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画家黄强:大道奔流映长天

2015-02-01作者丨杨茂银

台声 2015年22期
关键词:笔墨艺术

作者丨杨茂银

书画家黄强:大道奔流映长天

作者丨杨茂银

黄强艺术简历

黄强,甘肃灵台人,毕业于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现居北京,曾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榜书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篆刻家协会秘书长、岳飞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漫画、书法、国画作品被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南方周末》《读者》等全国100多家报刊发表和介绍。出版有《中国人不可不知的影响世界的68则管理寓言》《政协委员履职记》等。

连环画《牛皋扯旨》封面画

中国的许多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那种充溢在画中的浓重待渡之感,是诗意人生的最好体现,也是生命观和现实的最好结合。当轻灵的线条和润朗的墨块组合成画面时,观者也随之分享了丰盈和沉毅,这便是画家笔墨的魅力。品读黄强的作品,除去笔墨的魅力,更有着诗酒茶般的醇美。

与黄强相识纯属偶然,当时还不知道他在当今画坛的影响。后来,在交流之中,隐隐地窥探出先生之风可谓是山高水长。

黄强少年之时家境贫寒,孜孜以求,从未放弃。后来求学于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数十年的艺术生涯,成就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在黄强眼里,文化和涵养是不可能被复制的,就算是过去的文化在未来也不会被复制成同一种。时间地点在变、社会环境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因而文化也在逐渐改变,这就是时间的永恒性问题。艺术作品的永恒,更要经得起时间和时代的检验,这是艺术作品成为经典不可逾越的关口。古往今来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最大贡献不仅是留下了大量的灿烂作品,其大胆追求真理、开后世之风的精神更是令后人景仰。随着不断的交往才深知他的谦逊与成就,更使我由衷敬佩: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艺术本身在不同的时代都起着促进人类社会和谐进步的积极作用,黄强呼吁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内涵应当融入真切的人文关怀,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如关注自然的和谐,关注民生、民情、民意,创作出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需求,能引起大众共鸣,深受百姓喜爱和欢迎之作品,才是大美之美。书画同源,不可顾此失彼。这一点,黄强是这样要求自己,也是这样坚持的。没有书法做基础,也就没有这样的成就。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不是表象在某一方面,他的书画既有生活感、时代感,又有传统笔墨,又有时代气息,很有艺术造诣,这一点可以通过作品《济公》一一体现出来。

多年来,黄强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更形成了真实质朴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追求,崇尚为人生而艺术的理念。无论身处何方,那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总是牵引着他艺术的脚步,贴近人民,走进生活,回归自然,创作出一批批讴歌人性、直面人生的写实主义作品。透过《姜太公钓鱼》《山色无定姿》两幅作品,可以看出他从不作空泛无根的笔墨游戏,更是拒绝恶俗的病态表现,看他的画,命题立意达观明朗毫不含糊。《静听松风声》更是一枝一叶都抒发和表现着画家对山川之爱和人与自然那份最为淳朴相谐的人文情怀。展卷品画:春风桃妍,传达着他热爱生活的喜悦;遒劲老藤,则表达着他对顽强生命的乐观态度;松涛人影,又好似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盘叠出乡村诗意。

《静听松风声》

黄强是位典型的陇上才俊,更兼备西北人的朴素、热情、坚韧、豪爽,使得他在京城的文化艺术圈子里,可谓颇具口碑。然而,令他魂牵梦绕的还是那广袤的乡村。朴实无华的乡亲,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充满了喜怒哀乐的,或平淡,或惊奇,或震撼的故事,蕴涵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也就需要方方面面的记录与总结。这种总结与提升,他用自己对艺术的热忱与执着,诠释着他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风貌。这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的艺术性格,也成就了他的艺术道路。如果说黄强先生的人物题材创作是基于对生活的热爱,那他深厚的艺术情结更是将他全部的激情献身于他所珍爱的艺术事业之中,在这片高山净土之中,他则更像悟透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清醒的旁观者,毅然闯入那个能够使他感悟到生活的真实意义,充分体现自己的特质,尽情表达自己情感的艺术天地。

《达摩》《一苇渡江》则是他通过自己对佛教文化的学习、感悟和理解,再经过深入的思考,加入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元素,用画笔描绘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段生动的历史、生活场景的瞬间,漓淋尽致,使观赏者为之满足、为之陶醉而心无旁骛。远近的枯草流云,既有灵动的线条波动亦有淡墨掀起的云象造型,显出画面气势恢宏,浑然一体。这种动静的造型安排,都是符合题旨及情绪表达的用心之笔。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笔墨二字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是点、线与水墨的协奏。墨分五色,释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大色阶,并由五种色阶之间形成的无数细微的渐变。唐代张彦远在论墨时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绿而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卒。是故韵墨而五色俱,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说明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氛围。黄强先生深谙绘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湿墨润之;一块湿墨必以枯墨提醒。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

他在多年创作生涯中,秉持艺术相通,殊途同归的理念,赞成创新。同时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也践行着这一观点。一种创新的艺术成果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关于它的话题会很多,也会成为艺术领域内关注的焦点,也或许引发一轮又一轮的争辩,但这种问题的争论总会给它留下清晰的记忆,毕竟好酒不怕巷子深。

观看他的漫画作品:《钱学森》《巴金》《丰子恺》《张大千》等无疑不是把他创新的理念和笔法融汇其中,使得读者一看,就有共鸣之感。

读其画如见其人,最直觉的感受就是不矫情不虚饰,黄强的画在主题表达上如其所言坦荡明朗,在画面笔致情趣上远承宋元一袭,深得水墨风神,可以说,读其画是一个愉快的审美机缘。所以我又想,读画,如今应该是进入日常的必要的精神滋养活动,读画的需求之一就是寻找被平庸世相搪塞得已够辛苦的视觉感动,这就是黄强之画作引发我突然产生的一个感受。我一向认为,能够满足视觉享受的去处才是心灵可以栖居的地方,而符合心灵栖居的应该是什么样的视觉现实呢?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将来的艺术实践中,在黄强率先示范中,定能拨开书画界之迷雾,以文化的底蕴和修为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力,最终在艺术大道中给人回味给人启迪。(本文作者为著名美术评论家、诗人、作家)

猜你喜欢

笔墨艺术
笔墨童年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笔墨名家
为练笔墨才写荷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