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灸治疗中“火候”的认识
2015-01-31蔡树河丁怀利吴炳煌王霄梅
蔡树河 丁怀利 吴炳煌 王霄梅
(1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上海201203;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骨伤康复科,福州350003;3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州350122)
关于艾灸治疗中“火候”的认识
蔡树河1,2丁怀利2吴炳煌3王霄梅3
(1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上海201203;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骨伤康复科,福州350003;3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州350122)
中医艾灸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良好的疗效,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然时有疗效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灸疗火候的把握对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相关中医经典及近现代文献,总结前人相关论述,以及后人拓展应用,以期加强施灸者对灸疗火候的把握,提高灸疗临床疗效,并为进一步开展本领域研究提供部分思路。
艾灸;火候;中医疗法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在中医发展历程中,艾灸在治病、保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人亦多有继承发扬,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1-3]。但对于艾灸治疗中如何把握火候以获得全效,今人亦多未明了。笔者通过梳理相关中医经典及近现代文献,试总结相关论述及后人发展继承,以期加强现代医者对艾灸火候的重视,并对本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1 火候的渊源
“火候”一词最早来源于道教,为道教炼丹之术语。“火”是修持之功力,“候”是修持之次序。“采药须知老嫩,炼药要知时季。火候有文烹增减之别,有进阳之火候,有退阴之火候,有还丹之火候,有炼大丹的火候,有武炼的火候,有温养的火候,火候居多,须要大彻大悟,知始知终,方能成功。倘差之毫发,失之千里而欲成丹难矣。”药已产出需急采,当用武火使之归炉;药定炁穴需封固,则用文火;文火时间长,则药老炁散不能结成金丹。文火时间太短,则药嫩无力,也不能结丹。《火候》:“未得丹时,须借武火以凝之,既得丹时,须借文火养之。”火候的运用,宜先者不宜后,宜后者不得先,宜缓不得急,宜急不得缓,宜进不宜退,宜退不得进,不能有丝毫差错。可见,在道教炼丹术中,火候的掌握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2 中医经典相关论述
通过梳理中医经典著作,古人在艾灸治疗中,多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的多少来调节火候,以达到相应疗效。
2.1 艾炷大小黄帝曰:“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小弱乃小作之。”又曰:“小儿七日以上,周年以还,炷如雀粪。”《明堂下经》云:“凡灸欲炷下广三分,若不三分,则火气不达,病未能愈,则是灸炷欲其大,惟头与四肢欲小耳。”《明堂上经》乃曰:“艾炷依小箸头作,其病脉粗细,状如细线,但令当脉灸之。雀粪大炷,亦能愈疾。又有一途,如腹胀、疝瘕、痃癖、伏梁气等,须大艾炷。”故《小品》曰:“腹背烂烧,四肢但去风邪而已,不宜大炷。如巨阙、鸠尾,灸之不过四五壮。炷依竹箸头大,但令正当脉上灸之,艾炷若大,复灸多,其人永无心力。如头上灸多,令人失精神;背脚灸多,令人血脉枯竭,四肢细而无力,既失精神,又加细节,令人短寿。”王节斋云:“面上灸炷须小,手足上犹可粗。”古代医家根据年龄、疾病、患病部位等的不同,艾炷的大小亦分别选择。
2.2 壮数《千金》云:“凡言壮数者,若丁壮病根深笃,可倍于方数,老少羸弱可减半。扁鹊灸法,有至三五百壮、千壮,此亦太过。曹氏灸法,有百壮,有五十壮。”《小品》诸方亦然。惟《明堂本经》云:“针入六分,灸三壮。”更无余论。故后人不准,惟以病之轻重而增损之。凡灸头项,止于七壮,积至七七壮止。《铜人》治风,灸上星、前顶、百会,至二百壮,腹背灸五百壮。若鸠尾、巨阙,亦不宜多灸,灸多则四肢细而无力。《千金方》于足三里穴,乃云多至三百壮。心俞禁灸。若中风则急灸至百壮。皆视其病之轻重而用之,不可泥一说,而不通其变也。
以上是古人在艾炷的大小和壮数的多少的相应选择,是火候在中医辨证论治观的具体体现。
3 火候的分类
在艾灸疗法中,根据灸疗的温度和方法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指的是火力小而缓,在艾灸中温灸盒、麦粒灸等都被视为文火;武火即火力大而猛的火,艾灸中把大艾炷视为武火。根据明朝杨继洲《针灸大成》的记载:凡火力由小到大,不需要吹灭而使其慢慢燃尽者为补法,能起到温阳补虚作用;如果将火吹旺使病人有烫的感觉,则为泻法,能起到驱寒散结的作用。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文火为补,武火为泻”,火候也体现在中医的具体治法中。
3.1 文火①中药学名词:指熬药时的火小而缓。药物煎沸后,一般用慢火、微火煎煮。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②气功内丹术术语:是相对武火而言的火候,指练功中用意轻柔缓行之谓,其重点在乎温养水活,意淡息微。《金仙证论·总说》:“……而呼吸乃采运元气之法则,逆吹微缓,谓之文火。”《海琼传道集》以“专气致柔,含光默默,温温不绝,绵绵若存”为文火之要。《性命圭旨》:“得丹时藉文火养之。”此时须意随气转,微微观照。用文火温养,称为文烹。
在文火的使用上,有主在武火前使用的,有主在行武火结丹后使用的,总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周易参同契》上篇:“始文使可修,终竟武乃成。”这是从结胎角度来说的。《性命圭旨·火候》:“未得丹时,须借武火以凝之;既得丹时,须借文火以养之。”这是从养胎角度来说的。
