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效果刍议
2015-01-31张文革
□张文革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效果刍议
□张文革
入学教育是高职院校新生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课,如何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认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根据新生特点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起到启发和导向作用。文章结合理工类学生的特点,对提高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作一探讨。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工科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帮助新生适应职业院校、融入职业院校学习生活,建立校园归属感的有效途径,也是新生认识职业院校专业特点,明确学习和发展方向,确立人生目标,让其认识专业特色,将来从事岗位工作的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职业人,是开始规划在校学习生涯的关键环节。笔者结合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提高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效果作出探讨。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由于高考失利,心理落差普遍较大,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往往被看成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思想状况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学习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新生自认为高考发挥不好,没有实现自己的升学目标,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存在差距,因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这种消极的态度使有些新生对所学专业缺乏热情,不感兴趣,不愿意主动去学习,上课不听讲,作业不愿意做,甚至产生厌学情绪[1]。
(二)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
新生入学后,由于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导致对未来就业感到迷茫,进而导致日常学习懒散,在专业研究方向、同学间情感交流、对社会工作等方面缺乏主动谋划,漠视职业生涯设计,不想把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与人沟通,对大学期间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没有全面合理的规划。
(三)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高职新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弱,自尊心很强,容易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2]。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心存反感、消极对待,潜意识里有一种“高职没出息”的想法。面对这些心理,如果不采取适当教育措施进行调整,高职新生就走不出心理的阴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放任自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求标准不可避免的降低,影响健康发展。
(四)学习找不到方向
中学学习的惯性思维还在延续,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总感觉到自己是学习时间的主宰,因为在中学的学习是为高考服务,有写不完的作业和补不完的课,学习时间非常紧张。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围绕考纲,不停的在课堂上演练、模拟考题,学生们在题海中度过每一节课,学习的精神负担很重。但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是课业不多,大部分时间是自主学习,并且职业院校教学突出职业技能,学习的多数时间集中在实训车间、实验室,强调动手能力较多。新生入学学习的精神从高压状态转变为无目标学习状态,学习的态度和进取的思想有落差,容易造成不思进取,学习无兴趣,对所学的专业不理解,没有明的学习方向。
(五)同学间思想的交流、交往还存在困难
新生来自全国各地,地区间存在着生活差异,例如:生活方式、宗教文化、语言习俗等。并且入学新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3],在家庭地位中是以自我为中心,部分新生还未完全脱离家长的呵护,步入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高职院校,他们面临很多克服不了的困难,首先要从集体生活开始,怎么和室友相处、同学沟通、自己的起居生活如何打理等。因上述原因,新生的思想和情绪都有所波动,会产生种种矛盾,而不知道怎样处理。
二、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新生中存在的上述思想状况迫切需要通过教育引导来加以解决。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亿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改善民生、提升广大公民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成千上万的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青年学子。但是,高职院校的新生却比较普遍地存在上述问题。这就决定了加强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是宣传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形势,提高大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以工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例,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尤其对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一批又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工科高职学生,让他们参加企业和城市建设,带动广大劳动者掌握新技术,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入学教育的形式,向青年学生进行国家经济建设的形势与政策方面的教育。
(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关键环节
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赤峰市的矿产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是加快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但是,尽管赤峰市号称“有色金属之乡”,高素质的工业技术人才却非常短缺,全市工科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还不足40%,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此外,赤峰市也是一个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城市,地处在京津冀经济圈内,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也是提升人力资源的迫切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赤峰市当地唯一并且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在其生源主要来自于赤峰市本地和内蒙其他地区的条件下,自然肩负着为适应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解决地方企业对实用型人才需求问题,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这就要求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这一环节,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激发他们立志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并从国家的角度,阐明国家对高素质的工科高职学生的迫切需求,引用李克强总理到职业院校对学生讲的“一技成,天下行”的职业理念,教育入学新生,从而转变入学新生对职业院校的偏见和误解,从而坚定入学新生学习的目标及努力的方向,确立人生观,价值观[4]。
(三)是系统介绍学校办学特色、专业培养特点等,激发学生勤奋好学、努力成长的良好机会
高职院校的新生比较普遍地存在精神不振、目标不清、心理逆反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一条比较普遍的原因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应有重视,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培养特点还不够被世人了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去向一时不被大学生看好。他们感觉到职业院校中毕业的大学生就是从事体力劳动,靠体力赚钱。而忽略了专业技术在岗位中的作用,忽略了高级蓝领在社会中的地位。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扎实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统、全面介绍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行业地位、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使得青年学生入学伊始就对未来几年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及时消除他们的盲从、被动心理,尽早振作精神,投身学习。
三、提高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效果的策略
(一)引导新生树立奋斗目标,树立“学一行爱一行”的信心
