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2015-01-31邓祖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多媒体资源

文 邓祖明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文 邓祖明

信息技术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多媒体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愿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因此,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方式必须随之改变,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合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整合信息化资源 营造学习氛围

小学课堂教学与其他教育阶段教学的目的和方式不同,主要围绕2个字——“活”与“实”。小学课堂教学是一门注重课堂情境的艺术,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导演”。有经验的教师会通过课堂教学预设,合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手段,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预设变为现实,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新课导入是课堂学习的开始,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资源。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特别是情景导入阶段将相关音乐、场景、故事等素材调出,营造引人入胜、新颖活泼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再高效引入知识点,从而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玩具”一课时,教师可充分挖掘海量信息资源,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教师引导发言:“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个新朋友,它就是小刺猬!你们想知道小刺猬有哪些玩具吗?我们去看看吧。”此时,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小刺猬的各种有趣的玩具(皮球、汽车、飞机、积木、机器人等),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转移,使教学情境、内容步步深入,分层次递进,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探讨交流,轻松完成1~5个课堂学习任务。

再如,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开课伊始播放动画故事片《小猫钓鱼》,将学生带入情境。屏幕显示出小猫由于贪玩背着“空背篓”回家的画面,让学生自然感知,什么都没有就是“0”,加深了对“0”的理解。动画、音乐、场景的有效整合,在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应用多媒体装备 突破教学难点

形象性思维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中、高年级学生也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数学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就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而这一矛盾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正视的问题。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整合应用,为解决该矛盾找出了突破口。多媒体教育装备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兼备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难点形象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传统的“切、割、拼、凑”只能用尺子在黑板上画图演示,速度慢、过程不连贯,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差。而应用多媒体教育装备的动画演示功能,将相关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在大屏幕上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多种不同方式的切割、拼接,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图形,则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学生在经过互动讨论后实践操作,不仅可以看到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更能培养自身动手能力,一举多得。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重难点轻易被突破,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在进行“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圆进行切割,拼组成学生熟知的矩形。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台上运用模型独立演示,浪费了很多时间,教学效果也不佳。而应用多媒体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可以将圆的切割、拼组过程在计算机和大屏上同步动态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师教得轻松,也使学生学得愉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借助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用,已经让数学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发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不能局限在知识点的学习,能力培养才是关键。信息技术让教学与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共享,让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锻炼能力,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利用黑板展示图片,抽象地告诉学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学生在学习时看似理解,但在具体应用中则不能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常常出错。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资源,在大屏幕上投影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如直线、曲线、方形、圆形、规则与不规则的图形等),让学生分组探究、交流,鼓励学生广泛质疑,在动画实时演示的状态下,增加对“周长”这一数学概念的直观感知性,充分论证周长的内涵外延,从而准确把握周长的意义。

再如,“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是排列组合的基础内容,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搭配的无序性,出现搭配不全的情况。在教学中,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由简单的搭配开始,出示多种不同的组合情景,让学生充分感知搭配的规律,进行有序分配,初步掌握基本方法;再利用计算机资源的丰富性,层层推进,出示几组不同的搭配素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教学中信息资源场景的模拟应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提供了学习、思考以及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方法,将情感态度融入知识,真正实现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突出信息技术资源整合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成学习的主人,实现了“全程参与”,由过去的“听数学”变为自己“做数学”,较好地落实了的教学要求。

四、结束语

找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教育装备与技术可以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特点,让“教与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小学数学教学相关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合理有效地应用到课堂,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升个人的数学素养,从而最终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与要求。

作者信息

邓祖明,本科,中学高级,校长。安徽省寿县双枣小学,232222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多媒体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