3.2 武火①中药学名词:指火力大而急。煎药时多先武后文,即先急火后慢火。有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只用武火,如发散药、芳香药等。②气功内丹术术语:指炼功中用意重紧急运之谓。与文火相对而言。《金仙证论》:“紧重谓之武火。”用武火时须配合舐吸撮闭四诀。《海琼传道集》以“奋迅精神,驱除杂念”为武火之要。采药及昏沉时需用武火。《性命圭旨》:“未得丹时籍武火凝之。”用武火采炼,称为武炼。
文火、武火之分多在煎药、炼丹中体现,今人对于艾灸中文火、武火之应用尚鲜见报道。
4 火候的临床运用
4.1 灸感(得气)无论是直接灸,还是间接灸,灸感必须上达巅顶,下达足心,热流充满全身四肢百骸,才是最佳的火候。具体的壮数倒不重要。所以《扁鹊心书》中提到好多危重疑难病灸关元三百至五百壮,这只是个约数。灸感才是决定灸疗是否达到饱和的尺度。
灸感分两种,一种是患者灸感即患者自觉灸疗产生的热流在全身走窜流动的范围和速度及当时的排病反应。当时的排病主要以热流冲击病灶为主。另一种是术者灸感,是指术者在灸疗过程中,多次触摸患者体表,对温度湿度变化的感觉情况[4]。大多数情况下,两种灸感是统一的,有时患者自觉热流已经透至双足,但术者却感觉足跟还隐隐发凉,这时应以术者灸感为准,继续施灸,尽量使二者达到统一,才能算是真正灸透了。术者用手触摸时,摸的时间要长,认真体会,如果刚开始感觉热之后感觉凉,这说明体内还有寒气,应继续施灸。体表出汗的情况,最能反应温度的变化。以双足为例,如果患者双足多年无汗,一轮重灸下来,能发潮就是很大的进步,如果平时有汗,就应以汗出如洗为度。
在《扁鹊心书》中窦材明确地写道“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劳伤肾,以致骨痿,急灸关元五百壮”。急灸可以理解为是连续灸,这样就可以集中火力,在短时间内把全身气血都温通开。经过实验,把金艾绒用干捻法制成松艾炷,捻成边长为一厘米的正四方体,燃烬需要三至四分钟,就是按二点五分钟计算,灸五百块至少需要二十个小时,将时间均到两天里,每天得灸十个小时。即使均到三天里,每天也需灸近七个小时。有学者曾经做过类似的治疗[5],每天灸十至十二小时完全是可行的。病人经过长时间的重灸后,脉象症状大多会有很大的进步。如果没有变化,可以说是病人的自身康复机能已经丧失殆尽了。
4.2 雷火灸“雷火灸”起源于明代,是一种用特殊药物制成的条炷,长度约在10厘米,直径约有1元硬币大小。点燃后悬灸穴位,有点类似熏蒸。雷火灸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和近红外线,通过对人体面(病灶周围)、位(病灶位)、穴形成高浓药区,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散瘿散瘤、扶正祛邪,对疾病起到根本的治疗作用。
用特殊的材料配制而成的雷火灸条形状:火炮粗壮,易燃烧。独有的特点为:燃烧时火力猛、药力峻、渗透力强、灸疗面广。采用灸疗的基本手法:泻灸、补灸、平补平泻达到更好地治疗疾病的效果。适用于中医中火热灸疗法,如眼、鼻、喉、耳等五官疾病、痛症、肥胖症、妇科疾病、男科疾病等[6]。
5 火候研究的前景
文火、武火的现代机制研究,最佳火候的获得,发挥火候在“治未病”中的作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洪宗国.艾灸溯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4):47-51.
[2]张梅,刘珍珍,杨佳敏,等.艾灸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5,43(1):73-77.
[3]韩丽,刘铜华,赵百孝,等.艾灸用于养生延缓衰老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4,12:1693-1696,1700.
[4]牛玉东.灸疗常见排病反应[J].中华养生保健,2011(1):15-16.
[5]牛玉东.马少群与《马氏温灸法》[J].中华养生保健,2011(1):59-61.
[6]刘树正,王阳,陈鹏.雷火灸临床应用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4)362-365.
Understanding of"Optimal Fire"in Moxa-Wool Moxibustion Therapy
CAI Shuhe1,2,DINGHuaili2,WU Binghuang3,WANGXiaoxia3
(1.GraduateSchoolof ShanghaiUniversity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Rehabilitation,TheAffiliatedRehabilitationHospitalof FujianUniversity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zhou350003,China;3.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ollegeof FujianUniversity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zhou350122,China)
Moxa-wool moxibustion therapy plays a good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many diseases,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treatment.But sometimes not satisfactory,we thought optimal fir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curative effect that the moxibustion.In this paper we hoped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and provided some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is field from combing the related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and modern literature to sum up the previous related,as well a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moxa-wool moxibustion therapy;optimal fire;therapy of TCM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5.032
1672-2779(2015)-15-0063-02
:苏玲本文校对:张丽瑛
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