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基层工会组织之活力

2015-01-31门献敏

知与行 2015年5期
关键词:基层工会改革创新活力

门献敏

(信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文化创新研究

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基层工会组织之活力

门献敏

(信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基层工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总体来看,我国工会组织的发展与企业快速发展、职工队伍迅速壮大的发展情况并不协调,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水平还远未达到党和政府的要求、职工群众的愿望,工作机制、工作方法与企事业单位不断深化改革的更高要求并不统一,这些不足都在客观上制约了基层工会组织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在新形势下,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把工会真正建设成为党委靠得住、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组织,事关党和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更是加强中国工会自身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必须从加强党的领导、创新发展理念、健全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方法、选好工作抓手、打造特色品牌、完善维权机制等方面努力工作,形成合力。

[关键词]基层工会;改革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要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善于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2]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工会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为新形势下坚持“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指导原则,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科学把握中国工会的性质、职能与作用

中国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力量。基层工会作为工会组织体制中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处在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线,直接面对着极为复杂的劳动关系,是工会全部工作与战斗力的基石。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如何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党委靠得住、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组织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理清与科学把握中国工会的性质、职能与作用。

(一)中国工会的性质特征

从社会属性上看,工会的本质是非政府组织。这是因为,工会不是一次性、随意性或临时性的集会,有着固定的组织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人是自愿入会的,工会不存在组织或成员内部分配利润的现象,具有非营利性。同时,工会所从事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事业,其公益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工会组织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工会(团)主义存在着明显差异,研究中国工会的性质特征,必须厘清工会组织与政党、国家的关系,因为这直接决定着工会的基本性质与职能。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会具有两重属性,工会组织被赋予了双重职能,一方面,它具有作为国家工具的国家属性,另一方面,它又有作为工人组织的社团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国工会的性质和特点,是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要始终坚持这条道路,不断拓展这条道路,努力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3]

(二)中国工会在实践中的“二元”核心职能

基层工会组织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多项工作的承载者和实践者,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要通过基层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基层来实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与《中国工会章程》的相关规定,工会组织具有“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四项主要职能。其中,维护职能是工会的中心职能;建设职能是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利益;参与职能是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利益;教育职能是为了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其中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从工会的基本性质特征看,可以把工会组织的核心职能概括为两个基本方面: 即“维稳”和“维权”。 这两项作为工会组织的核心职能,实际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集中概括。同时,这两项核心职能也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着重强调的,是立足于党的执政基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工会提出来的根本要求。这两项核心职能充分反映了中国工会的基本性质,即作为法律属性的社团组织,它必须要承担“维权”的职责,而作为进入党政机关的重要组织,它又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切实履行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能,即在劳资矛盾多发时要真正履行“维稳”的职能。一般地说,“维权”是“维稳”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维稳”又是“维权”的根本保障,其应然逻辑是“以维权实现维稳”。在实践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 概括而言,即是“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维权范式[4],这种中国特色的维权范式为工会组织赢得了良好声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中国工会的重要作用

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突出强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基本目标任务, 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发挥主力军作用,努力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者、参与者。推进工会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制度化和法治化,使职工群众能够真正感受到工会组织是最可信赖的“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任的“娘家人”。“要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工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4]172因此,只有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找准工作切入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才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互利共赢、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二、新形势下基层工会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基层工会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工会组织的壮大与企业的快速发展、职工队伍人数不断增加的发展情况并不协调,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水平还远未达到党和政府的要求、职工群众的愿望,工作机制、工作方法与企事业单位不断深化改革的更高要求并不统一,这些不足都在客观上制约了基层工会组织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一)新形势下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1.对工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许多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常常处于“工、政合一”的状态,在日常工作计划中,往往以年度中心工作为主, 大多缺乏对工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开展基层工会工作一般以完成任务、应付上级为基本目标,工会组织失去了内在的根本动力与前进方向,直接导致其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为: 思想观念上被动落后,工作上消极被动,方式方法上陈旧滞后,活动数量十分有限且常常缺乏创新。

2.工会组织机构日趋行政化。当前,不少基层工会主席都是由单位的行政正职或者副职兼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工会、行政两者逐渐合二为一,基层的工会组织也愈来愈趋于行政化。许多工会委员会的成员既要支持领导班子的相关决议、切实履行行政职权,又要代表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向上反映有关情况,积极为其争取到更多的正当利益,这就势必使其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很难赢取职工群众的信任。

3.内部职工群众的凝聚力不强。在我国社会转型与企业改制的大背景下,基层工会组织大多存在着职工群众的凝聚力不强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影响,职工群众内部利益错综复杂,很多矛盾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形成诸多历史遗留问题,致使部分职工群众思想情绪不稳定,无法凝聚各方力量进而形成强大合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少数基层工会干部的个人原因,在维护职工权益时存在着敷衍塞责行为和畏难怕事情绪,导致职工群众对基层工会组织失去信任,工会组织十分涣散。

