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精妙片段 写就精美文篇——作文序列化之记叙文片段描写训练
2015-01-31程玉锋程善凯梁献民
程玉锋 程善凯 梁献民
针对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和记叙文特点,我们在进行作文序列化训练课题研究中对记叙文(写人)的训练进行了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片段描写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也摸索出了一点成功的经验:作好精妙片段训练,就会铸就精美文篇。
我们高一上半年,就系列地进行了写人片段描写的训练,现不妨拿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展示一下。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设置了一个较为规范的步骤:
1.首先明确各个片段描写范畴。
2.举鲜活例子。
3.分析鲜活例子、指导性练习。
4.积极练习,反复修改,锤炼。
一、语言描写
(一)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使读者闻其言而知其人。
(二)1.《孔乙己》中鲁迅先生这样描绘: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2.《荷花淀》中,水生要到大部队中去,水生嫂听后有段话。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三)我们许多同学描写人物语言,常使文中人物语言成为作者自己的传声筒,不注意性别、年龄、身份等特征。
而例1中,鲁迅先生将孔乙己这个穷困潦倒、心地善良的下层知识分子用语言加以表现。
而例2中,孙犁也将一个深明大义、希望得到理解的农村妇女形象用她自己的语言表露出来。
在这里,我将水生嫂的话改动一下,看水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过了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也带去。”
水生:“那咋成?”
“那咋不成?”
“我去打仗又不是去走亲戚!”
“就是你有道理是吧!你怎么不替我想想,上有老,下有小,我怎么办啊?”
(一个泼辣、粗野、不通情理的形象出现)
2.“你走,我不拦你,但必须咱们一块去。”
“我们去打仗,你一个娘们家去干啥?不成!”
“那咋不成,你们打鬼子,我们可以帮助你们洗衣、做饭什么的。”
“不成,我不同意,再说队上也不答应。”
“不,不嘛!”
(柔弱、娇媚、娇滴滴的水生嫂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故而,语言较为反映一个人,语言刻画的好,其人物形象也被树立起来了。语言描写的成功有“听其言则可察其心,闻其声而如见其人”的效果。
(四)练习:
1.设置不同场合来让人说话,用语言反应其性格特征。
2.《药》中夏瑜和阿义有一段对话,作者没有详写,让大家来写。
二、行动描写
(一)因为行动最能显示人物性格特点,一般来讲描写人物动作不宜平铺直叙,最好在各种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行动,从而更好地揭示人物性格。
(二)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孙犁《荷花淀》)
2.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3.于是老板娘拿起铅桶到锅子里去刮一下锅焦、残粥,再到自来水龙头边去冲一些清水,用她那双才在梳头的油手搅拌一下,气哄哄地放在这些廉价的、不需要更多维持费的“机器”们面前。(夏衍《包身工》)
(三)什么样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举动,像例1中,女人的手指震动一下,是她听到丈夫要到大部队去时她内心的震动,对丈夫的依恋和家庭实际困难等许多复杂的情感,都让“震动”给传达出来。
而例2中,“排”就活现了孔乙己的穷酸而死要面子的知识分子形象。例3中的“刮”“冲”“搅拌”“放”几个动词的使用就将带工老板丑恶的嘴脸,呈于读者面前。
故而我们就可以看出,要刻画人物动作,必然要选择恰切的动词来展现。
我们看一下《打扮》这段文字,就恰当地选择了动词。
他用力士香皂擦洗了三次脸,又用中华牙膏在牙齿上搅动了好几分钟,然后穿上那套S国进口的尼龙夏服,将锃亮的船形皮鞋又磨了次绒布,现在,剩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上腊梳头,他拿出腊瓶一看,已经空了底,禁不住眉头一皱,忽然,他灵机一动,立即将手放进盆子里沾水,然后按在头上,一边抹,一边用电梳梳,费了不少功夫,额前有一绺头发却怎么也贴不上去,他觉得很不雅观,于是,又用两手指头夹住它,小心翼翼地往上推压,看一看一切打扮妥了,他对着镜子点了点头,得意地弹了个响指。
这个精彩的镜头,都是运用精彩的动词来展现的,所以说,要有关键的场合,动作才富有代表性,选用动词来表达动作时要准确,在描写中要有一定的顺序,刻画细节的过程就是让其动作来体现自身年龄、身份和性格的一个过程。
我们再来看两组:
1.请用细节描写对下面两个片段进行细化。
描写淑女:她端起碗,挑了菜叶,送到嘴里,嚼起来。
描写粗汉:他端起碗,拿起筷子来夹菜,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
分析:这两个片段只是写了人物在“做什么”,没有捕捉典型细节,更没有抓住人物吃的表现。要使读者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人物画面,就要抓住典型细节,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答案提示:
淑女: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丝菜叶,慢慢地放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涂得红红的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慢嚼着食物,还时而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
粗汉:他见菜上齐后,便忙提起筷子,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饭粒挂在嘴角上。
点评:为什么细化后人物形象变得细致丰满呢?主要是抓住了典型细节,给人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根据提供的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续写一段话。
“加油!加油!”同学们拼命地为单杠上的小勇鼓劲,他就要做第12个引体向上了,这是目前我们班至今无人突破的记录……
分析:这个情境描写应该以动作描写为主,辅以肖像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等。在选好事情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动作点之后,就要进行多角度观察,对这个动作点进行充分而细致的描写。
答案提示:
只见他的身子前后摆了摆,仿佛在积蓄力量,就在身子再一次向前悠的时候,他猛地大喊一声“嗨!”立刻,全身绷得紧紧的,双臂用力向上拉,身子哆哆嗦嗦地慢慢向上移动。他双眼紧闭,汗水顺着通红的脸颊往下流。胳膊上的肌肉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一样逐渐鼓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像一条条青色的蚯蚓。单杠也好像在努力绷紧,好把小勇拉上去。小勇坚持着,坚持着,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他的头慢慢地靠近单杠,超过了单杠!“成功了!”同学们欢呼起来!
点评:作者选择了人物做引体向上最艰苦的一个镜头,让读者读起来仿佛亲眼目睹了小勇的顽强和努力。
(四)布置作业:
1.描写一个人要打喷嚏而没打出来时的动作。
2.捕捉生活镜头,例如早上起床、餐厅买饭等动作,在练习中要求学生运用动词要准确传神。
3.选出最恰当的词语。
老板娘胖胖的身体在铺子前不停地( )
A.扭 B.动 C.晃 D.摆
(只有D才能流露出她的丰韵)
4.“出发!”刑警快速穿(登)上警靴,系(扎)上武装带,戴(扣)上钢盔,夺(挎)上钢枪。
(只有括号内的动词,才能展现刑警们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