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体会

2015-02-01金鹏王志坚仲涛沈强朱英会刘智全范培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踝部不稳定性创伤性

金鹏 王志坚 仲涛 沈强 朱英会 刘智全 范培军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体会

金鹏 王志坚 仲涛 沈强 朱英会 刘智全 范培军

目的 分析研究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不稳定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式分析, 并对患者进行术后1年的电话随访。结果 60例患者中踝部功能评分在90分以上(优)的有34例, 80分以上(良)的有21例, 70分以上(恢复一般)4例, 70分以下(差)1例, 总体优良率为91.7%。结论 手术治疗对于不稳定性踝部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少。在手术过程中对关节软骨损伤进行有效探查以及治疗是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几率的关键。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诊治效果

踝部骨折属于一种关节内骨折类型, 踝关节是人体各个关节中载重最大的关节, 因此踝关节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及灵活性。临床上对于该骨折类型的诊治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1]。过去治疗不稳定性踝部骨折多注重内踝部的复位固定, 而对其他部位的诊治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几率非常高。近年来, 随着内固定术以及相应材料的不断更新以及发展, 外踝与腓骨、下胫腓联合等部位的诊治也逐渐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将就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不稳定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不稳定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踝部骨折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5~71岁, 平均年龄(39.8±2.1)岁;骨折原因:26例车祸伤、15例行走或跌伤、11例扭伤、7例坠落伤、1例重物砸伤;其中53例属于闭合性骨折、7例属于开放性骨折;骨折类型:依据Lauge-Hansen分型60例患者中24例属于旋前外旋型、20例属于旋前外展型、9例属于旋后外旋型、6例属于旋后内收型、1例属于垂直压缩型。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开放性骨折患者均给予清创缝合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骨折患者均在受伤24 h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常规的麻醉方式, 内踝部骨者要使用踝部螺钉或者是克氏针张力带,外踝处则利用4孔或者是6孔的接骨板以及螺钉进行固定)。对于下胫腓骨联合分离的患者要利用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Weber评定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定[2]:骨折部位完全无痛且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相关影像学检查显示踝穴正常则可评定为显效;骨折部位有轻微疼痛、肿胀, 相关影像学检查显示踝穴稍微增宽或者狭窄, 则为有效;患者行走困难、痛感剧烈或存在创伤性关节炎则为无效。

1.4 观察指标 ①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治疗资料的回顾式分析研究不稳定踝部骨折的临床治疗优缺点。②根据手术治疗资料以及术后1年的随访资料总结不稳定骨折类型的临床救治体会。

2 结果

60例患者中踝部功能评分在90分以上(优)的有34例,80分以上(良)的有21例, 70分以上(恢复一般)3例, 70分以下(差)2例, 总体优良率为91.7%;手术治疗显效37例,有效21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除2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外, 其他患者均未在术后出现明显并反症。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承重的重要关节, 手术复位治疗对于恢复踝关节的功能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未能对骨折处进行及时的复位治疗(出现踝关节移位), 则极易导致踝关节压力分布异常, 并可能出现峰值压力;而踝关节力学环境的不稳定则是导致关节软骨损伤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发原因。因此尽早纠正踝关节的移位是治疗该病症的重要方面。

从本次研究中作者发现, 依据患者的具体骨折分型来为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式是保证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晏波[3]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踝关节骨折后影响其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为年龄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其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中作者所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另外作者通过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中发现, Lauge-Hansen分型可以对患者踝关节的受损程度进行初步认定, 而相关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对于手术方式的确定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上述几点之外, 作者在手术过程中也发现了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①在进行内踝骨折处的螺钉固定操作时, 螺钉的方式要尽量与骨折线保持垂直同时也要尽量与腓骨纵轴保持平行。②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切记要注重对内侧三角韧带(特别是深层断裂)的修复。③因为不稳定踝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 因此其往往会伴有关节内软骨损伤的情况(该情况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进行手术时一定要仔细探查患者关节软骨损伤的情况, 并根据探查结果进行必要的处理。

综上所述, 手术治疗对于不稳定性踝部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少。手术过程中对关节软骨损伤进行有效探查以及治疗是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几率的关键。

参考资料

[1] 李永舵, 刘书茂, 贾金生, 等.后踝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0(15): 718-723.

[2] Brandser EA, Berbaum KS, Dorfman DD, et al. Contribution of individual prjections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for radiographic detection of ankle fractures. Am J Roentgenol.2011.174(6):1691-1697.

[3] 晏波.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4):1287-128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6.068

2014-10-14]

116031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踝部不稳定性创伤性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高级篇)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转动脚踝降血压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肿痛安胶囊治疗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