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对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2-01陈磊陈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术式肌瘤开腹

陈磊 陈萍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对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磊 陈萍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从而制订更合理的术式。方法 对58例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和93例经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耗时较开腹组长(P<0.05), 但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恢复较开腹组快(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剔除子宫肌瘤虽然耗时长, 但术中出血量少, 术后恢复时间短, 可以推广应用, 但要注意病例的选择。

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开腹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但发病率很高,并且有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机会, 故应及时治疗[1]。传统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是经开腹行子宫肌瘤切除,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创观念的普及, 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逐渐获得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青睐。本次研究着重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4年2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良性)的151例患者, 均为已婚妇女, 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 其中腹腔镜组58例, 开腹组93例。纳入标准为直径≥5 cm的单发肌瘤, 或直径≥3 cm的多发(≥4个)肌瘤。两组患者年龄, 肿瘤大小、位置、数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组手术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脚高。放置举宫器后于脐下0.5 cm处切口造气腹, 维持气腹压力在(14±1)mm Hg(1 mm Hg=0.133 kPa), 在脐上1 cm处置入直径10 mm套管针和腹腔镜, 左右髂前上棘上2.0 cm处置入套管和手术器械。对于浆膜下瘤蒂较长的肌瘤, 先用电刀将瘤蒂部电凝后再行切除。肌瘤切除后, 观察出血情况,对于子宫浆膜张力较大的患者, 用0号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切口。如果肿瘤无瘤蒂, 则在切开假包膜后, 牵引肿瘤, 用电刀沿假包膜切除瘤体, 出血点用电刀止血。切口用0号可吸收线作8字缝合。体积较小的瘤体可以从切口中直接取出,体积较大的瘤体经粉碎器粉碎后取出。

1.2.2 开腹组手术方法 患者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可以选择下腹正中切口或耻骨联合上弧形切口,开腹暴露子宫, 直视下完成切除。术后对切口用0号可吸收线作8字缝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腹腔镜组无中途转为开腹术者。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耗时(94.6± 12.7)min, 开腹组平均手术耗时(67.5±14.7)min, 显著低于腹腔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3.7± 8.2)ml, 开腹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47.3±10.9)ml,显著高于腹腔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28.5±4.0)h, 开腹组则为(45.5±5.5)h;腹腔镜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17.6±4.8)h, 开腹组则为(29.6±6.7)h;腹腔镜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0±1.0)d, 开腹组则为(7.0±1.0)d。腹腔镜组术后恢复优于开腹组(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腹腔镜组所有患者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仅1例术后26 h自觉双肩和颈部酸痛, 未做特殊处理, 24 h后症状消失。开腹组出现1例伤口脂肪液化,加强护理后仅愈合延迟, 未出现其他问题,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 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逐年攀升, 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虽然是良性肿瘤, 但是存在恶变的可能性, 故及时治疗是对待子宫肌瘤的根本方法。长久以来, 治疗子宫肌瘤绝大多数都是实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这种术式不但可以保留女性生育的权利, 还可以保持子宫的功能和形态, 但都是以开腹为主要术式。20世纪70年代末期, Semm教授首次在腹腔镜下完成了子宫肌瘤切除术, 标志着一种新术式的产生,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微创理念的普及,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逐渐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上述两种术式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临床效果。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腹腔镜组的手术耗时显著长于开腹组, 这是因为开腹术式相对成熟, 经验较丰富, 且在直视下完成手术更容易, 而腹腔镜组一是对术者经验的考验, 二是需要适应“以镜代眼”的手术方式, 对术者要求较高。但是腹腔镜组的出血量要显著少于开腹组, 这体现了腹腔镜创口小的优势, 这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带来的应激反应, 也可以使患者术后恢复加快。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腹腔镜组患者在术后体温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显著减少(P<0.05)。

腹腔镜虽然优点颇多, 但是对病例的选择尤为关键。本次研究中, 腹腔镜组的58例患者中, 只有3例肿瘤直径在5 cm以上, 且未超过6.0 cm。这是因为当肿瘤直径>6 cm时, 在腹腔镜下对如此大的子宫创面操作较为困难。国外有文献报道,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肿瘤直径越长, 手术时间越长、术中出血量越大[3]。因此, 本次腹腔镜组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4个以下, 直径≤5 cm, 或单发肿瘤, 直径在6 cm以下的, 对于直径较大的肿瘤, 选择开腹切除。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较开腹术具有创面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但要注意病例的选择。

[1] 边爱平, 赵倩, 周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估.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1):65-66.

[2] 王海波.263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效果比较.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11):1853-1855.

[3] 夏恩兰, 段华, 黄晓武, 等.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962例疗效分析.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5(3):173-17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39

2014-11-12]

154000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陈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陈萍)

猜你喜欢

术式肌瘤开腹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