为帮助新生端正学习动机,树立“学一行爱一行”的信心,做好学习和生活规划,要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1.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要让学生了解理工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学工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抓住工科的专业特色,安排教研室主任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宣讲,对入学的新生进行专业背景和特点的引导,通过参观校内的机械加工实训厂、自动化实训室、电气实验室、电子通讯操作实验室等到和到所学专业有关企业参观生产工艺和就业岗位,了解在岗就业人员的薪资待遇,结合新生所学专业,让其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的岗位需求,充分认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前景,打消入学新生的心理顾虑,树立职业人思想,从而帮助入学新生坚定所学专业的信心,让其满怀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介绍专业的就业前景。要让学生了解毕业后的工作去向,指导新生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例如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通讯技术专业,和北京某通讯公司合作共同培养高端的“4G”通讯网络维护专业人才,学生学习的专业内容和发展前景,通过专门的专业介绍会,工作岗位图片,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以从事网络维护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校,与入校新生座谈,解答入校新生提出对该专业的认识的问题,让入校新生了解所学专业涉及的学习内容和企业对其技能掌握的要求。让其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和生活,薪资待遇等与就业有关的信息。这样,入学新生不但了解了学习方向和掌握技能程度,还理解了企业行业标准及就业岗位的需求和发展空间,因而鼓足了学习干劲,确定了学习目标,对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了设计。
(二)启发新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既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需要长期的培育、经营和全方位建设。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硬件建设,在硬件上加大投入,突出职业院校的特点,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考虑专业特色,利用学院建筑美化学习环境,把实训实习场所与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对接,形成以职业文化为底蕴的校园环境,使新生在潜移默化的良好氛围中接受职业精神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洗礼,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领悟职业生涯的真谛。同时,还要启发新生积极加入由学生组织的社团、协会、文学社等。由学生组织的社团等具有目的明确、团队性强、学生覆盖面广,是展现学生个性化平台等特点,是校园文化的不可缺少部分。通过各种入学教育和宣传形式,使其了解学院各学生组织团体、协会的章程和取得的成绩。可以引导入学新生积极参与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他们加入各类适合自身健康发展的团体,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社团等建设和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新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院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要结合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座谈会、报告会、主题班会、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使学生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学业发展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首先,要引导新生树立“以德为先、以学为主、以识为要、以才为本”的成才观念,确立在校发展目标,开展指导生涯规划活动。高职院校要设置就业指导教研室,有职业生涯指导规划活动室等,指导入学新学生对自己在校三年的学习进行科学的规划,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初步的规划,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高技能是锻炼自身才干的迫切需要,只要自身努力、敢于吃苦,将来在“蓝领”领域里会有大的发展空间。其次,要根据各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教育引导下,不断完善,不断成长。学校也需抓住学生的特点,认真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教育质量,切实为用人单位培养出能胜任的岗位人才。
(四)创新入学教育方法,提高入学教育效果
1.及时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引导。高职新生入学应及时加强爱国爱校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安全防范教育、文明礼仪等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政治意识、职业道德,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优秀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担任新生辅导员,协助班主任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这些优秀学生既有新生的经历,也有学生工作经验,对学校和专业情况比较了解,便于和新生交流,能帮助新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生在与优秀学生的接触中,逐步对学校文化和学习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3.积极发挥辅导员的教育管理作用。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是高职学生教育工作直接的实施者,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的品德、言行及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新生班主任,必须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认识其工作的重要性;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态。帮助入学新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可以在班级组织以集体观念、团队观念、我和职业有个约定等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在与新生的互动和沟通中让其畅所欲言,通过各种活动分析每个新生的性格和思想、思维活动特点,在根据每个新生的学习取向,有针对的采取教育措施,在教育过程中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对所遇到困难、矛盾处理也有了适当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尽快帮助新生适应高职生活。
4.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教书育人和学院办学优势。要组织专业教师担任主讲,向新生介绍专业培养方向[3]、与用人企业共同制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教学模式、学科在同类行业中的专业优势。体现出职业教育正在从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式转变,把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应用型人才突出表现出来,在教学管理和观念上,讲明产教融合的教学道路,倡导学徒型教学模式等。各高职院校都有其专业特长和办学优势,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一定要把院校的师资力量、教师队伍、就业前景、市场需求等内容,介绍给新生,以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采取紧紧围绕社会要求的岗位标准,自编教材,在实习实训中采用企业要求的技能标准进行训练,与用人企业岗位紧密型对接。利用学院的一体化教室,开展一体化教学,把理论和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就业过程中,通过加入学院职教集团的三百多家企业,安置学生就业,并且连续三年跟踪学生就业信息,毕业生质量通过用人单位和家长评价体系反馈来提高我院的教学管理水平。通过这些优势,让学生了解高职学习特点,掌握高职学习方法,明确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为今后的高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通过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的手段,辅导新生克服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职新生活
在新生入学初期,要重视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通过对每个新生进行心理量表的测试,进行的心理问题的筛查,判断每个新生的各方面的心理素质,给出心理健康筛查报告,对于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新生,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所以,新生的心理辅导成为了新生入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入学新生在进入高职校院前,就有部分新生感到自卑、厌学、摆脱不了网瘾等心理障碍问题,入学后,新生又会出现在新环境中的适应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交往心理问题等等。为使新生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的生活,高职院校应设置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咨询教师队伍,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新生进行心理训练和辅导,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培养新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把心理训练和每人的心理特点联系起来,通过心理训练活动,逐步建立相互诚信,相互关心,相互鼓励,消除相互戒备,相互攀比等不健康心理,形成学习积极向上,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的教育氛围,尽快使入校新生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中来。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还包含很多,例如:新生入学军训教育、学生作品展览教育等。作为师者,还要不断探讨新生入学教育的措施和方法,不断丰富职业教育内涵,为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2]王德海.试析如何做好农林院校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J].山东农业教育,2009(1):55-56.
[3]罗玉俊.浅谈高职院校新生的入学教育[J].教育管理,2013(10):164-165.
[4]熊小龙.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07(4):61-63.
责任编辑秦红梅
张文革(1967-),男,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及校本教育。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校园文化及校本教育研究之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育人实践研究”(编号:20121205),主持人:张文革。
G715
A
1001-7518(2015)11-0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