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三面观:故事行云流水 生存依赖写作

2015-01-31□文│马

中国出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作家文学

□文│马 季

网络文学三面观:故事行云流水 生存依赖写作

□文│马 季

作为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源头性产品,网络文学的开放性、创新性和芜杂性可谓空前,文化消费范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网络文学进行评论引导,辨析其中的优劣,判断其中的真伪,是推动网络文学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网络文学 评价体系 文化产业 传播方式

21世纪以来,特别是BTA[1]将目光投向文学的这几年,文学借助网络彻底走向了大众,走进了市场,由此而开启了全新的互联网文学写作模式。当下的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文学写作——市场运作——互联网消费”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三位一体的结构,互联网文化范式和经济杠杆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它充分调动网络作家的个人才智,吸纳海水般受众的巨大能量,在虚拟空间建造起自己的王国。

一、文化选择决定市场选择

纸媒时代,文学虽然已与市场产生密切关联,出版社对作家和作品的宣传推广,我们也并不陌生,但其量级显然远低于互联网时代。即便拥有大量粉丝,一部达到全国签售级别的纸质小说,主要涉及的仍然是文学阅读范畴。而网络文学完全超出了这一领域,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一种特殊形态,网络作家敲击键盘跳出的每一个字都深入了市场的骨髓,读者检阅只是它的“受洗礼”。

这片领域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陌生的,起码来说,关于网络文学的田野调查只关注露在水面的狂欢式网络写作和阅读,对藏在水面下的资本介入与市场运作所知寥寥。在这样的状况下,网络文学的理论评论往往与实际情况脱节。此其一。其二,市场原本是个中性化的概念,它不是确定一部作品优劣好坏的标志,但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在这方面产生了令人无奈的差异。传统阅读有“被低估”的说法,文学作品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但网络中不存在这种可能,一部不能占有市场份额的作品,不管它的文学价值几何,几乎无法在网络存活,在进入专业阅读者视野之前,它早就消亡了。换句话说,网络文学必须先接受市场的检验,过了市场这一关,才能谈文学标准。

我们发现,在分析当下受众喜爱的主流网络文学作品时,网络作家的自主性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的文化选择上,比如,接续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已成为这一代网络作家默认的文化密码,他们以各种形式、各种笔法在古老的文化传承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源头。《诛仙》和《天行健》[2]运用西方奇幻手法结合东方神话元素,描述异类空间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隋乱》 《窃明》 《回到明朝当王爷》 《新宋》《唐砖》[3]架空历史,在尊重历史人物、事件的前提下,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诠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地师》《天才相师》[4]融入中国古老的易学,感应地气运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此来架构故事。《将夜》《搜神记》《完美世界》[5]借鉴古代白话小说笔法,将东方玄幻故事与虚拟空间对接,产生新的文化符号。《医道官途》[6]采用反穿越手法写官场谋略和奇特的医技,出神入化。仙侠神话小说《佛本是道》[7]受《封神演义》影响,糅合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神怪故事,描绘出一个独特、完整的庞大的仙佛世界系统。

除了幻想、仙侠和穿越等追古题材,网络文学还有很多当代题材作品,最为大众所喜爱的是都市类,比如职场商场、婚恋家庭、浪漫言情、青春校园、当代军事等,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网络作家写不到的领域。但问题也出在这里,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发展,原本是一种自然状态,市场却给这些类型贴上了商业标签,哪些是热卖品,哪些是大路货,哪些是滞销品。这样一来,不仅把类型固化了,而且形成了“跟风”的习气。《杜拉拉升职记》一火,几十种“升职记”立刻成燎原之势风靡网络,《和空姐同居的日子》一红,上百种“同居”乌泱乌泱潮水般涌来。同质化成为类型化的寄生物,严重影响了网络文学持久发展。市场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和从众性,而文学有时候恰恰需要孤独和冷静,这两者之间的冷暖、阴晴,需要网络作家用智慧去把握,用个性去面对。

应该相信网络作家当中的精英作者,会慢慢摸索出一条既符合文学规律又不违背网络市场规律的道路,解决好市场与文学之间的矛盾。对于这个问题,网络作家月关这样认为:“网络文学几乎每三年就有一个突破性的大发展。当前网络文学市场的发展在度过一个爆发式的发展期后,还有极漫长的路要走。现在的网络文学市场可以用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来形容,因之也不乏浮躁的气氛。相对于传统文学的漫长发展期,它还不是很成熟,同时因为崛起得太快,势必还有一个被认识、被接受的过程。”这一观点是理性客观的,表现出一个作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网络文学来说,市场选择大于文学选择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变量,是其发展过程中必须走过的一段路程。

