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技术在鲁甸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

2015-01-31王家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伤员功效穴位

刀 琳 王家兰

(1云南中医学院第一属附医院,昆明 650000;2云南省中医医院急诊科,昆明 650021)

中医护理技术在鲁甸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

刀 琳1,2王家兰1,2

(1云南中医学院第一属附医院,昆明 650000;2云南省中医医院急诊科,昆明 650021)

将穴位贴敷、普通针刺、电针疗法、拔火罐、中药无菌油纱换药、中药涂擦、中频治疗、红外线照射等传统中医护理技术运用到地震伤员的救治中,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地震伤员的救治成功率和肢体功能恢复率,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此法值得在各种灾难救治中推广。

中医护理;地震伤;功能康复;灾难救治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我院作为国家中管局委托和云南省中医管理局指派的定点医院,震后收治5名地震伤员,伤员有不同程度的骨折、皮肤肌肉撕裂伤、挤压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等,通过专科救治及穴位贴敷、普通针刺、电针疗法、拔火罐、中药无菌油纱换药、中药涂擦、中频治疗、红外线照射等传统中医护理技术的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护理方法

1.1 穴位贴敷 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中药研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无痛的穴位疗法。我科大胆创新,将此传统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持续床旁血液透析运用到地震挤压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腰以下高度水肿的伤员救治中收到满意疗效。方法:用院内自制的妇科如意散(主要成分:大黄、黄柏、姜黄、生草乌),加热水调至糊状,取适量置于特制的穴位贴敷胶布上,取神阙、气海、水分、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阳陵泉、天突、双肺俞、膻中、内关等穴,起到活血通络、散结消肿、行气通腑、利水通淋、促进脏腑功能恢复的功效。每日一次,每次贴敷4~6小时,期间定时询问患者有无皮肤瘙痒、刺痛感。4~6小时后,轻轻揭去敷贴胶布,用温水湿纱布将皮肤上的残留药渣擦除,观察皮肤有无发红、破溃,嘱患者不要搔抓治疗处皮肤,15天为一疗程。注意准确记录患者尿量、每日定时测体重、软尺测量腹围大腿围,以评估水肿消退情况。

1.2 普通针刺 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具按照一定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功效。对于地震受压致上肢活动不利的患者取肩髎、肩贞、肩髃、天泉、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侠白、少海等穴;对于下肢活动不利的患者取髀关、伏兔、阴市、梁丘、三阴交、上巨虚、下巨虚、冲阳、丰隆、昆仑等穴;并配合手法推拿以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鼓励患者做主动运动或协助患者做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的情况出现。

1.3 电针疗法 是指在刺入人体穴位的毫针上,用电针机通以微量低频脉冲电流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调整人体功能、加强止痛、镇痛、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功效。针对地震伤员多有软组织损伤、肌张力减弱的特点,上肢取穴肩髎、肩贞、肩髃、天宗、肘髎、曲池、天泽、手三里等;下肢取髀关、伏兔、梁丘、阳陵泉、足三里、承扶、殷门、风市、昆仑等穴,以达到镇痛止痛、增加肌张力的功效。注意:操作前评估患者病情,如患者携带心脏起搏器、外科植入物的禁用;严重心脏病患者胸前部位、外伤及溃疡皮肤部位不得使用。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不同型号的电针机的操作顺序进行使用。

1.4 拔火罐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使罐内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功效。留罐一般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地震伤员多因建筑物倒塌受压,活动受限,并与地面或冰凉物体表面接触时间较长,故多有寒凝血瘀之证,予火罐治疗可达到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的功效。

1.5 中药无菌油纱换药 将纱布置于中药膏剂(院内黄金万红膏:主要成分有紫草、地黄、黄连)中经高温蒸汽灭菌制成中药无菌油纱,每天创面经常规处理后,将中药油纱敷于创面上,达到清热解毒、活血生肌的功效。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伤肢应暴露在凉爽的空气中,禁止按摩与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伤肢不应抬高,以免降低血压,影响血液循环。

1.6 中药涂擦 将院内黄金万红膏(主要成分有紫草、地黄、黄连)直接涂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注意:开放创面不可直接涂药。

1.7 中频治疗 用频率为2000~8000 Hz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其主要治疗作用为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肌肉、软化瘢痕、松解粘连、促进伤口愈合、促进骨折愈合、消炎、镇静催眠作用。对皮肤的刺激小、无电解作用,不易引起疼痛及损伤皮肤,有利于持久治疗。方法:根据地震伤员受伤部位的不同,将两个电极对置或者并置于腰、肩、颈、背、肘等部位,利用正清风痛灵注射液(主要成分盐酸青藤碱)做为导电媒介,辅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治疗电流的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一般0.1~0.3 mA/cm2。通电时电极下有震颤、抽动感和肌肉收缩,易于耐受。一般治疗15~20分钟,每日一次,7~15天为一疗程。治疗中注意听取患者对刺激强度的反映,及时调整患者耐受的电流强度。

1.8 红外线照射治疗 利用红外线可穿透皮肤直接使肌肉、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的原理,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及局部水肿的吸收等功效。对软组织挫伤、关节扭挫拉伤、各种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各种神经痛、腰痛、腰肌劳损、骨折愈合、伤口感染防治等有特殊的治疗效果。治疗时注意:照射距离一般为30 cm,选择温热感觉舒适的照射距离;注意不要将加热灯泡直接与皮肤接触,以免烫伤;照射强度要从弱渐强地调节使用,避免突然过热烫伤皮肤或损坏仪器灯泡;照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年老、年幼、体弱及受伤严重者进行治疗时应有人在旁看护。照射结束后予院内黄金万红膏涂擦患处,以促进血液循环、伤口愈合及局部水肿的吸收,起到双重治疗效果。

1.9 中药内服 所有地震伤员均给予桃仁承气汤加减,主治跌扑损伤、血滞于内作痛证。每日一剂,加温水500 ml,浸泡30分钟,大火煎煮,煮沸后转小火煎煮15分钟即可,分3次温服,每次150~200 ml,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品,注意腹部保暖。本方适用于血瘀实证,体质虚弱者慎用。

2 体会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医院护理技术操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也是衡量中医护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指标。中医护理技术简、便、廉、验,兼合中药扶正治本、调养气血的特色,达到固本培元、扶正祛邪的功效。在地震伤员救治中辅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地震的救治成功率和肢体功能恢复率,患者满意度也随之增高,中医特色护理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得到肯定,因此中医护理技术值得在各种灾害救治中推广。

[1]姜清华,于雪芝,江青霞.中医护理技术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3):222.

[2]程晓芸,张钰珠,王娟,等.中医护理在地震伤救护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2):122-124.

[3]蔡珏.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112-113.

Application to Nursing Techniq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Ludian Earthquake Casualty Treatment

DAOLin,WANGJialan
(1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Yunnan collegeof traditionalmedicine, Kunming650000, China;2 Emergencydepartment, Yunn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yunnan province, Kunming650021, China)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ique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clinical preventive care,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our hospital boldly innovation will acupoints were applied,The common acupuncture,cupping therapy,cupping,sterile gauze bandage,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unction,intermediate frequency therapy,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ique applied to infrared irradiation treatment of earthquake victims,relieve the patient's pain,to improve the earthquake wounded treatment success rate and limb function recovery rate,period,there was no case of adverse reactions,this method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isaste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earthquake injury;Functionalrehabilitation;Disaster rescue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4.068

1672-2779(2015)-04-0128-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邓远芬

2015-01-04)

猜你喜欢

伤员功效穴位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