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教育理论在技工院校德育中的应用

2015-11-14章勤芳

职教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全人技工人格

□章勤芳

全人教育理论在技工院校德育中的应用

□章勤芳

全人教育不仅包括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还包括对学生社会价值、生活理念的要求,它强调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文章依据全人教育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模型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分析了当前技工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技工院校全人教育模型,提出了技工院校德育融入全人教育理论的策略。

全人教育理论;模型;德育;技工院校

准确地说,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对全人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全人教育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其实质是相似的,即大多数观点认为全人教育指的是以学校为主导,以学生为核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一种教育,它强调被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注重以人为本和以社会为本,致力于追求被教育者智力、素质的提升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实现,且强调让被教育者首先学会做人。通俗地讲,全人教育就是一种将人培养成“全人”或“完人”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有道德、素质高、有知识、有能力、能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它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可以说是人类教育的最佳状态。

全人教育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全人教育具有整体性,不仅要求被教育者的学习成绩好,还要求其素质、身体条件好;第二,全人教育具有发展性,它强调的是被教育者的长远发展,不仅只看重其在学校的表现,也不只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它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动态过程;第三,全人教育具有转化性,旨在将一种外向的教育转化成为内在的变化,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受教育程度有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一个能与社会、环境、他人、自然融合的人,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技工院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围绕着“你认为目前技工院校的德育存在什么问题”笔者抽取了本校335名学生(其中男生185人,女生150人),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认为造成目前技工院校德育收效甚微的原因主要有三类,其中认为对德育缺乏重视的占32%,认为德育教学模式陈旧的占51%,认为德育缺乏实践的占17%(见表1和图1)。

表1 学生对德育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表

图1 学生对德育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饼状图

(一)片面的职业教育观导致对德育缺乏应有的重视

认为对德育缺乏重视的学生(占总比32%)中,有占总比17%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时少,有占总比15%的学生认为德育在考试中比重较少。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职业教育被片面地认为就是教给学生“一技之长”,让学生找一个赖以生存的饭碗,受此影响,一些学校更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将德育课时一减再减,且多列为考查课,平时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追求等深层次的引导和教育。

(二)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德育教学缺乏吸引力

在认为德育教学模式陈旧的学生(占总比51%)中,有占总比10%的学生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平等,教师在教学中以自己为中心,忽略学生的内心需求;有占总比19%的学生认为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照本宣科,教学方法落后,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普遍存在;占总比22%的学生认为德育教学课堂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德育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三)缺乏实践致使德育效果欠佳

认为德育缺乏实践的学生(占总比17%)中,有占总比6%的学生认为案例融入少,有占总比11%的学生认为实践活动少,可以说这占总比17%的学生看问题比较深入。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价值、高素质的能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而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德育实践至关重要。但目前的一些技工院校,就像是一个“模具加工厂”,教师似乎变为了“机器操作员”,学生则成了被批量生产的“模具”。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因为社会实践课耽误时间、浪费精力,所以不太愿意开展社会实践课,以致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实践性不强,主动性、创新性和社会参与性也逐渐丧失,难以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二、全人教育在技工院校德育中的价值

(一)矫正教育目标,弥补学生的人文素养缺陷

多年来,技工院校德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很多学校只是将德育课教学作为德育的主要部分,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人文素养对于学生成为一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意义。而全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社会参与能力、道德等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必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理想人格的确立,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大有裨益,对矫正目前技工院校的德育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以人为本,摆脱陈旧的教育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更注重对学生智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道德水准、社会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协调发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课外活动等常常处于不重要的地位。典型的重成绩、重考试、重技能,轻素质、轻综合、轻全面发展,师生之间难以建立平等的关系。全人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人”,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不仅强调对学生知识、文化的教育,更强调对学生的个性、人格、道德的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全人教育可以促使技工院校摆脱陈旧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理论结合实践,提高技工院校德育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使教育产生价值,并且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的被称为是教育”。全人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性,所以技工院校的德育仅满足于传授一些理论知识,进行理论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德育融入生活,加强其实践性,通过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社会参与等方式,使学生在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德育的成效才得以真正体现。

三、技工院校全人教育模型的构建

(一)技工院校全人教育模型的构建

构建“技工院校全人教育模型”,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四个步骤:第一,运用概念目录列表或名词性短语找出问题领域中的候选概念,由于学生的智能、人格和情商均会对自身的综合素质产生影响,所以本模型的主要元素有:人、智能、人格(基本人格和职业人格)和情商;第二,通过对四者关系的梳理和分析,绘制清晰明确的概念图形;第三,为概念添加关联关系,模型中的箭头线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第四,针对影响人全面发展的元素,分别添加更为详细的培养内容关键词,使学生的人格、智能和情商均达到理想的状态,全人教育才能够实现。通过梳理和分析,最终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技工院校全人教育模型图”。

