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无悔青春献国土——记鄢陵县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主任苏可喜
2015-01-31申楠通讯员秦少辉周智勇
◎本刊记者 申楠 通讯员 秦少辉 周智勇
17年,无悔青春献国土——记鄢陵县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主任苏可喜
◎本刊记者申楠通讯员秦少辉周智勇
17年前,一位纯情美丽的姑娘,从河南省农业学校毕业到鄢陵县国土资源局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她先后在基层国土所、土地储备中心、办公室等多个岗位工作过,始终秉承这样的人生准则: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
17年来,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耀眼夺目的荣誉。然而,她却把一颗滚烫的心奉献给国土,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倾注到鄢陵县的国土事业上。她就是鄢陵县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主任苏可喜。
“有领导的关爱以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我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2013年,在鄢陵县国土资源局创建文明标兵单位复查期间,苏可喜一人担负起了创建各类内业资料整理收集工作。由于平时她还担负其他工作,在复查的前两天她要日夜加班完成200多份各类资料。时间紧,任务重,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也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吃上一顿饭。就在检查的前一天晚上10点多,她抱着已经整理好的创建资料,一不小心从二楼楼梯上摔了下来。可是,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检查,她忍着伤痛,把所有档案文件全部按照顺序重新装好,直到凌晨3点钟。
工作中,苏可喜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率先在全市国土系统开通了微信、微博、局门户网站“两微一网”平台,融合电脑、手机、触控屏三种终端在内的多媒体政务公开平台全部上线,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微服务”,传递国土工作正能量,从而让鄢陵的国土工作更加人性化,更接“地气”。
“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做自己愿意做、喜爱做的事情,即使苦,即使累,也是愉快的。”
多年来,苏可喜先后在《今日信息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工人日报》、《资源导刊》杂志、《许昌日报》以及国家级网站等各大媒体上刊发通讯报道和新闻稿不下2000余篇。她负责的新闻宣传工作也在全市、全县连续五年被评为政务信息第一名,个人也先后获得先进个人、优秀信息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虽然在常人看来她是名利双收,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其中的酸甜苦辣。
在她看来,文字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这是一生中最丰厚的精神财富。因此,她经常鞭策和激励自己,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文字材料、信息综合、调查研究、公文写作等方面,力求写出品位高、有分量的文章和报告。每当撰写的调查报告被领导采纳时,每当自己的讲话材料赢得阵阵掌声时,每当一篇篇文章被各种报刊采用时,她心潮澎湃,精神振奋。虽然辛苦,但她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乐趣。
采访中,苏可喜告诉记者,由于长期超负荷熬夜工作,经常用电脑,她的视力也由原来的1.5下降到0.3。此外,脑科专家说,她的大脑至少要比常人提前衰老十年。即便是这样,她依然选择坚持。她说:“我会把这份责任和压力化作奋勇前行的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土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世界上别的东西失去了,可能还会再有,而亲人失去了,便永远也回不来了。”
“百善孝为先”。苏可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孝道真谛,为我们树起了一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道德标杆。
2012年冬季的一天,苏可喜的婆婆突发脑血栓,昏迷了十几天终于醒过来,但生活已经完全不能自理。此时,几个兄妹在老人赡养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苏可喜安慰婆婆说:“妈,不要怕,您还有我,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您过好的。”听了苏可喜的话,婆婆泪水直流。苏可喜把婆婆接回家,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她就和婆婆住在一个房间。洗脸、擦身、按摩、康复训练、喂饭、喂药,她悉心照料,直到婆婆去世。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婆婆患病的两年里,苏可喜却用700多个日夜的坚守向世人做了新的诠释。
平凡的人生,总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故事里总有一个鲜活的生命。人的一生有多少个17年,然而,17年的坚守,苏可喜却从来没有好好休过一天假,总是在烦杂和忙碌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鞠躬尽瘁、砥砺前行,用心做事,踏实做人,交出了一份精彩的人生答卷。
17年,无悔青春献国土。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苏可喜坚毅美丽的脸庞,自信矫健的步伐。她默默中的无私奉献,平凡中的兢兢业业,一如那经历雪霜仍傲然吐香的梅花,默默诠释着一名基层国土女干部的奉献之美、大气之美、忠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