4.工会组织的内部制度不完善。工会组织的内部制度是支撑工会组织建设发展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工会组织内部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从考核制度看,当前对工会专职干部的考核大多是实行定性考核,缺乏科学“完善的”量化指标考核体系,更没有具体的考核办法,直接制约了整个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工作绩效的提升;其次,从激励制度看,基层工会组织缺乏完整的激励体系,且激励手段十分贫乏,更多的是采用精神激励方式,而薪酬、福利、“培训”、晋升等物质性激励方式采用较少,从而制约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与发挥。

5.工会发展要素不足。工会发展要素不足是指用于支撑工会发展的专项资金等资源十分有限。一般来说,工会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会员所缴纳的会费,而其他资金的来源渠道十分有限,这势必出现资金总量有限的问题;同时,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工会可用于维持其工作正常开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会员的各种捐赠,但这些资金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对会员依赖较大。所有这些制约因素,直接使得工会组织的发展面临着要素不足的突出问题。

6.工会作用发挥不充分。工会作用发挥的不充分,是制约基层工会组织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从工会与职工联系的渠道看,由于工会专职干部人数较少,工会了解职工、联系职工,更多的是通过职工入会时的基本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各项相应的工作,除非发生重大变故,或者经工会小组的报告,否则,工会组织是很难介入职工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更谈不上与职工群众的正常沟通,这种状况势必出现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众关心不够等诸多问题;其次,从工会与单位的联系渠道看,工会作为代表职工群众利益的基本组织,一般要接受上级工会与所在单位党委行政等多重领导,这就势必造成工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对所在单位日常工作的参与不积极,对所在单位的支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最终为工会组织争取所在单位党政的大力支持增加了不少困难。

(二)新形势下基层工会建设面临现实困境的成因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基层工会建设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造成活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复杂性和发展变化性的突出特点。总体来看,我国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政治体制及经济体制,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会组织“行政化”的发展趋势。众所周知,中国工会组织的建立具有“行政性”或“强制性”,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保护职工群众“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因为在职工群众中建立工会组织,必须采用吸引、说服以及教育的方法来争取职工群众加入工会。而加入工会组织能否真正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换言之,能否给职工群众带来“入会利益”,这是衡量工会组织作用的重要标志。

中国工会组织建立的“强制性”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小压力,一方面,这种“强制性”势必给企业增加一定的经济负担,因为工会经费是按职工工资总额2%的比例上缴的;另一方面,要维护职工群众的自身利益,客观上必然与维护企业利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因此,一般来说,企业行政对组建工会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在企业和职工两个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基层工会组织工作的实效性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2.工会组织的维权手段与力度不足。“组织起来、切实维权”[5]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组织起来”是“切实维权”的基础和条件,而“切实维权”又是“组织起来”的关键。一般来说,通过“组织起来”增加的往往是工会会员数量,只有“切实维权”,才能凝聚职工壮大工会组织的力量,进而实现“量”和“质”的有机统一。中国工会自上而下的组建模式,使得工会组建率得到了快速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维权手段与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客观上使一些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不足。另外,由于社会制度的属性,中国工会组织主张“依法维权”,不主张通过罢工等激烈手段来实现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而“依法维权”又依赖于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社会遵法守法的环境氛围。

3.工会干部的素质和待遇较低。建设一支优秀的工会干部队伍是激发工会组织活力的重要支撑。在基层工会的具体工作中,工会干部要做好工会各项工作,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基本素质,既要掌握政治、经济和法律的相关知识,又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还要善于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工会干部的能力素质较低,待遇较差,做工会工作基本凭“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很难激发工会组织的活力。

4.用人单位的支持与配合程度较低。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这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直接关系。伴随着党的一系列思想理论重大创新,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等新的社会阶层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力量,但他们是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丰厚利润。虽然有一些企业所有者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投资慈善和教育等公益事业。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伦理道德感并不是很强,对工会组织建设并不重视,所以很难激发工会组织的活力。

5.职工群众集体意识的觉悟程度不高。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历史较短,在旧中国的数量也不是很多,“阶级意识”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强烈,加之中国工会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强。因此,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尤其是“工会意识”并没有自然成熟,而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催熟”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政治管制的日益松动,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开始淡漠,“阶级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总是被“阶层”概念所取代,对“团结就是力量”的理念同样有所淡化。再加上党的“两手抓”战略中“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差,“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意识在客观上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要在弱势阶层建立工会组织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何引导与提升职工集体意识的觉醒还面临着不少困难。

三、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的基本路径

中国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基层工会又是工会体制中最基本的单元。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把工会真正建设成为党委靠得住、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组织,事关党和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直接影响到工会工作的成败,更是加强中国工会自身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党的领导,为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提供政治保障

中国工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职工群众自愿结合起来的社团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关键看有没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6]。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工会工作才能方向明确、不走偏路,才能做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各级工会要积极争取同级党委的领导,牢牢把握对党负责和对职工群众负责的一致性,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勇于变革观念,锐意创新思路,不断加快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模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把基层工会建设纳入党建目标考核体系,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积极争取人大、政府、政协的支持,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协调解决基层工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工会工作的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工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工会。

