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漳就读台湾学生的中国梦认同感的培养研究

2015-01-31胡志超施婧曾娜娟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漳州认同感青少年

胡志超,施婧,曾娜娟

(1.漳州职业技术学院;2.龙师附小;3.龙文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在漳就读台湾学生的中国梦认同感的培养研究

胡志超1,施婧2,曾娜娟3

(1.漳州职业技术学院;2.龙师附小;3.龙文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对民族伟大复兴的认同,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超越政治、时空界限,达成团结的共同基点。但由于大陆与台湾地区在经济、文化、政治、家庭、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影响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接受和认同。随着漳台经贸文化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来漳州就读的大中小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增强这个学生群体对“中国梦”的认同感,其意义十分深远。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在漳就读台湾学生的中国梦认同感培养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增强中国梦认同感的对策与路径。

漳州;台湾学生;中国梦;认同感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理想的集中体现,,成为推动民族伟大复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寄托着华夏儿女对国家民族美好未来的夙愿、追求。对中国梦的认同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在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观念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而形成的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和依恋情感,并最终确认自我归属的一种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认同(identity),包含了价值、标准、期望,或将其他个人与群体的社会角色同化并内化为个人行为与自我的概念。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认为“认同是个人和群体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1]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看来:“认同一个国家总是认知和情感的复合物。”[2]因而,从群体情感、心理等角度,探讨在漳州就读台湾学生对中国梦的接受度、认同感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尝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培养认同感的相应对策、路径。

一、培养在漳就读台湾学生中国梦认同感意义

漳州是台胞重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台商投资密集区,也是台湾学生返回大陆就读重要地区。随着海峡两岸经贸文化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来漳州就读的大中专学生、中小学生越来越多。这个群体身份特殊,重视并培养他们的中国梦认同感,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新形势下改进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主要是:

(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角度看,有利于增强两岸青少年的民族责任感、向心力。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断探寻国家民族振兴道路。清廷官员力倡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动的“维新变法”,孙中山、黄兴等发起的“辛亥革命”,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等等都是振兴民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也在摸索民族复兴之路,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华夏儿女最大的愿望,是两岸四地共同的梦想。因而,“实现中国梦,台湾同胞不能缺席,需要台湾同胞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分享,这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光荣使命。”[3]两岸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民族事业的继承者、民族宏愿与时代主题的开拓者,共同肩负着复兴民族大业的重任。加深在漳就读台湾学生对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认识,培养中国梦的认同感,有利于引导这个特殊群体自觉站在民族的立场上,自觉为两岸青少年学生的融合发展、民族的整体利益和繁荣昌盛而努力。

(二)从延续两岸渊源关系上看,有利于发展漳台特殊五缘关系。

个体往往通过血缘、地缘、文缘等寻求自我源自,寻求国家民族认同,获得自我的归属感。这种文化认同是“民族个体或群体对本民族生活方式、发展历程、价值观念等的理解、认可和信奉,以及对族际关系的认识。”[4]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循的特殊性,使得漳台两岸成为血脉相连的一个整体。漳州是台湾同胞重要祖籍地和台湾文化主要发祥地,据统计目前台湾人口中祖籍漳州的有1000多万,占台湾口的35.17%。近年来到漳就读的台湾学生中,有些是来漳投资台商随迁的子女,有些是返原籍居住的台湾民众子女,有些则是跨越海峡选择漳州作为落脚点婚姻家庭的子女,也有一些是自主选择到漳州高校就读的学生。这个群体往往通过日常学习生活,自觉不自觉地与漳州其他人群进行比较,来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并逐渐融入到新的群体当中。因此,增强在漳就读台湾学生对大陆的接受度,培养中国梦认同感,是延续两岸亲情、友情,密切两岸交流往来的重要内容。

(三)从密切两岸经贸合作上看,有利于发展漳台包容性经济。

区域内部及之间人们的认同度、接受度,是助推区域经济紧密合作的重要驱动力。历史上闽台长期合治,特别是“清统一台湾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福建,又置台厦兵备道,直至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才决定在台湾设巡抚。”[5]行政建置上历时200年之久的闽台合治,为漳台经贸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之间贸易往来没有非常明显的区域隔阂,有利于发展包容性经济。近年来,漳州市成为承接台资产业的密集区和台湾产业外移的重要基地,不断有台资流入、台企落户、台胞入住和台湾学生就读。因此,培养在漳台湾学生的中国梦认同感,通过小手拉大手,可以增强台胞台商的原乡情结、民族感情,创造有利于漳州与台湾经济合作的软环境,共同发展包容性经济,让台商、台湾学生与漳州人民共享漳州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从深化两岸教育改革交流来看,有利于帮助台湾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按阶梯式逐级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6]随着漳台教育交流日趋升温,并从简单对接交流向设立学校、合作办学、招生就业、校企联合培养等实质性合作迈进,台湾学生可以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满足了他们多个层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培养在漳就读台湾学生的中国梦认同感,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归属感、自豪感,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与践行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同频共振。

