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安徽情结
2015-01-31时红武
时红武
我入伍那会儿,身边的战友绝大多数来自安徽,只要你一踏入18团的营区,就会感觉似乎到了安徽,营区有2000多名安徽兵。他们大都来自贫困农村,文盲占了很大比例。但在朝夕相处的日子中,这些安徽兵的忠厚为人、乐于助人和豪爽酒风,深深地感染了我,久而久之,我和他们建立了深厚友谊。我不仅学会了他们的方言,还了解了上世纪60年代末他们农村生活的窘境。
1974年3月,我受领干部外调工作,第一次踏上了江淮这片热土,先后去了无为、庐江等地,亲身体验了农民的贫困生活,衣不遮体,食不裹腹,满目乞丐。看到这一切,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当年渡江战役打响时,我的父母就是从这里过的长江,正是当地的农民肩挑货担、手推小车,将百万雄师送过了长江,解放20多年了,他们的生活却依然那么贫困。
1975年初,连里派我送退伍老兵,我再一次来到安徽。我送的这批老兵全部来自庐江县,没想到这一来竟差点走不掉了。热情的战友极力挽留我,不吃个百家饭,绝对不能走。圣桥区的民俗很有意思,到村民家里做客,茶肯定少不了,不过,此茶非彼茶,一大碗红糖水里卧着5个大鸡蛋。头一天的串门让我足足吞下40个大鸡蛋,到了晚上,总觉得肚子里有小鸡在朝外蹦。说到吃饭更有意思,盘中一块肉足有3两重,我说把肉切小点,他们硬是不同意,说是肉小了显得小气。吃饭时女人不能上桌,可她们也不会闲着,她们会悄悄站在你身后,冷不丁的朝你碗里扣上一碗饭,你若吃不了,对不起,兜着走。由于第一次没有经验,我的口袋里被装满了饭团,后来我学得老道了,只要听到身后有动静,立即用手一挡,对不起,撒在桌上的饭由你家兜着走吧。
不觉中,我在庐江呆了半个月,战友的盛情让我感动。我知道战友们的复员费少得可怜,再这么折腾下去将耗尽他们的“余粮”,于是,我推掉余下活动,匆匆赶回了部队。
之后,我又先后六次去了安徽。我去过西递宏村,登过黄山、九华山,皖南皖北的无限风光让我流连忘返。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和2009年的两次战友会,当见到那一张张依稀可辨的面庞,听到那一声声熟悉的聲音,我似乎又回到了那段风雨同舟的日子。
我心感动,我心荡漾,我心依旧,我从内心祝愿他们: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