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促进医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综合培养体系建设

2015-01-31郝加虎张秀军苏普玉许韶君陶芳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本科生创新能力体系

朱 鹏,郝加虎,张秀军,苏普玉,许韶君,孙 莹,黄 锟,陶芳标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以促进医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综合培养体系建设

朱 鹏,郝加虎,张秀军,苏普玉,许韶君,孙 莹,黄 锟,陶芳标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以创新为核心提升本科生综合素质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学院在既往人才培养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经验总结,以认知—实践—发展—创新这一基本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形成规律为指导,从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和创新实践等维度,建立以促进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综合培养体系,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大学生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必须以创新作为核心[1]。创新也是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显得极其必要。为此,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了新一轮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加强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一、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新是目前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瓶颈

在学院既往的人才培养实践中,本科生参加导师课题组进行科研训练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如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科研的基本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等。但作为科研素质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尚缺乏有效的平台和完整的培养体系。创新是科研素质的灵魂,创新精神是进行科研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2]。只有摆脱既往的“老师出题目,学生跟着走”训练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入到大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使他们在系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得到训练和锻炼,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才是大学生综合培养体系建设的核心所在。

二、科技创新大赛和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提升提供了契机

从2008年起,学科系组织本科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安徽省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其中2项作品获得了全国三等奖、2项作品获省级一等奖、3项作品获得省级三等奖。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篇。参赛学生呈现出独立思考、另辟蹊径等令人喜悦的新特点,引起了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思考,并提出了开展“项目驱动教学”。2009年,学科系又提出建设师生共建网络教学平台[3]。该开放式教学平台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建设过程中由师生分工落实,平台建成后由师生共同维护和更新。共建网络平台建设增加了师生交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综合培养体系建设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的综合培养体系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4-5]。学院在既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的经验总结,以认知—实践—发展—创新这一基本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形成规律为指导,从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和创新实践等维度,初步建立了以促进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综合培养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B-Learning教学—具有明显优势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学科的界限过于明显,不利于“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混合教学(Blended Learning,B-Learning)是近些年来国际上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特征是由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由过去的“个人学习”转变为现在的“团队学习”、将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6]、更容易摄取最新知识并开展专题研究[7],因此,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B-Learning教学具有明显优势。

1.建立师生共建开放式课程教学平台师生共建网站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即是网站的使用者,也是网站信息的提供者,既学习知识也提供知识。由于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可自主安排课程学习,通过与开放性实验室相结合,更利于形成“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组成小型研究团队B-Learning教学更容易形成“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环境[8],老师的教学内容由传统的教授知识转化为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已有信息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必然需要形成团队,这种自发形成的研究团队具有良好的“同伴效应”,团队中的成员可以相互促进。

3.鼓励学生申请科研课题B-Learning教学打破了传统学科间的明显界限,多途径的教学资源可让学生更容易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发展动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容易感知到医学认知中存在的未知问题。利用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的契机,鼓励申报科研课题。近两年已有7个学生创新团队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资助。

(二)设置科技创新课程与论坛—培养积极的创新精神。

1.开设科技创新课程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办法,注重不同年级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合作、社会关怀等多方面的意识和本领。重点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学习知识”与“创造知识”的关系。

2.组织科技创新论坛充分利用校园科技活动的载体,组织不同主题的科技创新论坛,邀请不同专业的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在与高层次专家的交流中感受创新在科研中的重要意义。

3.组织小型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小型科技竞赛,如有关某一主题的科技发展演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主动检索与综述能力,有关某一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目的是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已有科研训练平台—夯实基本创新技能。

1.充分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各阶段均有机会进入实验室进行不同层次、水平的动手操作。实验室针对不同层次本科生的能力进行模块化教学,即以问题为核心的实验方法传授。

2.开设综合性实验除必要的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外,整合实验教学,所有实验均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学生利用掌握的实验技术自主解决问题并提交实验报告。

(四)以科技创新大赛为契机,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激发创新实践能力。

1.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作用,组建学生科研团队以兴趣为导向,组成学生科研团队,团队规模以5-10人为宜。团队成员发挥个人特长,充分发挥学生团队成员的自主性。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各种科研学术活动,如专家讲座、实验技术学习、专题研讨班等科研学习交流。

2.引导学生对选题进行详实论证在团队选题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在科学性上进行把关,鼓励学生制订高起点的目标,同时脚踏实地的论证。包括文献检索、文献综述、科学性评价、可行性论证等,在这些过程中一定要多鼓励和引导,增强学生信心。

3.学生团队分工实施科研选题确定后,在团队内进行科研任务分工,由学生进行任务分解,教师提出参考建议。在实施阶段,要充分鼓励学生独立提出解决办法或策略,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

4.科研成果产出与申报在科研实施完成后,学生科研团队进行科研成果总结,总结形式应多样化,如论文、专利、报告、讲座等。教师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科研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指出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今后的改进方向等。

学院开展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综合培养体系建设,遵循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培养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从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和创新实践等多维度建立综合培养体系。培养体系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特色,充分发挥B-learning教学在科研训练中的优势,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内容,形成多角度、多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自该综合培养体系建设以来,本科生累计约有500余人次参与了导师50余项科研课题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科研论文4篇。独立设计并开展科学研究选题70余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0余项,先后有40余学生团队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大赛,20余件学生作品在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大赛活动中获奖。实践证明,这一综合培养体系能够促进本科生形成积极的创新意识,能够辩证的认识学习知识与创造知识的关系。使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科研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1]陈 仲,杨刘柱.中美医学创新能力教育的差异[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14-15.

[2]丁慎德.论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及综合实验技术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6(11):280-281.

[3]朱 鹏,陶芳标,郝加虎,等.师生共建妇幼保健学网络教学平台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226-28.

[4]王 鸣.从培养体系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2):71-74.

[5]高 原,王土央.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30-32.

[6]唐志强,刘文华,李海波,等.B-learning—提高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创新型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01-103.

[7]欧阳明,张歆渝,孙莎莎.基于B-Learning的协作性知识建构—一种提升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2 (11):53-55.

[8]肖金芳.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3 (9):64-67.

G64

A

1002-1701(2015)05-0021-02

2014-01

朱 鹏,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

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 2012jyxm163、2012jyxm159);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教学协助团队项目(2012-8)资助。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5.011

猜你喜欢

本科生创新能力体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