二、影响认同感的主要因素分析

认同具有不同层次的差异,特殊群体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主要有自我、群体、组织、地域、宗教、民族及国家认同等层次。在漳就读的台湾学生,其自身及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个人立场、历史观念等不尽相同,使其在认同层次及各层次的认同状况表现出其独特性。影响台湾学生的中国梦认同的因素主要有。

(一)个人及家庭影响因素。

英国心理学家塔菲尔(Tafel)认为:“社会认同就是个体认识到自己所在群体成员具备的资格条件,以及这种资格条件在价值和情感上的重要意义”[7]。台湾学生个人及家庭原有的历史、观念、文化、信仰是否被认同或排异,对台湾学生的中国梦认同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父母职业、文化程度、个人经历遭遇、家庭经济生活水平等家庭因素,也会从不同角度影响到对中国梦的认同,从调查来看,多数在漳台商家庭,父母文化素质高于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经济收入水平较高、能够在周围的工作生活环境中获得更多自信。但作为随迁的台湾学生,也面临陌生的工作生活环境,其生活、思维、文化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适应,往往会对两岸的各种因素进行对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认同。

(二)社区、学校及社会影响因素。

社会化理论认为,认同还受社会环境,尤其是社区、学校、朋辈群体、大众传媒、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

1.从社区层面分析,主要涉及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生活等因素。大多来漳就读台湾学生家庭,居住在配套相对较完善的社区,有相对规范的街道、社区、物业管理,日常生活有基本的安全、保洁保障和购物、就医、就学等方面的便利,对社区居住环境有着较高程度的认同。不足的是,漳州社区管理功能较之台湾落后,尤其是外界信息与社区公告服务的不对称,相对闭塞的信息环境使得台湾学生家庭对最新的政策、规定的了解不及时,街道、社区在政策咨询、服务等方面不够到位。

2.从学校环境层面分析,主要是学生所就读学校的文化氛围、课程设置、开展的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周边友朋群体等情况。通过学校系统的教育及与漳州学生的交流交往,台湾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字、悠久历史、名胜古迹、英雄人物、风俗文化等有了较深的认知和了解,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较强的认同,逐步显现出对中华民族强烈的依恋感和归属感,进而形成较高层面的中国梦认同感。但个别学校为给台湾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而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区域,无形中阻断了两岸青少年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台湾学生不易融入群体、融入当地,不利于培养认同感。

3.从社会层面分析,个体、群体对自己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有时候会受到社会环境、观点的影响。一方面,漳州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台商来漳创业、台胞定居落户、台湾学生就读等地方性优惠政策,为台胞在漳创业、工作、学习、生活及往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增强了他们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一些台胞对中国的国情缺乏深刻的了解,青少年学生对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的理解和把握比较肤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学生的判断、处事能力。

三、培养中国梦认同感的路径、对策

基于对个人、社区、学校及社会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在漳州就读台湾学生的中国梦认同感的培养,必须综合发挥学校、社团、社区、共青团组织等各方面的作用。

(一)依托学校主阵地,加强中国梦认同感培养。

学校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系统性,在学生的中国梦认同感培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作为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这个特定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化受教育的各种条件;同时学校还是一个组织机构,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并按照要求扮演自己的角色。”[7]当前,中小学正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要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联合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国梦学习宣传校本教材,综合国情、省情、市情及社会热点问题,编写具有漳台特色的乡土教材、教案,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借助组织教学优势,充分结合各种活动课、班队课、综合实践课、思品课、高校“两课”等,旗帜鲜明地宣讲中国梦,强化学生的中国梦认同感。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各种各样的宣传阵地作用,用足用好网站、广播、校刊、墙报和主题班队课等载体,以师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中国梦宣传,营造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氛围,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

(二)依托共青团、社团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中国梦主题活动。

朋辈群体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群体活动不仅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认知,也增进台湾学生对大陆学生的沟通交流,减少隔阂与摩擦,营造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尊重和友好相处的氛围。台湾学生在与漳州青少年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可以更自由地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与朋友在互动中形成特有的群体亚文化,对个人的兴趣爱好、思想观念都将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个人的社会化进程。共青团组织网络比较健全、工作体系相对完整,要发挥其优势,建立多样化的联系沟通渠道,开展台湾学生与漳州青少年朋友的交流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帮助台湾学生结识更多的朋友,更快融入群体,学习更多的知识,打开更宽的视野,增强台湾学生对祖国大陆和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改善提升作用。参与社团积极性和主动性越高的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程度就越高。充分发挥社团对青少年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引导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国梦”主题系列社团文化活动,促进其对国家民族的了解和认知,不断形成对国家民族正面积极的评价,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依托民间信仰组织,赋予富美中国宣传新主题。

