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绿色教育平台 促进学校、家庭、社区和谐发展
2015-02-01杨水龙
文 杨水龙 王 燕
搭建绿色教育平台 促进学校、家庭、社区和谐发展
文 杨水龙 王 燕
推进北京市节约型中小学示范学校建设,是北京市贯彻《北京市节约型中小学校建设指导意见》(京教勤〔2010〕2号)《北京市节约型中小学(绿色学校)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京教勤〔2010〕12号)等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建设节约型中小学校,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以实际行动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具有节约意识和能力的新型公民的主要途径。我校自2005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实验学校以来,以人为本,努力贯彻联合国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生内涵发展,力争建成以师爱、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特色鲜明、富有底蕴、值得信赖的品牌学校。实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持续发展。现将我校创建节约型示范学校工作汇报如下。
一、节约型学校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节约型学校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是整个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的前提和核心。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校长亲自指导实施,制定规划,将节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融入办学思路与发展规划,学校节约制度健全,实施到位,资金有保障。我校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尊重”的理念为指导,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从课程设置、德育活动,资源整合等各个领域,努力贯彻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自觉地将“十六字原则”“四个尊重”贯彻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挖掘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技能、学生发展和家长资源方面的潜质,以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平台,提升学校办学管理水平,加快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步伐,发挥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优势,培养学生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使学生逐渐树立尊重环境、尊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以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锤炼人的心性,丰盈人的德行,以促进人的持续发展。我校“造就‘内德外强’的发展型人才”的育人目标中,“内德”指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包括忠诚爱国的情操、自强不息的精神、好学明理的智慧、宽广仁厚的胸怀。“外强”指人的外在能力与行为,作为学生,就是要在“学、思、行”诸方面卓有成效,通过课程设置、品牌项目建设,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善行义举。学校教育,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文化场,从“心、气、情、力”四个维度,培养具有“知耻上进之心”“正义浩然之气”“悲天悯人之情”“坚毅刚劲之力”的知春学子。
我校的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契合,广泛开展学校层面培训,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级层面的培训。可持续发展以及节约教育理念成为学校所有干部和教职员工的共识,并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节约型学校建设的教育与宣传
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校将节约的知识、方法、技能、意识、观念、行为融入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学校的特色活动之中,将打造一支具有节约专业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队伍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明确目标、建构体制、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1.课程与教学
我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理念是:以知为基,从心开始;除芜去饰,直指本源;事上磨炼,知行合一;一以贯之,整体发展。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整体构建,形成以“基础系列、拓展系列、专题系列”为支撑的多元课程体系。
基础系列:由现行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组成,完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培育。学校注重在国家课程主渠道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按照“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的原则实施教学,并注重引导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和本地实际,挖掘各学科教材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相关知识点,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运用“融合”“实践”“引申”“扩展”“补充”的方法,促进课程改革,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语文、地理、生物、政治、历史等科目的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开展环境、人口、节约及健康教育,体现主体探究、综合渗透的模式,努力开展国家课程教学渗透低碳理念的相关研究;将社会领域的公民责任与权利教育、和谐社会教育,文化领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经济领域的绿色消费教育、城市发展教育,环境领域的生物多样性教育、气候变化教育等专题内容纳入到国家课程的各个范畴。并在学科教学中注重进行“四个尊重”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在地方课程中开设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课,使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海淀地理》《海淀历史与文化》等地方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开展节约、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参与海淀区可持续发展教育课题组组织的节约教育、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多元文化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区级教育活动。继续实施校本课程——《雨水,我们的朋友》,同时开展绿色化学校本课程的研究。
拓展系列:在基础课程基础上,结合学生发展需要,进行横向、纵向及跨学科的交叉拓展,深化知识学生体系,丰富能力结构。
专题系列:开展具有知中特色的专题课程系列。逐步建立八大系列特色专题教育项目:知春讲堂系列、博物馆系列、教育电影系列、社会实践系列、学科周系列、生命教育系列、节庆活动系列、对外交流系列等,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发展平台。
我校高质量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根据研学的特点,采取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利用课上时间介绍学科特点,文献综述、自然观察、社会调查等研究方法,教会学生如何选择课题,如何开题结题,利用课下和假期,把课上学会的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开展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教师将“教、学、做、探究合一”的方法迁移到自己承担的其他学科教学中,转变观念,促进教学方式和行为的转变。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教师们的学科教学行为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打破了以往程式化的授课方式,积极尝试新的教学程序: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猜想或假设——实验或验证——学生间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以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学校教学管理以构建“高效和谐课堂”为主线,引导教师从备课环节入手,从设计“教师教课的教案”延伸为设计“学生学习的学案”,从只关注“教师怎么教”延伸为也关注“学生怎样学”。如高中数学组、外语组开展教案、学案同步设计的实践,在学科教研“说课”活动的第一环节安排学生的学情分析,“以学定教”,取得良好效果。课堂教学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的共同探讨,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在课堂中,我校教师积极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开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共同学习,互相帮助。教师努力创设探究课堂,将学习内容转化成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课堂状态更加积极主动,学生学业取得成就,从学习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专题教育
