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2015-02-01张晓燕许洁
张晓燕 许洁
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张晓燕 许洁
目的探讨并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40例经角膜刮片镜检查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共40眼, 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 实施抗真菌治疗,所用药物主要为那他霉素, 对于重症患者可每30分钟点1次, 结合患者自身病情对用药次数进行调整,观察诊断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经早期诊断和治疗, 均痊愈出院。结论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中, 可借助于涂片检查来完成首诊, 强化局部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以此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患者;早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治疗
真菌性角膜炎属于感染性角膜疾病, 由致病真菌引起,其致盲率较高, 起病比较缓慢, 且病程比较长, 常于发病数天内出现角膜溃疡, 亚急性经过, 伴有视力障碍, 刺激症状比较轻, 角膜浸润灶呈灰色或者白色[1,2]。为深入探讨有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方法, 本文就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于2011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4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 其中男25例, 女15例, 患者年龄25~65岁, 都是单眼, 共40眼。25例患者为初诊患者,12例患者入院之前实施抗真菌药物治疗, 3例患者误诊或者接受其他治疗。病程5~70 d。
1.2 方法
1.2.1 诊断 按照植物性角膜损伤感染史, 基于角膜病灶临床特征予以初步诊断, 于实验室检查中找到菌丝以及真菌可确诊。对患者患眼实施表面麻醉, 待麻醉以后用5 ml注射器无菌针头侧刃或者无菌圆刀片在溃疡病灶进行缘位置刮取标本, 基于无菌操作原则, 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完成该项工作,要注意的是坚决不可于溃疡深处来刮取标本。接着制作成为生理盐水涂片与10%氢氧化钾涂片实施真菌以及细菌检查。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者, 可采取角膜组织活检, 进行真菌培养,若为阴性则可确诊。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通过角膜刮片镜检查显示为阳性。在临床分型上, 将角膜溃疡分为三级, 即轻度、中度以及重度, 分型标准主要如下:①轻度:少量或者没有前房积脓, 溃疡<5 mm, 没有角膜内皮斑, 病变仅局限在角膜表层, 且病灶外角膜为透明;②中度:存在前房积脓,溃疡5~7 mm, 可存在角膜内皮斑, 病变侵及到角膜实质中层,附近角膜浸润水肿;③重度:前房积脓较多, 溃疡>7 mm,可有穿孔或者后弹力层膨出, 且病变侵及到角膜实质深层[3]。
1.2.2 治疗 对于涂片存在袍子或者真菌菌丝者, 直接利用5%的那他霉素混浊液点眼, 1次/h。若患者病情比较严重, 则可每30分钟进行1次点眼, 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来对用药次数进行调整。对于前房反应比较严重的患者则予以托品酰胺散瞳, 2次/d;一直到溃疡全部愈合且角膜上皮完整,而基质依旧存在炎性浸润的时候则加用普南扑灵滴眼液来进行点眼, 4次/d;若溃疡基本愈合, 在修复角膜时用贝复舒眼水来予以治疗。全部患者早期均每3天进行1次复诊, 连续观察1个月。当溃疡完全愈合且角膜上皮完整, 同时基质没有炎性浸润的时候则持续用那他霉素进行点眼, 基于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适当地减少那他霉素用药的次数, 于1周以后可完全的停药。停药以后随访3个月。
1.3 疗效评判标准 ①痊愈:经治疗, 病灶愈合, 角膜内皮斑和前房积脓基本消失, 未出现并发症, 经荧光素染色显示为阴性;②好转:角膜内皮斑和前房积脓情况有所改善, 且角膜溃疡多数愈合;③无效:治疗前后, 临床症状未发生显著的改善, 溃疡扩大或者穿孔, 且前房积脓现象加重, 或者继发成为青光眼[4]。
2 结果
本次研究所选4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均痊愈且出院。在随访期间, 经裂隙灯显微镜的观察, 无一例患者复发。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属于感染性角膜疾病, 主要是由致病真菌引起, 引起该病的原因有致病原菌、眼部植物性外伤史、局部抵抗力降低以及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等, 其中常见的致病原菌有曲霉菌、镰刀菌、酵母菌、念珠菌属以及青霉菌属等。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角膜浸润灶为灰色或者白色, 致密, 且表面缺乏光泽, 为苔垢样或者牙膏样外观, 溃疡附近存在胶原溶解所形成的浅沟, 或者由于抗原抗体反应所形成的免疫环。部分患者于角膜病灶旁边能够见卫星样或者伪足浸润灶, 在病灶后可能会存在斑块状的纤维脓性沉着物。其真菌穿透性比较强, 角膜穿破或者进入前房的时候容易引发真菌性眼内炎。
于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早期诊断中, 一般发病3~7 d可查出袍子与菌丝, 在角膜组织病原学检查中主要包含共焦显微镜、涂片和培养等检查, 其中比较实用且有效的方式为角膜涂片检查, 检查所获阴性率比较高, 特别是病变早期在没有应用抗真菌药物之前, 若忽略了该检查步骤很容易使治疗变得盲目。经大量临床实践发现, 涂片除了能明确诊断以外,同时还可于初次镜检中对预后进行判断, 指导用药。在涂片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执行, 取病灶进行缘来操作。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中, 应联合应用高效广谱的抗真菌药物。在本次研究中, 所用抗真菌药物主要为那他霉素混浊液, 对于重症患者则增加点眼频率, 辅以普南扑灵滴眼液来点眼, 在角膜修复期间则用贝复舒眼水, 于恢复期间适当地减少那他霉素的用药次数。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 4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经早期涂片检查和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其感染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经治疗均痊愈出院。
综上所述, 对于初诊为角膜外伤患者, 特别是植物性外伤感染者应及时实施角膜刮片检查、致病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 及早且正确地确诊, 联合应用广谱且高效的抗真菌药物来治疗, 以获得理想的疗效。
[1] 臧鹰.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疗分析.医药前沿, 2013(3):88-89.
[2] 李桂萍, 李桂法.探讨36例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10):5663-5663.
[3] 郑洋, 乔一平, 张熙伯, 等.真菌性角膜炎70例早期临床诊断分析.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4):662-664.
[4] 姜钊, 赵桂秋, 高昂, 等.真菌性角膜炎的回顾性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 2013(6):2686-268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136
2014-09-19]
265300 山东省栖霞市人民医院眼科(张晓燕), 内科(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