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漆艺大师王清霜 为漆艺贡献一生

2015-02-01作者丨梁志忠

台声 2015年24期
关键词:漆艺漆器技法

作者丨梁志忠 台湾特约撰稿人

台湾漆艺大师王清霜 为漆艺贡献一生

作者丨梁志忠 台湾特约撰稿人

王清霜个人照

“那一亩亩金黄色的稻田呈现眼前,一束束成排的稻禾笔直挺立着,串串饱满的谷粒谦虚的向大地躹躬,远方九九峯弥漫在云雾中,金碧辉煌的天空和稻田连成一片……”这是台湾艺术家王清霜以髙莳绘技法创作的一幅晨起散步于草屯田野时,丰收的稻田正待收割的景象,画中饱含其对故乡深深的怀念。

专业出身 留学国外

1922年,王清霜出生于台中巿神冈区的圳堵里王姓聚落“福成堂”。1935年,墩仔脚大地震那年,王清霜从神冈国校毕业后进入岸里国校补习科。1937年,岸里国校毕业后考进位于台中巿自由路的台湾第一所工艺学校——私立台中工艺专修学校漆工科,其前身为山中工艺美术漆器制作所,由日本人山中公先生于1926年创立,专事生产具有台湾风土民情的漆器“蓬莱涂”,以日本人为主要贩卖对象,除了营销两岸外,还外销至日本、韩国等。1928年,台中州政府改制为台中巿立工艺传习所,把漆器列为重点辅导工艺,除每年提供经费外,由台中巿政府主任秘书担任校长,山中公担任教务长兼漆艺教学,并把蓬莱涂漆器列为台中巿的名产。几年后,学校遭祝融迁址重建,政府不再补助,1936年改制为私立台中工艺传习所,1937年改制为私立台中工艺专修学校,由山中公担任校长,分漆工科及家具科,以3年为修业期程。王清霜主修内容有图案设计、胎体制作、漆艺技法与理论等。

1940年,王清霜毕业于私立台中工艺专修学校,并且以优异成绩被推荐至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科漆艺部(东京艺大前身)进修,师从和田三造、羽野祯三及河面冬山,其中河面冬山是山中公的同学,山中公推荐王清霜为河面冬山门下弟子学习冬山式高莳绘技法,河面冬山为日本大正天皇御用漆艺大师,晚年还被日本文部省选为漆艺界“人间国宝”头衔。王清霜在日求学期间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向学,晚上还在东京专门学习图案技法,并在熊田耕风的薰草社学习绘画,假日则向黑岩淡哉学习雕塑,由于王清霜的“霜”字日语很难发音,故另取日文名“清三”为创作时的落款,量产的商品则以“青山”为印款。在日本期间累积到的漆艺相关技法为日后投入职场打下深厚基础后,1944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一年,王清霜学成回到台湾。

学成归台 改良工艺

《草鞋墩风光》

是年,王清霜23岁完成终身大事,经由媒妁之言与同乡陈彩燕结为连理,之后受聘母校台中工艺专修学校担任漆工及美术教学。当时正值二次大战尾声,日本穷兵黩武、窘态毕露,直至1945年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但当时台湾社会一片混乱,经济萧条,山中公及日藉教职员都被遣送回日本,校务颓废不振,终于在1947年离开被关闭的工艺学校。但此时却是王清霜刚学成回国,正处于创作力旺盛的青年时代,美术创作让他的作品在当时荣获第一至四届全省美展国画(胶彩)入选与特选、雕塑入选与第十二届台阳展国画特选。1947年,他离开工艺学校后,因缘际会被邀请至台湾工矿公司玻璃分公司新竹漆器工厂,担任工务课长,专门负责技术指导、设计及管理。台湾工艺大师颜水龙这段期间刚好因参观漆工厂而认识王清霖,因而结下了日后在草屯合作的契机。由于当时台湾物资缺乏、物价飞扬、币值大贬,1949年,漆工厂在不堪长期亏损下,仅维持8年就结束了。

同年,王清霜在新竹创业生产木漆盘、木漆盒等生活漆器,因生产工序繁琐、产量受限、常供不应求;为提高产量扩大营业,乃迁回台中神冈,增加机械设备以满足巿场需求。1952年,南投县长李国祯为充分开发利用县内既有天然资源,特邀颜水龙担任教务长、王清霜担任教务主任筹办南投县特产手工艺相关的讲习训练,1952年和1953年分别在南投、草屯办理工艺讲习、专修与研究班。1954年,县府选定日据时期草屯农业专修学校2000多坪(1坪约3.3平方米)旧址成立南投县工艺研究班为常设单位,续聘颜水龙为班主任,王清霜为教务主任。1956年,台湾省政府建设厅指派王清霜赴日考察9个月。回台湾后奉调至建设厅所属台湾手工业推广中心担任技术员,将在日本考察心得用于改良台湾工艺专业。

