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异的婚配——别里科夫的婚姻与社会改良的破灭

2015-01-31张晓波

中学语文 2015年18期
关键词:里科夫沙皇乌克兰

张晓波

她怎么会答应嫁给这样一个男人呢?

读完《套中人》之后,你肯定会替华连卡发出这样的感叹或者提出如此的疑问。

就是啊,华连卡怎么会看上别里科夫的?

华连卡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她“个子高挑,身材匀称,黑黑的眉毛,红红的脸蛋”,在作者看来,这个乌克兰女孩简直像“果冻”一样招人喜欢。性格开朗的她整天“不停地哼着乌克兰的抒情歌曲,高声大笑,动不动就发出一连串响亮的笑声:哈,哈,哈”,华连卡的初次亮相就让人眼前一亮,在“校长的命名日宴会上”,“我们忽地看到,一位新的阿佛洛狄忒从大海的泡沫中诞生了:她双手叉腰走来走去,又笑又唱,翩翩起舞……她动情地唱起一首《风飘飘》,随后又唱一支抒情歌曲,接着再唱一曲……”。

她简直就像蜜饯水果一样带着甜美的味道,像希腊神话中的爱神、美神一样从浪花里钻出来,出现在大家面前,“我们大家都让她迷住了——所有的人,甚至包括别里科夫”,而且,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是,她连对待别里科夫这样的人也同样“诚恳而亲热”,这样一个优秀的姑娘,别理科夫动心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

我们再来看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

不必说他那张“苍白的小脸上架一副墨镜”的“跟黄鼠狼的一样”的长相,也不必说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的习惯;更不必说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甚至坐马车也“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的古怪,仅就他把和人交往也视为厌事,“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甚至跟他的同事一块儿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的这一点,就已经让人忍无可忍了。

长相有碍观瞻也就罢了,别里克夫竟然还有这么多怪癖,真是让人大倒胃口!

不仅如此,他还胆小怕事到让人发笑的地步,“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他又生性多疑,什么事都让他“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对他来说,“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即使官方批准的东西,他也觉得“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总担忧“闹出什么乱子”。至于“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当然会让他心惊胆战,即使和他毫不相干,他都会“闷闷不乐”。他还乐于告密,对自己的无耻行为还总是振振有词,可以说他已经从思想上的保守僵化堕落到行为上的卑劣无耻了。他压制着身边的人们,全城的人“都怕他”,“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这个“套中人”给人们带来多么大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啊!

就这样一个了无生趣又面目可憎的家伙,哪个姑娘会傻得猪油蒙了心,肯于嫁给他呢?这也有点太乱点鸳鸯谱了吧?华连卡又不是“斗战胜佛”恨嫁女,何必硬要往这堆牛粪上插呢?作为一个深谙人情世故的艺术大师,契诃夫又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呢?

想想吧,他们在一起会有多么可笑!“包厢里坐着华连卡,拿着这么小的一把扇子,眉开眼笑,喜气洋洋。身旁坐着别里科夫,瘦小,佝偻,倒像是让人用钳子夹到这里来的。”

你肯定会想,这个情节太不合理了,怎么能这么安排故事情节和人物呢?

要想解读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考察。

契诃夫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正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制度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当时担任宗教院检察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

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逐渐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这一切都是别里克夫这样的“套中人”产生的社会根源。

而地处南方的乌克兰则是气候宜人,阳光灿烂,那里的人的性格也受了地理环境的影响,豪爽、快乐、活泼,这一点非常鲜明地体现华连卡身上。加上乌克兰历史上一直是基辅罗斯的核心地域,也是近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所以也就成了俄罗斯地区新思想的发源地,这一点可以在很多俄罗斯作品中得到印证。正是这样的环境,孕育出了华连卡这样开朗活泼而又热情诚恳的乌克兰女性。

但是,进步力量和没落制度之间的矛盾毕竟是不可调和的,虽然很多知识分子为了避免社会制度的崩溃,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社会改革方案,希望能在不触动农奴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社会改良,以避免革命的发生,但是,落后的农奴制又怎么能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后来更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婚嫁”呢?这样的社会改良,必定会以失败收场。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契诃夫,敏锐地感觉到了社会的这种变化,于是,代表新思想的华连卡和代表守旧思想的别里科夫便出现在了他的作品中,而且作者还安排了校长夫人来撮合这桩婚姻。但是,这样的“改良”婚配显然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别里科夫终于在他的“爱人”的爽朗笑声中含恨而终,而社会改良的主张也最终没有改变社会变革的方向,革命还是成了社会进步力量的最后选择。

作者用这样充满喜剧的方式暗示我们,黑暗是不可能阻止黎明的降临的!

掩卷,不由得为作者巧妙的构思和敏锐的眼光而深深折服!

(注:本文中部分引文出自原文,课本选文有删减。)

猜你喜欢

里科夫沙皇乌克兰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谢甫琴科见沙皇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女沙皇之画杀死33人之谜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失控的乌克兰
相约二十年
新摩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