学校加强资源节约教育,从制度入手,进一步完善了节水管理制度、节电管理制度、节粮管理制度、耗材使用制度、设备运行与维修制度、物资配备制度、采购制度、仓库管理制度等等。学校总务部门定期对水电、煤气和供暖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对资源和能源节约资金投入、资源和能源管理和使用定期进行总结。学校食堂配备专职管理员,建立饭菜加工制作制度,巡视就餐过程,每天查看学生剩余饭菜情况,合理搭配饮食,把节粮制度落到实处。
为增强学生的文明节俭意识,树立正确的餐饮观、价值观,践行尊重粮食、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真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丰富内涵,我校团委组织开展了以“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倡树文明节俭”的“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发放“光盘行动”倡议书,倡议大家珍惜粮食,避免剩餐,制止浪费,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从我做起;努力营造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化氛围;设立就餐文明监督岗,对每组就餐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评比,师生的剩菜剩饭明显减少。坚持对学生进行以“四个尊重”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专题教育活动,环保教育从“绿色校园文化”切入,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我们指导学生从身边的环境问题着手,引导学生做环保小卫士,通过开展读书、演讲、征文、手抄报、写金点子竞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的热情。组织学生参与节水宣传、新能源、环保讲演比赛、废旧物品换再生纸、社区环保宣传、环保袋制作及发放、民族团结教育、国际理解交往教育等活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队活动,到社区清理白色垃圾,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利用废旧衣物制作了环保袋,结合世界水日等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节约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探究废旧电池对生物的生长所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认识及体验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学生们在生活中自觉收集废旧电池,并集中进行回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新能源使用的科技创新设计活动,制作太阳能计时器,并获得奖项。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组织的环保宣传画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及处理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资源的再生和利用意识。针对入学新生,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园环保低碳设施,集雨设施、滴灌、太阳能、垃圾处理等,将节约环保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促进学生逐步建立节约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节约型学校建设的环境特色
我校抗震加固后,对节能环保及宣传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恢复及补充。学校校园仍采用渗水地砖铺设,降雨后,雨水迅速渗入,回补地下,保持地面湿润,清新凉爽,温度高时,水分自动蒸发,保持地表温度较低,优化小环境。校园绿化增加新绿植品种,花木上墙,使用滴灌系统,根据花盆中土壤的干湿度自动滴灌,节约灌溉用水。增加盆栽大型植物,增加校园绿化面积。学校集雨尊仍为最大亮点,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其更为主要的是教育作用,创设学校整体节能的氛围,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水资源的节约教育。屋顶设置太阳能电池板,转化的电能用于洗澡用水的加热及校园路灯用电。建设厨余垃圾处理间,对学校早午餐的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肥料用于学校绿植的营养所需。在完善设施的同时,我校进一步加强了校园整体文化及氛围的建设,在校园楼道中设置了环保主题廊及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廊,创设学生学习和体验的良好环境。学生教室采用节能绿色环保方案设计,教室的物理环境达标,采用黑板灯分控制开关,在有效使用PPT的同时保护学生视力。楼道、厕所采用环保声光控灯,教室、办公室采用节能灯,所有水龙头采用节水龙头,冲水阀门采用延迟节水开关。出台空调季节性使用章程,明确规定了空调使用的季节、时间和设定温度。修订已有的资源使用章程,节约水、电、粮,减少固定资产损耗。提倡无纸化办公,双面打印,节水节电,参与垃圾回收与资源化处理项目,推进资源优化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水杯等物品,随身携带方便餐具,拒绝一次性木筷及餐盒。出台教学场所、办公室环境检查评比和管理制度,维护良好的物质环境等。
四、学校面向家庭、社区的节约教育
我校积极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良好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注重以专题教育活动形式强化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并将教育效果向家庭与社区延伸,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等为重点,面向周边社区及所辖单位、学校,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得到社区居民的响应,取得良好社会影响。每年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与德国洪堡中学师生开展互访活动,节能环保主题为交流的重要主题之一,为社区节水宣传做出自身的贡献,受到好评。我校为“雨水收集利用科普基地”“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节水分会”“北京市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示范学校”“节能减排学校-社会行动示范学校”,向学校、社会提供节水校园示范参观,发挥社会辐射作用。
节约型学校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学生逐步形成自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关注生活的城市及社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为社会做出了实际的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五、结束语
几年来,我校师生在知春里中学的沃土上自主、健康、和谐地发展。学校先后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示范学校、团中央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行动项目示范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海淀区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海淀区艺术教育示范校,师生在国家、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荣誉是对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实施绿色教育,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成果的一种肯定。今后我们将继续本着节约的原则,以更先进的理念和更科学的方法开展此项工作,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暖、形成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弘扬传统文化与吸纳世界文化等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当中。
作者信息
杨水龙,大专,总务主任。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中学,10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