《晨曦》

《宏村风光》

辞去公职 回归创作

1959年,王清霜因长期奔走台北、草屯,疲惫不堪而辞去公职,定居工艺中心所在草屯,以多年经验与专业于草屯创业美研工艺公司,生产以日常生活用品如茶盘、花瓶、饼干盒等为主的手工木胎漆器。但因生产过程繁复、耗时费工、产量有限而无法接大量订单。1965年,王清霜担任南投县木器公会理事长代表工商团体赴日考察,参访日本手工业、漆器工艺、尿素塑胶成型量产漆器,回台湾后开始建构以机器代替人力的生产流程。1971年,王清霜从日本引进尿素成型技术,采用油压机器制造硬质塑胶胎体,表面涂料改用腰果漆,手工彩绘改采网版印刷,缩短生产工时,产量倍增,因物美价廉,深受巿场喜爱而走入平常民众生活领域。因巿场需求扩大,顺水推舟又推出碗、盘、珠宝盒、信箱、礼盒及花器等,将产品推广到礼品巿场并占有一席之地。

因为产品深富艺术气息,高雅脱俗,1985年、1992年、1997年、1998年参加台湾省手工业产品评选比赛,分别得到优良奖、优选、及入选等奖项。

1991年,台中工艺美术学会在台湾省立美术馆举办展览,王清霜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始终无法忘情艺术创作,便接受邀约重拾搁置许久的工具创作《雄狮》参与展出。这次展览如春雷敲响睡狮,王清霜如雄狮般长吼一声苏醒了。

1993年,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规划举办“台北国际传统工艺大展”,王清霜受邀提供作品《登高远眺》参与展出,这件以髙莳绘技法创作的孔雀栩栩如生栖息在凤凰木上,羽毛金彩夺目,孔雀冠羽开屏,两眼竞视艳红的凤凰花,好似暗中较劲、谁与争峰的画面。再结合雕塑与立体造型将传统平莳绘蜕变为更高难度的高莳绘技法源自于恩师河面冬山的传授,做法需在漆面描绘图案纹样后,涂上漆面,撒上碳粉、黄土粉以作出立体浮雕的主图,最后撒上金、銀粉,或涂色漆,或贴金箔再罩漆,干漆后再三研磨图样,以凸显出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华丽装饰技法。

1995年,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规划台北国际设计展“台湾工艺50年”,王清霜设计一幅巨型漆画《天人合一》,由王清霜、王贤民、黄丽淑、徐玉明共同创作完成,目前悬挂于工艺信息馆四楼国际会议厅。同年,王清霜受聘于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任暑期技艺训练研习班漆艺科教师,重拾漆艺教育生涯,并于1997年被台湾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聘请为漆艺咨询委员。

《玉山》

获奖无数 漆艺一生

1997年,王清霜以高莳绘、变涂技法创作的《辟邪》参加日本明治神宫举办的漆之美展,并荣获特别奖。1999年,王清霜荣获第七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殊荣。2001年7月,王清霜参加“总统府”画廊展览并接受表扬;并与9月受邀于台中县立文化中心举办生平个展并出版《王清霜漆艺集》;12月,台湾工艺研究所举办王清霜漆艺创作80回顾展并出版专辑。2005年10月,台湾工艺研究所特别为其录制DVD专辑《台湾工艺薪传录/漆艺大师王清霜》。2006年3月,台湾工艺研究所举办“漆彩新视界——漆艺大师王清霜85回顾暨薪传展”并出版专辑。

2006年6月18日,台湾漆文化协会成立,王清霜高票当选创会理事长。2007年,王清霜荣获台湾工艺研究所举办第一届“台湾工艺成就奖”。2008年,王清霜当选连任台湾漆文化协会第二届理事长。2009年,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主导成立“台湾传统匠师协会”,王清霜当选创会理事长。

王清霜从进入台中私立工艺专修学校到负笈日本东京美术学校严格的学院派正统养成教育,训练出以严谨态度累积深厚漆艺涵养,举凡漆板髹涂、脱胎、罩明,平莳绘、变涂、鎗金到镶嵌无不精通,尤其运用各种技法以凸显立体雕塑的髙莳绘技法更是无人能出其右,连恩师河面冬山的作品遭祝融受损,日本无人足以担当修护的大任,其子河面隆远从日本携带到台湾交由王清霜处理,由此可见其技艺之精湛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

综观王清霜的漆艺创作生涯,奉献一生从事漆器工艺创作与传承,默默耕耘,从1937年开始入门漆艺至今,76年从未中断,如今虽已91高龄仍持续创作,对于台湾早期手工艺推广有极大的启发作用,也见证台湾漆器发展史。因为在漆艺工艺的卓越贡献,2010年,王清霜被指定“重要传统艺术——漆工艺保存者”,在漆器艺术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对于王清霜一生贡献于漆艺真是实至名归。

猜你喜欢

漆艺漆器技法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漆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探究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手绘技法表现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漆器收藏三问
作品一
黑龙江漆艺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