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业—职业”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生态化发展探究
2015-01-31温天山
温天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基于“学业—职业”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生态化发展探究
温天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找准一条既可反哺又相对独立的特色生态链来推动高职院校生态化平衡发展,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从生态学视角,通过推导“学业—职业”之间的内涵关系,针对高职院校生态化发展存在的困惑与误区,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学业-职业”生态化平衡发展的基础与关键。
高职院校;学业;职业;生态平衡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中生态学中的生态平衡(ecologic equilibriu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 ,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高职院校与其周围社会环境,存在相互紧密关系,高职院校的学业与职业特点具有生态平衡这一定义的特点,高职院校良性生存和发展也需要这一特点来支撑。
从生态学视觉来看,高职院校也可视为一个有机体,其人才培养与其所依存的环境同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里,作为有机体的高职院校以及自身的各个组成单元(细胞)与其生存环境(教育界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区域环境等)进行着多方面的信息交流,并适应其变化。高职院校的现代职业教育及可持续性发展,在“学业-职业”之间形成了类似生物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的生态链。高职院校如何认识、遵循、发展“学业-职业”这一“生态链”,将对每一所高职院校的后续建设及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学业-职业”基本特征及与生态化发展关系
学业,是指学习的课业、学问、学术,是一个人处于或投入学习阶段、状态的轨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包含素质、品德、情操、文体、组织管理协作能力、性格培养等。学业具有社会属性、规范性、投资性、专业性、时代性。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职业具有社会属性、规范性、功利性(经济性)、技术性和时代性。
职业性质决定其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职业可基本等同于生涯过程,其内涵和外延远远超过就业,就业仅仅是职业过程中的一个节点。因此,知识为学业与职业之间架起了桥梁,学业与职业之间不是简单的直接关系,而是存在多层次的交叉系统,该系统具有生态链的特征。可见,学业与职业同样有如同生态系统一样有相对应与相对立的相互依存关系。
我们说学业与职业生态平衡,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现于其学业专业种类与数量设置与社会职业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则体现在学生学业专业知识的基础、知识面、专业技能,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平衡。
我们可以视整个社会系统为一个生物系统,高职院校则为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生物,而高职院校的学业和职业构成了这一生物生存、发展的基本框架。院校的学业就是系统内高职院校的组成成分之一,它和其它成分或同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数量与规模等的比例关系,形象地体现了学业与职业“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各组分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反馈等作用而处于结构与功能相对协调的稳定状态”、“自然平衡”等这些对应性、对立性生态特征。
二、国内学业与职业生态发展形势和现状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中国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成为关注的热点。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少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 “学业-职业”链形成了“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格局。短期来看,突出的矛盾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市场上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这是一个突出的“学业-职业”“生态失衡”现象。
解决这一“生态失衡”矛盾的关键举措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而推动整个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转型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应该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此前,我国对于职业教育,过于强调类型。事实上,“职业”这个词渗透在方方面面。目前强调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在课程体系中,把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这有利于改善目前“学业-职业”的“生态”现状,有利于朝生态平衡方向发展。
三、基于“学业-职业”生态发展特征高职院校生态化发展的困惑与误区
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懋元教授曾言:“中国现代经济建设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精、尖人才,但更需要数以百万计的普通劳动者。”这里高、精、尖人才培养主要是211、985高校所肩负的任务,而普通劳动者的培养任务主要由应用型本科院校及大量的高职院校来完成。大师所言有其深厚的现实意义,蕴含着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极大期许,为其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然而,生态化平衡发展高职院校还任重而道远。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态化发展仍面临许多内外部制约因素,存在众多的困惑与误区:
(一)将“学业-职业”链的内涵或过程简单化处理
学业到职业的过程绝不是“水到渠成,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过程。但当前有些高职院校忽视了“学业-职业”之间复杂的生态双循环过程,直观地以为在课堂上完成了简单的专业课程知识传授,就把学生推向社会。
其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设置以吸引生源为目标,未经过市场调研,脱离了社会需求;二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照本宣科,与高职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区域产业经济人才素质要求相脱节;三是课程设置陈旧,基本上没有体现现代专业知识结构需求;四是学业过程单一死板,授课目标停留在完成课时工作量上,教学场所局限在课堂,教学方法及设计未结合课程特点,未采用相应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创新;课程考核评价仍然以分值计量为主,课程实践在校园走过场;五是基础知识课程安排少,甚至没有《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职业指导》等课程。这就导致“食物链”的自身营养缺乏。
(二)将“学业-职业”链的主客体关系颠倒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但有些高职院校的做法却把就业导向误解为就业主导,一味地追求动态的高就业率,颠倒了“学业-职业”链的主客体关系,忽视了“学业-职业”生态链中循序渐进的过程性、多层次交叉的系统性、双向沟通的互动性。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受教育者学业知识结构严重失衡,出现了重技能知识轻文化知识、把学业学习过程当成就业强化训练等现象,
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应该把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学业放在首位,注重学业生涯过程中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技能知识、经验知识的融会贯通,进而促成受教育者形成职业生涯成长的生态合力。
(三)将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与社会职业机构发展目标等同化
目标决定价值观。从传统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发展目标应以谋求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性,凸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所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能够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的人才一旦进入职业场,就能发挥高职院校所学的学业优势驾驭职业岗位。