台湾是我国面积最小省份,却是宗教活动较为频繁的一个地区。根据研究统计,目前“岛内现有寺庙与教堂计1.7万座,差不多每2平方公里即有一座,大约每个村落即有2.5座左右;参与各种宗教活动的人数(包括各种民间信仰)几乎占了岛内人口的 90%”,“对岛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乃至海峡两岸关系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8]而且台湾的民间信仰多是随大陆移民自福建等地传入,原乡神明在台胞中有很高的精神认同。在漳州工作生活的台胞家庭,大多保留了原有的风俗习惯,在家里供奉神明,并参与当地的民间信仰活动。基于台湾学生家庭的宗教信仰现实情况,一方面要尊重其信俗习惯,允许其参与一些民间信仰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他们与当地群众的交流互动,增进相互认知和了解。共青团要善于借助民族宗教部门力量,引导民间信仰组织开展爱国爱乡活动,赋予信仰活动新的意义和内涵,更好地调适两岸民间信仰群体关系、促进两岸同胞团结融合。

(四)依托宣传文化部门,加强漳台历史文化、英雄人物的挖掘弘扬。

文化认同是中国梦认同的基石,是维系两岸关系的重要纽带。民族历史、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性的重要表现,民族英雄人物在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个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财富,是民族学习的榜样和楷模。[9]宣传文化部门掌握大量的漳台文史资料,对漳台文化及历史文化名人材料有着深入的研究,要推动将所挖掘的漳州涉台历史文化名人加以筛选整理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推进漳台文史知识的学习传承。如“开台王”颜思齐、献“平台十策”的黄性震、编著《台湾通史》的连横、被誉为“台湾美术的开山祖师”的谢颖苏、平定治理和开发台湾的“蓝氏三杰”(蓝理、蓝廷珍、蓝鼎元)、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大儒林语堂等文化名人事迹,都是值得深入挖掘并推荐给学生学习的珍贵文史宝藏。重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清古街区、涉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留住两岸亲人的“乡愁”,组织两岸青少年学生走访、参观、旅游,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结合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认知和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同时,现代新兴传媒对青少年学生及其家庭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青少年学生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正如现代大学生自己所说,“新媒体作为一种技术革新,必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青少年社会化也有诸多正面作用。”[10]抛开现代新兴媒体来研究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不现实的。创新运用好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开展两岸青少年学生交流主题及相关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法律咨询等方面宣传,让台湾学生及家庭更多了解漳州,更快地融入漳州,更好地在漳州学习生活。

(五)依托街道社区,开展台湾学生家庭的帮扶管理对接服务。

作为一个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社区,是实现人早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除了家庭、学校之后,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复杂的结构和复杂的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社区大环境对社会生产、家庭生活和个人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11]社区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产生基础性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培养同情心、认同感。因此,不能忽视社区环境的作用,加强台胞、台商聚居社区的建设工作,通过在民族聚居的社区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使台湾学生在融洽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要发挥社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的宣传引导作用,增进台湾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了解和认知。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嘘寒问暖、排忧解难工作,帮组改善其家庭工作生活环境条件,提升台湾学生家庭对社区的满意度。

总之,中国梦认同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综合、互动的过程,在其形成的关键时期离不开学校、社区、家庭、社会的共同发力和作用,需要我们更加准确地按照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而又扎实有效的活动,才能使中国梦认同真正入心入脑,并内化为台湾学生的价值认同。

[1]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2]Piaget.Th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of the homeland and of the relations to other countries[M].Social Science Journal 3.1951:561-578.

[3]王建民 .台湾梦与中国梦不可分割[J].两岸关系,2013(6):20.

[4]邵晓霞,傅敏.论文化身份认同类型学理论及其对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1(1):131.

[5]唐文基.福建古代经济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6](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严安林,盛九元.台湾宗教活动之现状及发展趋势[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7(2):69.

[9]刘媛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研究——以Z大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D].中南大学硕士生论文,2012:20.

[10]李朝霞.新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0(9):144.

[11]张宪平,陶传增.努力开发社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8.

(责任编辑:马圳炜)

Research on How to Cultivate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Dream among Those Taiwanese Students Who Study in Zhangzhou

HU Zhi-chao1,SHI Jing2,ZENG Na-juan3
(1.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The Primary SchoolAffiliated to Longxi Normal Vocational School; 3.Longwen Middle School,Zhangzhou 363000,China)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common basic point of the Chinese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which will promote their unity beyond politics,time and space. However,their divergence between mainland and Taiwan in economy,culture,politics,family,conception and so on affects Taiwan compatriots’identification towards mainland.With the increasing exchange between zhangzhou and Taiwan in economy,trade,culture and education,more and more Taiwanese choose to study in Zhangzhou universities,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Strengthening those students’identification towards Chinese Dream,therefore carrie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n how to cultivate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Dream among those Taiwanese students who study in Zhangzhou and analyses its influence.In addition,the strategies and ways can also be discussed to strengthen identification towards Chinese Dream.

Zhangzhou;Taiwanese students;Chinese Dream;Identification

D2

A

1673-1417(2015)01-0084-06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5.01.0016

2015-02-08

2014年度漳州市共青团与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2014KY01)。

胡志超(1981—),男,福建漳浦人,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漳州认同感青少年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青少年发明家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