(二)创新发展理念,为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提供思想保障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工会工作必须创新发展理念 ,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按照中央“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7]的要求和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按照“建立工会组织无例外、吸纳工会会员无遗漏、履行工会职责无缺失、发挥工会作用讲贡献”的要求,把基层工会真正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8]的职工之家,以提高依法履行职责能力为关键,在创新中不断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以思想解放引领工会工作观念更新,以观念更新带动工会工作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带动工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理念,使工会事业发展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努力开创基层工会工作新局面。

(三)健全领导体制,为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提供组织保障

基层工会的组织建设应坚持依法、科学、规范的基本思路,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根本原则,实现工会组建与不断发展的企业状况相适应,会员发展与职工队伍的不断壮大相统一,工会组织体制的延伸与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的进程相协调。基层工会应健全完善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以及女职工委员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基层工会委员会应健全组织宣传、生产生活、劳动保护、劳动法律监督、财务等工作机构,或由专人负责某一方面工作。应紧密结合基层单位的分布特点和职工就业方式,从便于接受基层党委领导与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这一基本目的出发,依据“划零为整、由小变大”和“地域相同、行业相近”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会组建形式,积极发展联合基层工会委员会,重视工会积极分子培养,努力造就一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心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专、兼、群”相结合的工会工作者队伍。

(四)创新工作方法,为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提供载体保障

思路决定出路,办法催生方法。基层工会必须要有忧患意识,树立创新理念,确立“跳出工会、认识工会;走出工会、发展工会;立足工会、建设工会”的指导思想[9],强化绩效意识、开拓意识、服务意识,真正树立勇于创新,敢担风险,敢于负责的态度,打破传统的惯性思维,解决新问题,实现新跨越;坚持用全新的视野审视工作,用全新的理念谋划发展,大胆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与经验束缚,善于把上级的方针、决策与工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与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努力在相互结合中理出新思路、新办法。

(五)选好工作抓手,为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搭建坚实平台

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和服务大局的主要手段是其“维护”职能。怎样实现“维护”职能,需要选好切入点和着力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依法治企已形成共识。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工会法》和《劳动法》为重要突破口,善于抓住平等协商、集体合同这个支点,切实维护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以点带面,推进基层工会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应积极适应社会日益变化的需要,在载体运用上实现不断创新,着力构建工会源头参与、支流调节充实的平台,发挥工会监督、保障、维护的基本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积极推行厂务公开,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与群众技术创新活动,健全工会工作的汇报与通报制度、企业的决策参与制度、企业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的三方协商制度与劳动法律监督制度。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切实解决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工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真正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打造工会特色品牌,为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提供精神动力支撑

满足职工的归属感,除了经济利益得到实现外,还包括职工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实践证明,职工不是一个等待维护与救助的被动群体,而是蕴含着极大的积极性与主动进取精神的能动群体,只要工会组织善于组织发动,善于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就必然会创造出蔚为壮观的伟大业绩。培育工作亮点、打造工会品牌,扩大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是激发基层工会活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是应围绕特色策划品牌,如开展劳模评选、劳动技能竞赛、困难职工帮扶等进行重点推进;二是集中精力打造品牌,对确定的重点工作要一抓到底,不换频道,务求实效;三是通过开展活动提升品牌,如“送温暖”、“劳模评选”等传统的品牌工作,还可以引入社会化联动机制,提高工会活动的公信力与认可度;四是加强宣传推介品牌,通过有计划地对品牌进行系列深度报道来扩大社会影响,彰显品牌的重要价值,通过宣传品牌让全社会了解工会、认同工会和支持工会。

(七)完善维权机制,为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提供源泉动力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必须搞好维权机制建设,为职工多办好事实事,切实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和凝聚力。基层工会要积极推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民主管理制度,引导组织职工开展基层单位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实行厂务公开,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如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以基层集体契约的形式确定职工的各项权益;应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及时调处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做好特困和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工作,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组织职工参加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职工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创新型职工”活动,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力开展丰富多样、健康向上、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促进企业文化良性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斌奇,王锐.新形势下增强高校二级学院分工会活力的探索与实践——西安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实施“四个结合”激活工会组织活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46.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18.

[3]陈豪.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J].求是,2013,(10):9.

[4]许晓军,吴清军.对中国工会性质特征与核心职能的学术辨析——基于国家体制框架内工会社会行为的视角[J].人文杂志,2011,(5).

[5]游正林.60年来中国工会的三次大改革[J].社会学研究,2010,(4):93.

[6]本刊编写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综述[J].职业技术,2014,(1):16.

[7]王兆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 加强协调劳动关系 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在全总十四届十一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工运,2007,(1):12.

[8]孙伟.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关键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4):13.

[9]纪荣凯.工会加强自身建设的路径研究[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3,28(2).

〔责任编辑:屈海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5-0065-06

[作者简介]门献敏(1964-),男,河南镇平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工会组织与文化建设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2015B31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治理创新视阈下的农村社区公益文化建设研究 ”(2015-GH-033)

[收稿日期]2015-10-25

猜你喜欢

基层工会改革创新活力
活力
基层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研究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层工会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浅谈新形势下工会财务管理和经审工作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