.6%(12/77), 其中2例异位留存, 1例调整失败予以拔除。改良组异位率为2.6%(2/78), 后经调整后导管末端均位于上腔静脉内, 两组置管异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PICC置管的缺点 PICC置管因其穿刺安全、留置时间长、携带方便等特点已在临床中的到广泛应用。但由于PICC穿刺及送管过程中只能凭经验沿着血管走向前行, 当血管发生畸形、分支时就会导致导管异位的发生[4], 其中最常见异位于同侧的腋静脉及颈内静脉。导管异位增加了留置期间的风险如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 严重时需要二次穿刺及异位留置, 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及经济负担。

3.2 PICC置管的改进 传统的穿刺法是穿刺送管成功先撤导丝固定再行X线透视, 如果发生导管异位, 因无导丝的引导很难将导管复位, 传统穿刺法异位率为15.6%, 其中2例异位留存, 1例调整失败予以拔除。改良穿刺法利用脉冲式冲管形成的重力原理从而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5]。在穿刺成功后不急于撤导丝, 先行X线透视, 如果发现导管异位可直接在X线下进行调整。改良穿刺法异位率为2.6%, 后经调整后导管末端均位于上腔静脉内。

3.3 临床意义 临床中, 已经出现在B超引导下的穿刺技术, 这样能够判的位置和走向, 彩超机直视下进行操作, 能够大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但需要专用彩超机器, 且价格昂贵, 在县级及地市级医院普及有一定难度。本科通过改进的方法有效地降低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 增加了穿刺的成功率, 为患者减轻了经济及心理负担。但需要指出的是在X线下透视调整的过程中需要严密建立无菌区域。

[1] 郭梅, 汪丹, 穆婷婷, 等.不同体位PICC置管术导管异位情况的观察分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23):46-47.

[2] 王淑敏, 王秀华, 贾长伶, 等.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处理方法.中国临床护理, 2010, 3(2):101-102.

[3] 王凯, 宋琦, 孙文彦, 等.不同途径留置PICC的临床使用情况总结.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9):81-83.

[4] 王虹.乳腺癌患者PICC异位分析与正位处理.护理学报, 2010, 17(13):53-55.

[5] 马丽平, 张秀丽.PICC置管操作步骤的改良.中国医药咨询, 2010, 2(29):10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183

2015-04-29]

462000 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王玲莉);漯河市中医院(王琳)

猜你喜欢

异位线下导管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