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月令》教学指要

2015-01-31郭祥圣

中学语文 2015年36期
关键词:月令葡萄藤流水账

郭祥圣

《葡萄月令》教学指要

郭祥圣

《葡萄月令》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最能代表其语体风格的散文作品。其女儿汪明在 《名家之后读名家之作》中如是说:“写完了这篇散文,他(指汪曾祺,笔者注)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显然,汪曾祺先生对自己的这篇作品也是非常满意的。然而,对于这样一篇内容与写法都非常别致的散文作品,学生在交流读后的最初感受时,却说:像流水账,看不出有什么好;像是说明文,写如何种葡萄的等等。看来,这篇散文教什么,如何教,怎样消除学生的困惑,让他们能够真切感知到文章的妙处,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甄别文体

不同文体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葡萄月令》是散文还是说明文,有必要弄个明白。

这是一篇状物类散文,属于文学体裁。状物类散文常用文学的手法如比喻、夸张、比拟、排比等对写作对象进行描绘,行文中较多地渗入作者的主观情感,通过对“物”的描摹刻画达到托物寄意的目的;说明文则属于科学的应用文体裁,采用的是说明的方法如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列数据等对写作对象进行说明,内容多是介绍事物的形态、特点、功用等,达到使人增长知识的目的。虽然两者有时也会有交叉,但从以上比较还是能够看出二者的区别。

《葡萄月令》以时间为序,写了葡萄在每个月份的生长情况,更写了人的劳动。虽然其中有的内容可以看作说明的成分,但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不在于向读者介绍葡萄的生长知识、种植方法,而是要表明人在劳动中获得的精神愉悦,表现作者对于葡萄的感情,表达作者虽处逆境(1958年作者被打成“右派”被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参加劳动)却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因而它的散文特征明显。该文入选苏教版选修教材 《现代散文选读》,而且编者把它安排在“人与物的对话”单元,是很有道理的。

二、感知结构

本文按时间的顺序,写葡萄的生长过程,从一月写到十二月,形式上看起来是有流水账的嫌疑,实则不然。

我们知道,“流水账”本来是指每天记载金钱或货物出入的、不分类别的账目,以后常用来比喻不加分析罗列现象的叙述或记载。在写作上的表现是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行文啰嗦,缺乏合理的顺序等。《葡萄月令》全然没有上述缺点,相反,构思上匠心独具。

首先,作者写过程而有所侧重,没有“流水账”的不分主次与面面俱到。形式上虽然从一月写到十二月,但是作者抓住葡萄园最具情味的、也是最能体现葡萄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几个月份(三月、四月、五月、八月)来写,在材料的安排上妥善地处理了详略。其次,文章的内容不仅仅是写葡萄,还写了人——写人的劳动,人的情感,让读者“在不可遏止的好奇心的驱动下,看之,看不够,琢磨之,琢磨不够,拆解之,拆解不够,描摹之,描摹不够,以至欢呼,以至雀跃”(教材单元导读语)。

三、概括“月令”

阅读文本,需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葡萄月令》写葡萄的生长过程,而且按月份自然隔开为十二个部分,如果让学生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不失为训练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

文章按“月令”来写,每个部分的第一句话体现“月令”特点,是拟小标题的重要依据。但是这第一句话的角度是不同的,有的从天气角度着笔,如一月和二月;有的从葡萄角度着笔,如三月、七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有的却是从人的活动着笔,如“四月,浇水”,“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八月,葡萄‘着色’”;还有不属于上述情形的,如“九月”和“十月”。这样拟题就有了难度,也可能会造成拟小标题时角度的不一致性。江苏教育出版社的《现代散文选读·教学设计》的“板书参考”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其中“四月浇水”“五月喷药、掐须”“六月打条”“八月着色成熟”“九月喷药”,就是从人的活动角度概括的,不能与其他月份从葡萄的角度概括一致。

我以为,本文题为《葡萄月令》,从葡萄的角度拟标题为佳。于是要求学生从“葡萄”角度拟小标题,而且要求每个部分只用两个字,以求标题的整饬。下面是大家共同讨论的结果:

一月睡窖 五月开花 九月休息

二月出窖 六月长粒 十月闲置

三月上架 七月膨大 十一月下架

四月吸水 八月下果 十二月入窖

四、品味语言

汪曾祺散文以其平淡质朴、清新灵秀、本色自然的风格享誉文坛。他曾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可见“平淡”“自然”是作者着力追求的,“平淡”是一种风格,但不等于“淡而无味”。那么如何在“平淡”中读出“味道”?

整体观照。《葡萄月令》用“月令”的形式,依据生活原貌和农事特点,展示了生活的原生态。葡萄在每个不同的阶段显示的是不同的情态:如一月葡萄睡窖,用三个独立的句子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突出“静”;二月葡萄出窖,“它已经等不及了”,“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儿,绿了”,写葡萄急于出窖以及出窖后的变化之快;三月葡萄上架,“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写葡萄上架后的惬意情态;四月葡萄吸水,“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表现葡萄吸水量之大的特性;五月葡萄开花,“梨树开花了,苹果树开花了,葡萄也开花了”,写葡萄作为一种果树的不甘落后……不仅如此,人在其中,我们可以听到三月为葡萄上架而辛勤劳动时“起!——起!”的号子声,可以听到四月葡萄吸水的特性被发现时的“它真是在喝哎!”的惊叹声,可以听到五月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时的“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的质问声……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或惊奇,或嗔怪……看似平淡的语言表现的是循环往复的生命的轮回。

“有一位评论家说我的语言有点特别,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我想谁的语言不是这样?拆开来,不都是平平淡淡的话?”(汪曾祺《“揉面”·揉面》)所谓“整体观照”就是把语言要“放在一起”看,唯有如此,方能品出语言之妙。

反复揣摩。学生读了《葡萄月令》,觉得平淡,感受不到语言的魅力所在,其实就是缺少揣摩玩味的缘故。如果多加诵读,多加玩味,就会收获多多。

例如,“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乌黑的”本来修饰“葡萄藤”,“硬的”本来修饰“纽子”,之所以要后置,一是突出形态,二是显得口语化。

再如,“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来了吧,那也不够用呀!”“它倒是暖和了,咱们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全用感叹句式,对葡萄的惊讶、赞美、怜爱之情溢于言表。

又如,“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分分、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剪葡萄条。干脆得很,除了老条,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了一个秃子。”运用人们熟知的对象比喻,分别写葡萄喷了杀菌剂后的变化和修剪枝条后葡萄藤的模样,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中学。

猜你喜欢

月令葡萄藤流水账
月令体农书中兽医知识书写特点探析
葡萄藤上的塑料袋
怎样避免流水账?
徽宗朝丰亨豫大的政治理想与月令的文体新变
清宫月令承应戏改编略论
拒绝“流水账”
不要害怕记流水账
短文三则
相公,握个爪!
葡萄藤和老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