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动”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1-31王秀莲尹漾阳
许 湘 熊 凡 姜 霞 王秀莲 尹漾阳 李 萍 富 青
(湖北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研室,武汉 430065)
“多元互动”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许 湘 熊 凡 姜 霞 王秀莲 尹漾阳 李 萍 富 青
(湖北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研室,武汉 430065)
中医院校开设的病理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和临床实践性的双重特点,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课,在医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学习中常常会使中医专业学生感觉难理解、难学。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病理学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探索,利用“多元互动”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病理学;多元互动;教学法
“多元互动”中的“元”指跟学习有关且相互作用的各种教学因素;“互动”指以和谐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式。中医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医学,中、西医两方面的知识结构对于中医院校的医学生来说都很重要。在中医院校,西医教学应如何紧跟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提高授课质量,自然成为教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病理学是为了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1]。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在医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性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病理学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病理学教研室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探索,利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以提高中医院校的病理学教学质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鸣
在中医院校开设病理学这样的西医课程,常常会因为两个学术体系对同一疾病的认识并不相同,易使学生陷于迷茫、矛盾的境地或重此轻彼的误区,这是教学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病理教师也多从西医院校毕业,对中医的认识、理解不够,课堂上难以和学生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为此,教研室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鼓励年轻教师攻读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或是进入中医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通过对中医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将对中医的理解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在授课中拉近和学生的文化、心理距离,并给出中、西医在某一知识点上的不同理解与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启发其思维。比如,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事物与事物之间也密切联系,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有机整体。在讲到炎症的基本病变时,教师就可将此处知识点与整体观念联系起来——在炎症这一整体中,包含变质、渗出、增生三个部分。教师先介绍什么是炎症,再接着讲解炎症的三种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各自的概念及其特点,最后指出任何炎症都具有这三种基本病变。由于致炎因子的不同、炎症的部位和发展阶段的不同、机体的反应性不同,可形成炎症局部病理变化的差异。并且变质、渗出、增生这三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构成炎症的复杂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围绕某一基本病变或疾病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相关的病理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学会从整体中把握局部。在反馈问卷中,回答“你认为《病理学》在对你学习中医是否有必要?”中,选择“有必要并且有所体会”从之前的12.5%上升为68.77%。
2 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教师在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前,精心挑选授课内容,有计划地安排好教学时间。授课方式为:学生自愿报名,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收集相关资料,制作PPT,集体“备课”、“试讲”、讨论后推荐一位学生以“准教师”的身份给教师及其他学生“上课”。为此,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互动的目的、内容及形式,使学生既有心理准备又有知识储备。在学生“授课”完毕后,教师可以请听课的学生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及不足,以供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也应对“准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总结,对一些学生会遗漏、讲不透彻甚至讲错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充或纠正,以加深学生对本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是互动式教学法实施成功的关键。另外,还可适当加入一些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前沿动态,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热情。通过此种互动式教学,对于参加讲课的学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对于没有参加讲课的学生,可以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从而在班级内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氛围。
3 结合CPBL(case-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在每个章节选择2~3个典型病例并分析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对该病例做出诊断并给出依据,并对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例如,在呼吸系统疾病一章中,引入大叶性肺炎的病例。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分析思考:患者所患何病?临床为何出现高热、寒颤、白细胞计数增多、咳铁锈色痰等表现?左肺下叶为何出现大片致密阴影?此处的“支气管肺癌”在病理检查后确诊为什么病变?这是如何形成的?在讨论中,让学生自己觉得“我就是医生”,提出诊断及依据,由此产生巨大的教育感染力。在讨论中教师与学生还可以对不同的结论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将书本知识真正的理解、吸收并学以致用。讨论结束后老师归纳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如果一名患者拍胸片发现肺部有一个直径2cm的球形阴影,考虑可能会为什么疾病?并给出病理学诊断依据。通过上述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大叶性肺炎这一疾病的理解和掌握,拓展了学生对于肺部其他相关疾病认识,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结合典型病例的教学法会让学生有成就感,且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 传统板书绘图结合多媒体技术形象系统化教学难点
在病理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是疾病的病理变化,包括病变的大体特点和组织学特点,尤其是镜下病变的组织学结构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缺乏临床经验和相关感性知识,或是对之前所学相关组织学知识点有所遗忘,因此学生感觉病理学很难学,甚至有厌学情绪。对于某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还是需要教师板书绘图,让学生的思维随老师一步一步跟进。比如讲肾小球肾炎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绘出肾小球、滤过膜的模式图,分别指出其中的具体结构,如壁层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基底膜、系膜细胞、系膜基质等,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各类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奠定组织学基础。此外,在讲授过程中,通过选取国内外优秀专业教材、专业网站或图谱中高质量典型的病理学图片与文字语言相结合的方法,把病理学抽象的内容直观逼真地展现出来,不但有利于教师讲解,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在讲授某些动态的病变过程时,如栓塞、肿瘤的转移等,还可运用多媒体视频、动画并配以语言讲授,这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利于学生理解、掌握。通过这些动静结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5 “多元互动” 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确立全方位的互动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分别从教学督导组角度、教师角度、学生角度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方式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分析、实验成绩测评、学生平时成绩、师生座谈会、互动教学法问卷调查等。比如,我们在实验课考试中改用口试。即教师随机从病理图库中选出一张图片,同学口述病理诊断及诊断依据,并指出图中典型病变。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即时给分。此方法督促了同学平常病理课的学习,增强识图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杜绝了考试作弊这一不端行为。通过这些评价体系的实施,可及时反馈和总结互动教学的效果,并不断对这一教学模式完善和改进。
面对中医院校病理学的教学特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也是将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相连接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新教学理念可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不仅在《病理学》的授课上,甚至经不断的完善之后,其在整个中医学院校的西医教育领域都会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李萍,肖纯.病理学[M].武汉:科学出版社,2012:1.
Application of Pathology Teaching with "Multiple Interactions" in TCM Colleage
XU Xiang, XIONGFan, JIANGXia,WANGXiulian, YIN Yangyang, LI Ping, FU Qing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Hubei universityof Chinesemedicine,Wuhan 430065, China)
The courses of the pathology in TCM college have the dou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dical system.But students often feel hard to understand and learn.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better grasp pathological knowledge and train their abi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roblems,we have conducted a serie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using the"multiple interactions"teaching metho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pathology;multiple interactions;teach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4.046
1672-2779(2015)-04-0086-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胡继鹰
2014-12-26)
湖北中医药大学校级教研课题(No:2011X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