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2015-02-01姜红宿可昕邱红马娟李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六边形滴眼液晶状体

姜红 宿可昕 邱红 马娟 李蕾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姜红 宿可昕 邱红 马娟 李蕾

目的 分析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纯性白内障患者45例(46眼), 均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细胞平均面积、六边形细胞比率。结果 术前至术后3个月,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降低、平均面积逐渐加大、六边形细胞比率逐渐下降。且各指标术后1、3个月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术后1个月较术后3个月各指标仍有继续上升或下降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内角膜内皮细胞会发生明显变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丢失率约为10%, 术中进一步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损害仍有必要。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角膜内皮细胞

白内障为各种因素引发晶状体代谢紊乱、蛋白质变性导致的晶状体混浊, 是我国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1]。超声乳化吸出术作为白内障最成熟的手术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角膜内皮细胞为术后患者裸眼视力显著改善的关键, 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收集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前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指标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单纯性白内障患者45例(46眼), 其中男26例(27眼)、女19例(19眼), 年龄52~77岁, 平均年龄(65.3±6.9)岁;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Ⅱ级11眼、Ⅲ级35眼。排除标准:既往或手术前有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青光眼、眼内炎、眼内手术史、眼外伤史、角膜云翳情况之一者;角膜内皮细胞数<1500个/mm2;晶状体核硬度分级为Ⅳ级;瞳孔强直、角膜浑浊者。

1.2 治疗方法 术前患眼给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降低手术操作损伤眼部造成的炎症反应、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瞳孔直径大小以5~6 mm为宜、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行表面麻醉, 也可同时给予2%利多卡因注射液结膜下麻醉以加深麻醉效果。隧道切口选择透明角膜颞侧上部或鼻侧上部, 采用一次性穿刺刀作切口长度3.0 mm, 并在透明角膜上2点钟方向作长约1.5 mm辅助切口。将粘弹剂(Alcon公司)注入前房。撕囊镊环状撕囊直径约为6 mm, 水分离、分层充分,将晶状体核拦截劈开后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核, 超能量设置为60%, 负压200 mm Hg(1 mm Hg=0.133 kPa), 流量为30 ml/min。晶状体碎核后吸除、人工灌吸将残留皮质清除彻底, 再次注入粘弹剂, 将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 人工晶状体位置满意后吸除粘弹剂, 不必缝合伤口, 患眼包盖。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非甾体类滴眼液滴眼, 术后角膜水肿明显者可给予皮质醇类滴眼液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3个月的角膜细胞密度、角膜细胞平均面积、六边形细胞比率、细胞面积变异度指标采用非接触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日本Topcon SP-2000P)检测得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1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录入、整理、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计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同指标不同时间段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2744.2±252.6)个/mm2、术后1个月(2413.8±302.0)个/mm2、术后3个月(2389.4±271.8)个/mm2。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术前(374.7±46.6)mm2、术后1个月(486.9±88.4)mm2、术后3个月(501.6±97.8)mm2。六边形细胞比率术前(93.6±22.5)%、术后1个月(54.7±36.7)%、术后3个月(50.3±32.2)%。上述各指标显示角膜细胞密度逐渐降低、平均面积逐渐加大、六边形细胞比率逐渐下降。且各指标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术后1个月较术后3个月各指标仍有继续上升或下降趋势, 但LSD-t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可导致角膜水肿, 甚至引发角膜大疱性变性[2]。成年人角膜内皮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3], 故损伤后再生可能性小。超声乳化可通过机械伤、灼伤等损害角膜内皮细胞, 致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一定代偿能力范围内, 当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时, 周围临近细胞通过延伸和滑行对缺损区进行补充[4], 从而导致细胞面积增大、失去六边形结构、细胞面积变异度升高。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丢失率约为13%, 术中进一步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损害仍有必要。影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前房深度、晶状体核硬度、超声乳化时间、患者年龄、超声能量、累积释放能量[5]。根据上述因素, 术中可灵活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操作技巧, 如术中适当削薄晶状体前皮质可增加一定前房深度[6];晶状体核硬度为Ⅳ级时采用非乳化核剥离娩出更能避免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拦截劈核术后乳化可降低超声能量的使用等。

[1] 刘玺, 陈维, 岳鹏, 等.白内障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影响因素.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3(13):523-526.

[2] 王琛.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眼内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完整性的改变.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8(1):40-43.

[3] 张瑞帆, 吴铮铮, 陈波.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与标准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3, 31(3):289.

[4] 李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7):75-76.

[5] 杨萍, 周文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因素的Logistic分析及预测模型.重庆医学, 2014, 43(25):3343-3345.

[6] 范春晖.孤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粘连行小瞳孔超声乳化术.中华眼外科职业眼病杂志, 2014, 36(8):630-63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043

2015-04-23]

163316 大庆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六边形滴眼液晶状体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知识快餐店 到处都是六边形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创意六边形无限翻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怎样剪拼
怎样剪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