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遇冷出口另辟蹊径
2015-01-31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刘颖
国内市场遇冷出口另辟蹊径
□《中国农资》记者刘颖
进入4月份,二铵企业国内市场走货基本结束,且国内二铵用肥陆续启动,基层陆续开始拿货,其中东北地区在4月中旬迎来用肥高峰期;同时,具有出口资质的二铵企业逐渐将销售重心转移至出口市场,集港增多。五一过后,国内春季市场基本结束,因夏季市场对二铵需求有限,二铵市场逐渐转入销售淡季,原料零星涨跌,对二铵成本支撑乏力,部分中小型企业开始停车检修,企业开工率下滑;二铵企业5月份出口订单基本排满,集港正常,整体接单情况放缓。至6月份,距离国内秋季备肥尚有一段时间,下游拿货积极性一般;印度、巴基斯坦陆续采购,出口接单情况好转。
总体来说,二铵出口的表现都比较稳定,分析其原因,有多种因素。比如在整个4月,原材料硫磺处于下行通道,成本因素对二铵支撑薄弱;国际贸易商压价现象非常严重,印度国内对进口价格预期较低,国内生产企业与国际贸易商在价格上出现较大分歧,导致国内出口企业对低价较为排斥,暂时无法妥协。直至5月初,国际行情仍旧不佳,受印度卢比贬值的影响,印度市场采购需求减弱,且印度磷肥补贴与去年持平,我国二铵企业承压加重。及至5月底6月初硫磺价格稳中上扬,并且这种上行非常显著,月涨幅度在70-80元/吨,硫酸、磷矿石市场价格小幅上调,都在成本上对二铵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警惕廉价输出开拓新兴市场
我国磷肥出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分流国内产能压力,但是我国的产品优势并不明显。原料硫磺的短板一直都是影响我国磷肥价格走向的重要因素,加之国际产能这几年的大规模扩张,尤其是西亚——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它的生产成本则远低于中国,双方的竞争实质上是运输优势与成本优势的对抗,使得我国国产二铵出口量未来将出现萎缩。据业内人士介绍,2015-2018年是国际二铵产能大规模释放的一个时期,西亚、北非地区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未来几年内,印度、东南亚将成为二铵出口竞争的主战场。
由于产能和运营双重负担,国内生产厂家在与贸易商的博弈中始终难以取得优势。那么我们的出路在哪里?业内人士建议,中国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关注农业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是化解此类矛盾的有效手段。虽然印度市场很重要,但是如果因此被其掣肘,成为其低价肥料的输出国,那么对中国来说,则是资源被“廉价强取”的灾难。近年来,国内企业确实着手开拓国际新兴市场,除了印度,对北美、南美、东亚、东南亚国家均有订单成交,市场增量突飞猛进。对于硫磺的获取,是否可以像“钾肥走出去”那样,与资源地国家合作发展当地的硫磺项目,使得该产品能够回流国内。给我国磷肥加一个原料保障。
出口政策松绑后市压力仍在
虽然今年出口政策松绑之后,国内二铵生产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和灵活性均有提高,但是我们从成本和规模上还是处于劣势。出口不能成为国内企业转变行情的救命稻草,深耕细作国内市场才是我国生产企业最应该重视的。目前,原材料硫磺和硫酸市场稳中向好,出口订单还要进行一段时间,而秋季备肥还有一段时间,这么长时间市场肯定会存在变数,国内企业销售压力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