二、传播方式决定文本形态

早在1936年,德国文学批评家本雅明就在《讲故事的人》[8]一文中对现代技术社会里交流我们自身经验的能力表示怀疑,在他看来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经验的贬值、叙事能力的被剥夺,正在加剧并且不可逆转。在网络传播介质中,文学无论如何不可能保持原有的样子,本雅明的观点用来解释今天网络时代的文学变革仍然适用。换句话说,中国网络文学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实践,对21世纪全球文学的变化、发展是具有探索价值的。网络文学的不确定性因素,其实包含有利与不利的变数。

那么,网络文学究竟有哪些审美特性,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它的价值呢?网络文学与传统纸媒文学在生产方式上就已经“各寻各路”,网络文学在线写作、在线更新、即时互动、持续连载的传播方式确立了其“草根性”和“去精英化”的审美范式。其他如月票、打榜、打赏等传播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文学的审美取向产生了影响。作家每日更新,受众每日追文,两者之间不断磨合、相互影响,使文本产生了“合谋”效应,在传统纸媒文学看来特别重要的小说结构,在这里被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所替代。传统纸媒文学对生活“可能性”的书写,在这里转换成了对生活“不可能性”的书写。白日梦、超级异能、架空历史、穿越现实、外宇宙幻想成为一种叙事的常态。网络文学的读者相对比较年轻,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涉世未深,他们更需要一些象形生动、相对浅白的故事来感知社会、认识世界。网络作家天下归元曾经在《网络文学的审美切入点》一文中写道:“那些清澈而茫然的眼睛,很多是在网文潜移默化的缓慢灌输下,开始看见世界大千,渐渐懂得为人、处世、行走、存在的真义。”

实际上,网络文学努力要做到是为最广泛的大众阅读人群提供通俗小说文本。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在谈及网络文学时认为,要认清网络文学、类型小说与纯文学的不同。[9]他说,批评家在面对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时理论准备严重不足。玄幻小说、穿越小说等通过幻想的逆袭来应对现实,其中的幻想、梦想机制在网络文学中很重要,我们的文学理论却无法应对。因此,不能以纯文学的经典性强行要求网络文学。对网络文学来说,文学问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社会和文化问题。网络文学表现的是一个巨大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它认识普通人内心的希望和梦想。

然而,网络文学虽然呈现的是文学样式,实际上却扮演了多重角色,它在审美上必然要超出传统文学固有的范畴,尤其在大众性、娱乐性方面发挥着文化整合作用,特别是在互联网传播渠道上,它是继电视传媒之后对受众影响最大的传播途径,也只有在这方面出色的网络文学作品才能够获得更大的社会空间。如改编成电视剧的《甄嬛传》《步步惊心》,[10]改编成网游的《诛仙》《斗罗大陆》,[11]改编成电影的《失恋33天》《裸婚时代》[12]等等。

网络作家的生存方式和写作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网络文学的审美特性。网络上的写作者,最初大多是文学爱好者,当他们尝试写作的时候,首先面对的是生存问题,因此他们必须在与生存的抗争中摸索出自己的写作之路。一方面他们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作,另一方面他们的写作又是对生存的直接反映,网络作家这种“在生存中写作”的方式更接近文学的原生状态,缺乏技巧,却有鲜活的在场感。和打工者在生存中寻找生活是一个道理,生活对网络作家而言不是观察物而是感受物,即便是职业网络作家,有了几十上百万的粉丝,他们往往也不以作家身份自居,他们把编故事当做一种生存技能。而在传统文学领域,作家是“在写作中生存”,写作成为他存在的一个理由,只有写作才能体现出他的价值。

新的传播方式还改变了写作者与受众的关系,由此改变了既有的文学生态系统,凸显出两种写作之间的不同之处。网络文学与受众建立的是“参与式”的双向关系,受众在线阅读时被称为“用户”,他们的潜在身份是消费者,既然是用户,用户体验对产品来说是第一位的,如果你的“产品”不能激发用户的消费欲望,这个“产品”就必须“下架”。这和美国好莱坞的大片制作几乎是同一个模式。而传统文学作家与读者的关系是单向的灌输和引导,这种隔空对话要求作家必须具备强大的思想能量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才能折服读者。

