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资源勘查“走出去”的主力军
——河南省地矿局境外找矿工作小记
2015-02-01周强杜佳音杨涛
◎周强 杜佳音 杨涛
当好资源勘查“走出去”的主力军
——河南省地矿局境外找矿工作小记
◎周强 杜佳音 杨涛
河南省地矿局是全国地勘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较早、规模较大的专业队伍。为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在实施国家和河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局上下凝心聚力,组织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带动战略,主动为国内、省内大型矿业企业开发利用国外资源充当开路先锋。
目前,该局在非洲、中亚、大洋洲和南美洲均建有勘查开发基地,注册成立实体公司20家,境外各类工作人员达600余人。该局已在中亚、东南亚、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的14个国家获得92个矿业权,取得了一批找矿成果,发现探明17处大中型矿产地,建立了一批勘查开发基地。勘查区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国地勘系统境外矿产勘查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队伍之一。
改进“走出去”工作
今年,该局明确了“走出去”发展的主要任务:大力改进“走出去”工作。该局明确,要优化省外、境外工作布局,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扩大“走出去”的规模和领域,努力提高“走出去”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围绕“一带一路”优化战略布局。
在国家倡导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有利机遇下,该局将根据带内和沿路国家的地质工作现状、矿业政策和政治安定等情况,进一步巩固已进入国家的市场并扩大工作领域,适时开辟新进入国家的市场。
该局计划将新疆工作基地和境外的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工作基地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围绕建设省外境外工作基地优化战略布局,继续加强省外境外勘查工作基地建设,并以这些基地为桥头堡,通过辐射带动扩大工作区域,优选市场开拓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使“走出去”工作从“游击战”转向“阵地战”,建立稳定的地质产业发展基地。
同时,围绕产业发展优化战略布局。立足地质产业发展需要,巩固和扩大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地质产业发展基地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及时退出不利于地质产业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在境外,要优选工作地区,突出重点矿种、重点区域。
形成境外合作模式
总结经验可以发现,该局境外资源合作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形成以政府补贴为主要方式的风险分摊机制。目前,该局境外勘查工作主要得益于中央地勘基金和省财政基金的资金支持。此外,还通过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勘查方式来减少境外找矿风险。
二是形成境外找矿成果以境内转让为主要方式的成果转化机制。地勘单位境外找矿成果一般是通过转让给国内企业的方式或直接由国内企业出资的找矿方式进行成果转化。
三是形成以项目为单元的境外项目协同机制。多年来,该局境外项目和境内项目一样,均是按照财政项目或计划项目的组织方式进行谋划、申报和运作,即项目由地勘单位或企业申报,由承担勘查工作的地勘单位按项目管理办法管理,按照政府或计划下达的任务书提交成果。
四是形成比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激励机制。承担境外项目的单位一般是比照事业单位激励机制根据境外找矿业绩进行考核,着重考量境外新发现矿种和资源量。对境外工作人员按照国内有关标准发放工资和补贴,按照成果进行奖励。
五是形成“一区一联盟”框架下单个基地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目前,该局境外工作的沟通协调范围,仅限于在项目承担单位内部国内外之间或项目所在国的基地内部,处在境外的地勘单位建立了若干基地,但各基地之间还未建立有效联系。
境外资源合作建议
该局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境外资源合作形成了几点建议,地勘单位应当对“走出去”战略再认识,路径再设计,实践再出发。在保持原有优势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愿景为契机,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境外项目基地,找准境外资源合作突破口,以集团化公司形式,拓宽合作领域,优化合作项目,实现地质找矿和工程勘查施工“两条腿”走路,加快资源和技术的转化;加强境外资源合作项目人才队伍建设,关注人才的选育用留。在综合性人才紧缺的现实条件下,要通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现有人才的理论水平,依托既有项目,选拔年轻力量赴境外项目实地锻炼,提升人才的实践水平,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逐步以企业化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思维,代替事业管理模式下的绩效考核和工资发放。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