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粮食究竟怎么了?

2015-01-31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15年45期
关键词:陈锡文谷物进口量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传媒时评

中国粮食究竟怎么了?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盘点今年农业话题,粮食问题的一个“悖论”现象恐怕会入选。说它是个悖论,是人们看到: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但进口却越来越大。中国粮食究竟怎么了?

今年5月,在2015中国农业发展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达了农业面临的三个增长的困惑:一是这十一年粮食产量年年在增长,二是进入新世纪,尤其2010年以来,中国粮食进口在逐步增长,三是全社会粮食总库存也在迅猛增长。既然十一连增了,干嘛还要进口那么多粮食?这是社会普遍感到困惑的核心。陈锡文道出了进口增加的原因,在于进口粮食的价格远低于中国土地上生产的粮食的市场价格。或许很多人由此误认为中国粮食在国际市场根本没法比,因此,不久前陈锡文又专门在一个讲话中解释了中外粮食价格落差的原因:主要是进口配额内的粮食关税很低,如果没有这个低关税,与国内粮食价格不相上下。

记者浏览了近年来搜集的关于粮食进口的报道资料后发现,随着粮食进口的逐年增加,社会大众的某种“恐慌”情绪也在水涨船高。例如进入2013年,关于中国粮食安全的议论再次成为焦点。从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看,2012年我国进口谷物类农产品达到了1398万吨,相比2011年飙升156%,小麦、大米和玉米这三种主要粮食的进口突破1000万吨大关。于是“中国粮食全面进入‘净进口’时代”、“警惕粮食进口量大增”、“中国粮食自给堪忧”等这样的标题纷纷出炉,自然引起了关注,也引发了焦虑。而事实上,粮食进口增加与中国粮食安不安全,并没有线性因果关系。

既然粮食十一连增,肯定够吃,干嘛大量进口?俺老百姓可不是好糊弄的!乡亲们,综合起来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粮多不愁。2013年时,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就透露,当年粮食进口大增,其实是政府主动为之,主要是利用国际粮价较低而增加储备。陈锡文说全社会粮食总库存迅猛增长,也可为此做注脚。二是企业采购。在进口的粮食份额中,主要用于饲料和食品加工。你想,人家生产饲料和食品,肯定得有钱赚吧。进口成本低,自然就多从国际采购,还不与人口争粮。多好!

从媒体人的职业出发,我也产生一个问题:那为什么不多跟老百姓沟通沟通,好安定社会情绪?有专家告诉我:事实上,中国的粮食进口和采购,在国际市场上并不是巨大的份额,即我们的进口并没有给国际市场带来什么压力。比如,2012年中国的谷物进口量,约相当于全球2.8亿吨谷物贸易量的5%,与韩国每年谷物进口量相当,只相当于日本谷物进口量的60%。但因为我们的经济体量在那里,几乎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这叫“大国效应”。说到这里,为什么我们要增加库存、采购原料前,不能大声吵吵,你明白了吧?习大大在外边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经济的顺风车,意思是说:我们的亚投行欢迎你!我们的高铁、核电合作等着你!至于买卖嘛,中国人可不是戆头。

明白了这些,就知道进口是多了,但粮食安全没问题。我们的心也该放到肚子去了。

猜你喜欢

陈锡文谷物进口量
2021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口概况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五寨燕麦晋粒康“边煮边发芽”的神奇谷物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2020年我国己内酰胺的进口概况
2020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口概况
为祖国祝福
击打式谷物加工农具
我省代表团小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 张军参加审议 张庆伟王文涛徐绍史陈锡文等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