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的探讨

2015-02-01姜秀丽,孙淑艳,唐广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摄片游离穿孔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胃肠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胃肠穿孔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腹部X线摄片的方式和CT扫描对患者进行检查,计算其诊断符合率。结果 立位腹部X线摄片和多螺旋CT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9%和96.3%,经CT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X线相比,多层螺旋CT诊断的符合率更高。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05-0189-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5.158

作者单位:155100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X-ray Patients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Perforation

JIANG Xiuli SUN Shuyan TANG Guangxin, Shuangyashan people's hospital, Shuangyashan 15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o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of radioactive diagnosis value. Methods Select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52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ur hospital, respectively with the method of abdominal X-ray radiography CT scans to examine patients, the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calculation. Results Stand abdominal X-ray radiography and spiral CT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76.9% and 96.3%, respectively, by the CT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the X-ray, spiral CT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is higher.

[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Radiographic diagnosis, Application value

胃肠穿孔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穿孔的患者会因穿孔后的消化液的大量流出对腹腔造成伤害,引起细菌性、化学性的腹膜炎,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中毒性休克 [1]。因而,对穿孔位置、穿孔原因等的有效诊断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对胃肠穿孔的放射线检测主要依靠腹部X线摄片进行,随着技术手段不断发展,CT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急性胃肠道穿孔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等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胃肠穿孔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经X线和CT诊断的临床表现及其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穿孔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4例和18例,患者的年龄在19~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1±3.2)岁。患者的原发疾病分布情况为:胃十二指肠溃疡37例,肿瘤3例,闭合性损伤5例,炎症反应7例。患者的穿孔发生部位分布在胃、十二指肠、结肠、小肠以及阑尾等处,分别有10例、29例、3例、2例和8例。从发病到入院接受诊断的时间在1 h~1 d之间,平均(4.5±1.3) h。合并胃肠疾病病史的有26例,占50.0%。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部分患者伴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

1.2 方法

分别采用腹部X线摄片的方式CT扫描对患者进行检查。

1.2.1 腹部X线摄片 患者取立位做全腹检查,对患者疼痛或者压痛位置进行重点观察,并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胃肠壁水肿或者肠壁周围合并游离液体、腹壁或者膈下合并游离气体的情况。对合并腹壁下气体游离或膈下气体游离的患者,可让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并对游离气体的移动变化状态进行观察。

1.2.2 CT扫描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emotion 128层螺旋CT扫描仪对其进行常规平扫,扫描的范围是从膈面到耻骨联合。扫描参数设定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层厚6 mm,层距6 mm,螺距0.625,矩阵512×512。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80~100 ml,注射速度在2.5 ml/ s~3.0 ml/s之间,窗宽和窗位分别是300和40。将获得的扫描数据传入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

观察两种方法诊断的结果与影像学表现,并计算其诊断符合率。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立位腹部X线摄片、多螺旋CT扫描的结果与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可见,经腹部X线摄片的患者符合30例,基本符合10例,漏诊12例,符合率为76.9%,影像学图像上可见其膈下或腹壁下存在游离气体,多呈新月状或者弧形,漏诊的12例患者中,8例为阑尾穿孔,占66.7%。经多螺旋CT扫描后,符合患者43例,基本符合7例,漏诊2例,符合率为96.2%,2例漏诊的患者也均为阑尾炎穿孔,影像学图像上可见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腹腔游离气体,部分患者还伴有腹腔积液、胃壁或者肠壁局部增厚、局限性腹膜炎、穿孔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升高等表现。经多螺旋CT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腹部X线摄片,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上造成胃肠穿孔的原因较多,闭合性损伤、医源性损伤以及溃疡、炎症、肿瘤等均可致胃肠穿孔,尤以胃十二指肠溃疡致胃肠穿孔的情况最为常见 [2]。作为一种急腹症,其起病急,且病情进展快,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还可能继发腹膜炎症等严重病症。临床上常表现出突发性上腹部疼痛并进行性加重,波及全腹的情况,多伴随腹部压痛、腹部反跳痛、肌紧张等急性腹膜刺激体征。

本文分别采用立位腹部X线摄片和多螺旋CT扫描的方式对5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肠穿孔患者进行了检查,发现X线摄片诊断胃肠穿孔具有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即隔下或腹壁下存在游离气体(间接征象),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差,漏诊率达到23.1%。漏诊的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在短时间内维持某个固定体位,而腹腔内散布的游离气体尚未聚集到膈下或腹壁下,造成无法探测的情况。而经多螺旋CT扫描的患者,可以直接通过管壁的形状、周围脂肪层的状态等进行观察,并结合腹腔游离气体的观察以及穿孔诱发的相关并发症影像学表现等间接征象进行判断,相应的符合率也显著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方法诊断下,都是阑尾炎穿孔的患者漏诊率较高,这可能与阑尾炎穿孔的患者合并炎性水肿,炎性组织粘连包裹管腔致气体无法溢出有关 [3]。同时,部分临床症状并不十分典型的患者也常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胰腺炎或胆囊炎等,造成治疗延误,需要特别加以重视。

总之,放射线检查能对大多数胃肠穿孔的患者进行诊断,但比较而言多螺旋CT诊断能提供更为有效的病因诊断和准确的穿孔部位信息,检查符合率也更高。

猜你喜欢

摄片游离穿孔
保乳手术切缘评估及术中乳腺X线摄片的临床应用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MRI诊断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意义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浅析DR摄片应用于大批量胸部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
桡骨头细微骨折行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的诊断价值比较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