而社会职业机构的发展目标主要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未考虑人的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良性衔接,缺乏可持续性的生态化平衡发展意识。因此,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与社会职业机构发展目标是不等同的。
四、构建高职院校“学业-职业”生态平衡发展的基础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如果把“学业”当作生态的供方,“职业”为需方,那么供方“学业”要有坚实的供应基础和技能。这就要求学业首先要解放思想树立职业教育观,主要包括发展与技术进步相适应的现代职教,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转型升级,要彻底改变低水平、简单化、内涵浅的通病,要以培养工程师为主要目标之一纳入高职教育的新任务中。
其次,是教育部及教育界和社会各界要清除歧视职教的思想观念,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享有同样的权利与政策,不能厚此薄彼,尤其要对技能型人才的尊重,崇尚科技革新、创新精神。
再次,要实事求是,摒弃升学主义观,不要盲目追求升学率,建议让高职院校的招生自主招生,这也许对高等教育转型、对高考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过去规定高职学生只有5%的人才有资格专升本,所以高职报到率是比较低的,每年每省都有好几万人录取了高职院校不去,来年再考二本三本,导致高职院校遇到生源问题。
(二)自强不息,改革开放
首先,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业和规划、执行与管理方面不断完善提高。大力提升现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完善中高职衔接体系;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从根本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要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增强职业教育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学业规划中,建立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劳动者,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业规划、执行以及办学教学管理全过程,以职业为目标,可以引进、采用工商管理等管理理念进行管理,建立高职院校自身科学合理的学业-职业生态平衡发展的管理体系。
其次,创造院校学业土壤阳光气候与环境。院校在学业方面提供必要、良好的土壤,内部与外部形成良好的学业生态气候与环境。让学生在学业生态气候与环境中得到充分培育、成长与发展。在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社会职业需求与战略发展,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导向、现代经济科技发展需求与趋势,不同行业领域、不同人群、不同人才生存与发展,设置不同相应的社会市场职业相应的专业,甚至同领域同专业设置不同阶梯。外部气候与环境在办学与执教方面,能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体系建设全过程,以职业中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一方面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办学,支持举办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职业院校。如老师队伍建设,可以来自企业的高层、高工、高技、政府事业及兄弟院校专家等,鼓励教师同时创业、技术产业化,以及到企业指导、讲学。
最后,要充分重视职业精神的传教。目前大多数高校只注重学业教育,而忽视了职业教育中职业精神的传教。职业精神好比生态中生命之水,把学业与职业生态链相联系贯穿起来,缺失这生命之水,学业与职业都面临干涸枯萎。
五、构建高职院校“学业-职业”生态平衡发展的关键——双向沟通的生态链建立
杜威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主动教育,它‘崇尚的是自由而不是顺从、是创造精神而不是机械的技能、是洞察力和理解力而不是背诵书本和按照别人的意图完成任务的能力’”。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在高职院校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构建“学业-职业”链双向沟通与关联的重要性。
构建高职院校“学业—职业”生态化平衡发展,双向沟通的生态链是关键,也是目前高职院校谋求发展面临的挑战。高职院校”学业-职业”双向沟通的生态链是夯实生态平衡发展的关键,“学业-职业”二者之间存在供求关系、相互影响关系。而双向沟通的生态链的本质:一是深入交流沟通,二是反哺。
学生学业实践与运用的生态系统中,从学业到职业、职业到学业,在社会经济、科技需求发展之间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流传递和反馈。从而让学业与职业相互促进,形成双向沟通。学业给职业提供了一定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基础与基本技能,就业者在职业运用与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入,可以为学业的设置提供反馈意见。这样不至于让高职院校的学业脱离社会实际。通过职业者或企业给予高职院校的“反哺”,一方面提供了更完善、先进的条件设施,为更好的学业条件创造了机会和力量;另一方面,能够与职业发展与需求与时俱进。
高职院校不断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企业、行业经济实体机构,企业、行业经济实体机构利用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产生效益和利润。那么高职院校在企业、行业经济实体机构中获得了什么呢?俨然值得社会各界的思考。要构建高职院校“学业-职业”双向沟通的生态链,使得高端技能型人才源源不断输送到企业、行业经济实体机构中的各个岗位,从“学业-职业”双向沟通的生态链视觉长远来看,企业、行业经济实体机构也必须从人才培养基金、实训基地(场所)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技术研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反哺”于高职院校,这样才能带动“学业-职业”链的健康持续双向沟通与发展,确保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所谓高职院校的生态化发展,即在高职院校学业与职业系统之中,同样存在各种对应、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也需要系统中的学业与职业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反馈等作用而处于结构与功能相对协调的稳定状态。推动高职院校生态化发展,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构建高职院校“学业—职业”生态平衡发展基础与关键上共同努力。引用“学业—职业”双向沟通生态链致力于高职院校生态化发展的探索,仅是笔者结合自身所处的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提出的一种思路,至于应该如何通过“学业-职业”双向沟通生态链推进高职院校生态化发展,增强“学业-职业”双向沟通生态链的可操作性,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
[1]李杰.职业教育现状浅析及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11.
[2]杨冬梅,杨丽.美国职业教育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77-79.
[3]吴昊.中国职业教育问题浅析[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4):65.
[4]黄建鸿.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特点[J].职教论坛,2006(11S):59-60.
[5]郑洪涛,孙 燕.浅谈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及现实启示[J].学园,2010(10):37-38.
[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张志泉,姜勇.职业教育现状浅析[J].中国教师,2009(S1):296,331.
(责任编辑:马圳炜)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Work&Vocational Work
WEN Tian-sha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Fujian,363000,China)
Combined with the running principle of college,it is essential to find outdistinctive ecological chin which is not only feedbckble but also relatively independent.From the angle of view of ecology s well s by the means of deducing the conno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work and vocational work,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implications of combination of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work,aiming t the existing confusion and mistakes in the course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chool work;vocational work;ecological equilibrium
G718.5
A
1673-1417(2015)01-0069-05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5.01.0013
2014-12-08
温天山(1978—)男,龙岩武平人,国家职业指导师,本科,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