图2 技工院校全人教育模型图

(二)学生素质及相关系数分析

通过抽取本校335名学生 (其中男生185人,女生150人),采用问卷的方式,针对“对德育的看法”、“希望从技工院校中学到什么知识”、“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展开了调查,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德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只要专业课成绩好就行,德育属于辅助科目,没有硬性要求,不必多花时间和精力。尽管如此,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素质高、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根据该调查所取得的基础数据,笔者将学生的德育的重要性作为本次分析的因变量,而被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和性格作为自变量,建立一个简单的回归模型,如表2中列出了变量两两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等于0的一个单尾显著性概率的检验。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83、0.059、-0.95,表明学生认为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决定着自身的素质。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变量与因变量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所以表4中移出了性别、专业、性格等自变量,从而建立了综合素质和学生体能、智能与人格之间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表5中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257,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度显著性的关系。所以说学生的体能、智能,特别是人格对于学生能否成为“全人”有重要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学生德育实效,主要应从学生体能、智能、人格三方面入手。

表2 学生素质及其相关系数分析

表3 变量进入/移出 信息表

表4 被剔除的变量 信息表

表5 模型概述表

四、技工院校德育中融入全人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人格及职业人格的培养

全人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具备“完全人格”的人。根据表2中对技工院校学生素质及其相关系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生的人格,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坚持“先做人,后学习”的教育思想。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职业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基本人格的培养,将道德、信仰、法纪、兴趣、性格等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其次,要注重对学生健康职业人格的培养,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等内容放在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他们今后适应职场环境,以阳光心态度过幸福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加强对学生智力、知识的全面挖掘

1.加强跨学科的知识互动和整合。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图2的模型分析和表2-5的数据分析来看,影响学生道德水平和素质的因素很多。也就是说德育是一门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的学科,其辐射性很强,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所以,技工院校的德育应注重加强跨学科的知识互动和整合。如:教师在讲专业课的时候,可以融入环境保护的内容、“7S”训练等;在语文、礼仪等学科的教学中,可以融入社会学、伦理学、人际学、管理学、逻辑学、人文科学等知识。可以说德育无处不在,只有在各门学科中均融入德育,才能拓展其教育的范围,使德育时时、处处触及学生的灵魂。

2.加强对学生智力的挖掘。人才的培养和挖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除了和学生自身的天赋有关之外,教师的引导和挖掘也至关重要。如果德育面狭窄、功利性过强、文化陶冶不足,那么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其潜能也难以发挥出来。以全人教育为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完全发展,应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学生的智能、潜能、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让他们自由发展,全面发展。

(三)加强社会实践力度,体现学生的社会价值

全人教育强调人的完整性,社会是人生存、生活的空间,所以德育离不开社会这个实践场所。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技工院校不仅要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更要创造机会和条件,为学生争取更多与综合素质提升、道德强化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社会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选用真实的案例供学生在课堂讨论、分析和学习;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灾区献爱心”、“山区送希望”、“环境保护志愿者”等,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全面、能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

德育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以全人教育理念指导学校的教育工作已在教育界基本达成共识,现代职业教育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提高。毫无疑问,将全人教育理念应用于技工院校的德育,使德育渗透到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值得技工院校教育工作者作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1]徐文杰.全人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机结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2):36-39.

[2]唐红亚.“全人教育”视域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1):81-83.

[3]方荣春.从全人教育理念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思路[J].科教导刊,2012(19):46-47.

[4]赵蓉,蒋建平.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3(18):79-80.

[5]杨婉姝.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6]E.FBuchner.The Educational Theory of Immanuel Kant[M].NewYork:AMSPressINC,1971.

责任编辑肖称萍

章勤芳(1963-),女,江西南昌人,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教育。

2014年度浙江省技工院校教学业务立项重点课题“技工院校学生职业人格状况调查及培养研究”(编号:1-13),主持人:章勤芳。

G715

A

1001-7518(2015)11-0040-04

猜你喜欢

全人技工人格
健体教育显特色润泽身心育全人
——记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州大道小学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从技工到英雄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erson- Centered Primary Care Measure’: findings from cognitive debriefing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大学整全人的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旨归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我所体验的全人教育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