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新物流
2015-01-31姜超峰
文/姜超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那么,物流业应该怎样适应新常态的大环境呢?我认为:
1.迅速理清和补救高速度增长下掩盖的隐患和问题。比如在高速增长时期,一些工程粗制滥造,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近期不少厂区出现的火灾、爆炸事件,都与此不无关系;一些高指标下膨胀的业务摊子,从模式到流程、从产品到资金都要重新评估。去年一些公司贸易出现的巨大亏损,就是思想上贪大,流程控制不严造成的。今后,业务增速下来了,竞争将更加激烈;重新审视物流节点项目,超大规模的园区要尽快瘦身,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2.迅速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是确立新的评估指标体系,以需求为导向重新评估企业的战略定位,企业的方向应以做强为主而不是做大为主。高主营收入增长率指标要让位于质量、效益和就业指标。二是以服务为导向调整业务体系。不断从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中找到自己的服务定位,服务标准化、标准透明化,自加压力,提升服务档次。只算计客户不维护客户的合作是不能长久的。比如在质押监管业务中,许多物流企业对提供市场价格信息、回购、确认物权等避之不及,而有的企业则把这个需求接下来,同时加强风险防控,收入是原来的4倍。三是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重新组建业务管理体系,公司业务一盘棋统筹,深圳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就包括了供应链融资方案设计、贸易货代通关物流方案规划、融资、办税、结算、结汇、保险、仓储、运输、配送、加工、包装、市场营销拓展等。一些公司块块式的组织体系显然不合时宜。
3.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物流信息化是实现物流规模化、网络化的重要支撑。一是加快企业内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帮助各项业务快速准确进行。收货、验货、入库、分拣、装卸、运配、可视、结算、统计、查询相连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二是建设并用好大数据。业务中每天都产生大量数据,应充分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比如分析客户进出货的时间、数量、规格、品种、价格、方向、上下游客户情况等,可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项目。三是利用大数据做好宏观形势分析和行业分析,帮助企业决策。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只不过我们还没有把相关的信息因果发掘出来。仓储物的量价与制造业、商贸业关系极大,仓储价格和仓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关联、铜铝的进口数量、时间、储量与国际期货交易行情紧密相联。我们不能身在宝库而不知其价值。
4.关注跨界融合。当前是一个各相关行业加快融合的时期,线路和节点融合、不同运输方式融合、金融与物流融合、金融和物流与电商的融合,在融合中创新需求、开拓市场。从融合的方式上看,产权并购是一种方式,但更多的是联盟,是协同。应抓紧研究融合的方式方法路径,以及协同组织解决方案。为此,物流企业必须走出小圈子,放眼世界。
除以上四点外,还应注意绿色物流、对外开放、队伍建设、考核体系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物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打铁还需本身硬,苦练内功仍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