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如水人生

2015-01-31张健

职教通讯 2015年9期
关键词:万物精神人生

张健

教师的如水人生

张健

历来人们多喜欢用春蚕、蜡炬、园丁等喻象比喻教师,称道其燃烛吐丝的献身精神和伺花育木的园丁精神,但笔者却更愿意以“水”来比附教师的人生,彰显其人格内涵。

世间万物,水恐怕是最为寻常之物了,但水又是世间最有灵性的物质。水之流通,水之澄新,水之善品,水之“舍”的精神……都给人以无穷的启迪和智慧的感悟。

教师应当学习水之流通,追求“致远”的人生。水有一种健行不息、执着向前的追求精神。孔子面对流水,早就发出过“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感叹;水有一颗“奔流到海不复还”的灵魂,在奔流中包含着一个挡不住的致远的理想,一种永远处在遥想和期待之间的追求。同样,教师当学习水的逝逝不已、滔滔不息的致远的理想,追求“致远”的人生。他们致力于国家振兴、民族强盛的远大理想,承载着文明递交、文化传承、知识播迁的历史使命,怀持着祖国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致远”成长的大目标,传道、授业、解惑,致思、致知、致能。他们的脉搏永远和着祖国前进的心脏强劲律动,他们的心律永远伴随学生成长的旋律轰鸣交响,他们懂得自己的角色内涵和社会职责。他们永远在社会历史前行的河道上,朝着远方那育才兴国的目标奔涌向前。

教师应当学习水之澄新,追求“致新”的人生。水有一种流动不已自新的特质。看那奔流江河,山间鸣泉,在常流不息的永恒流动中不断前进,在“源头活水”的动态补给中日夜更新。所以,才有“流水不腐”之说。教师当学习水之澄新的品格,追求创新的人生。他们懂得“学高方为师、才浅难施教”的道理,明白知识是优秀文明的根基,是社会进步的核能,是历史前驱的杠杆,是人类精神的阳光价值,知晓知识是执教之基、立师之本的根本要求。因而,他们努力追求知识积淀和更新,始终保持“学不可以已”的积极的道德态度,保持广取博求、“学而不厌”的高尚的学习品格,永远固守对知识追求的那份激情、冲动、热爱与执着。教师只有像流水那样经天行地,常流常新,不断地“蓄能”、“充电”,能于创新,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才能真正成为敬业称职的师表典范,成为延传知识、播迁文明、创造文化的使者,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

教师当学习水之善品,追求“致善”的人生。老子云:上善若水。即最高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水之善,表现为公平明鉴。覆地,无高低不平;明察,映天光云影。而且“利万物而不争”,容天括地,泽被万物,却从不争名夺利。水之善,还表现为有容乃大。水,贵柔不争,有容乃大,是孕育生命的源头。它映日融月,包容万物;它海纳百川,气度超凡。当代佛教高僧星云大师概括水之善益之处时云:“水的仁慈能沐浴众生可以泽及万物;水的义气能扬清激浊可以荡涤污垢;水的勇猛能柔而坚强可以弱而克刚;水的智慧能疏通江河可以自成盈满。”教师当学习水之善端,追求“致善”的人生。他们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即便是差生也不歧视,而是真诚地关怀、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成才;要像水一样善鉴明察,发现学生的长处和短处,明断是非曲直,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做他们的良师和益友。教师对待学生还应当像水一样宽厚包容,容人之过,不计前嫌;要如水一般仁爱爱人,胸怀宽广,善待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过滤和超越成见、偏狭、嫌怨等狭隘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善于揣摩和把握学生的心灵律动和思想脉搏,知根知底地信任与呵护他们,真正做到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教师当学习水之“舍”的精神,追求奉献的人生。水,从发源,从第一滴水珠起步,就包含了舍的精神。每一滴水都逝逝不已地流淌着,无休无止,无怨无悔。去者为来者让出了道路,开辟了前程;来者后浪推涌前浪,义无反顾,继续奔流不息。它一路流淌,一路欢歌,一路舍弃,不留恋岸上的风光,却因此领略了所有的风光。那斩不断的奉献的情怀,成就了水的“舍”的精神。教师当学习水之“舍”的精神,追求奉献的人生。教师,我敢说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群体。他们对待学生毫无保留,从不藏掖,总是倾其所知、所能、所有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超越自己,奉献社会。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希冀、期盼寄托在学生身上,与年轻的生命对话,同青春的神韵握手,将自己的人生与学生的成长链接,将自己的幸福以学生的成才标定,利他惠人,泽及来者。教师以如水的真爱与无私的奉献精神铸就学生褒奖、社会认同的角色口碑和人格丰碑。(作者系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万物精神人生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拿出精神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