严格意义上讲,虽然和主流文化有所交接,网络文学目前仍属于亚文化,或者说俗文化范畴。但我们应该改变雅文化高于俗文化的旧思路,从文化发展史上看,中国的雅文化是在俗文化极大丰富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失去了俗文化的土壤,雅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文化堆积是需要慢功夫的,中国的文化生态曾经一度荒芜,如今借助网络传播方式俗文化得以复兴,新的文化高峰进入了孕育期。这是网络文学之于中国当代文学最大的贡献。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其文化的发展变迁可谓海纳百川、包容并蓄,有着强大的生态调节能力。网络时代,文化流动加速信息含量暴增,文学作为整合文化信息的重要系统,在互联网上找到用武之地,发挥了巨大能量。一般来讲,文化形态的丰富性代表着一个社会文明程度,流行文化则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平均值。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定的变量,存在主流文化、边缘文化、正在崛起和逐渐消亡的文化生态组合。中国当代社会已经步入这样的文化变革时代,它对网络文学的包容,使得这一新生的文化形态迅速成长,发展壮大,并在审美上与传统纸媒文学形成明显差异。

三、社会变革决定阅读趣味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经历近百年西学淘洗之后,峰回路转,21世纪的新生文学——网络文学重回古老的讲故事现场,这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网络文学从中国古代故事里脱胎、演变形成了一套新的讲故事的方式,所运用的手法包括延伸、翻写、借境、重塑、重构、羽化等,这正好和网络作家的民间身份、草根意识高度吻合。

网络上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学作品差不多都和传统文化根脉有某种联系,并且有效与现实生活对接。受大众喜爱的网络文学作品,总是能够让人在悠远处闻到“花香”,在挣扎中看到人生的价值之光。

网络小说越写越长是当下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多数人认为这是商业化导致的结果,事实也是这样,但如果仅仅这样看还是有所欠缺,不够全面。分析一下网络文学的发展轨迹,我们会发现,网络超长篇小说规模化出现是在2010年移动阅读基地正式商用之后,在此之前,网络文学在线付费阅读模式已经较为成熟,但250万字以上的超长篇小说是极少出现的。这就说明,移动阅读是造成网络小说越写越长的主要推手,反之说明,移动阅读人群才是网络文学最大的用户群。2013年移动阅读营收达到62.5亿元,差不多是在线阅读收费的5倍,尽管在线阅读用户的隐性数字被盗版所遮蔽,但移动阅读收入的真金白银成了撬动网络文学向前发展的重要杠杆,这恐怕是毋庸置疑的。

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手机上的文学阅读应该以“段子”为主,照这样的话,移动阅读理应是微型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天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根据移动阅读基地对用户阅读信息的整理,发现网络小说的篇幅越长越受用户欢迎,在抽样调查中,用户的回复被整理成这样的观点:手机阅读主要是利用碎片时间,如果读物是零碎的,用户的时间就真的成了碎片,但超长篇小说可以把碎片时间有效黏合起来,让用户的碎片时间成为一个整体。

针对这个问题文学网站也有自己的观点,起点中文网常务副总编辑碧路黄泉表示,[13]文学网站从来没有要求网络作家无限拉长作品,我们认为连载的长篇小说不低于200万字,且保证订阅数,这部作品就算成功了。作者本人也不愿意无节制地写一部作品,由于时间拉得太长,有时候写到后面,前面的情节都已经忘记了,经常闹出笑话来。但用户不干。用户会说,你的故事里还有很多“坑”没有填,我关注的人物还没有结局,我花钱买你的故事,你的故事里还有很多事情没有交代,你这样结束是对我不负责任。既然“上帝”不高兴,那只有听命于他,于是,为了把故事编完整了,只能越写越长,当然网站和作者收入也随之节节攀升。对于一件当事者三方都能受益的事情,有什么理由叫停呢,何况移动阅读那边传来的信息也是“越长越好”。几股力量的聚合,逐渐形成了当下网络长篇小说越写越长的创作趋势。

尽管故事已成“行云流水”,网络小说的语言却不能拖沓。网络阅读必须是短句子,三言两语就要换行,一段话绝不能超过三行字,否则用户不接受。为什么?道理很简单,眼睛受不了。如果全文皆为短句子,每个章节固定在3000字,网络文学的叙事方式和节奏自然就有别于传统的纸媒文学,这是可想而知的结果。

作为基础工具,文学语言是饱含最大信息量的介质,它是一个民族精神谱系中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21世纪是一个日常生活语言极大丰富的时代,这和传播媒介的革命性变化有关,网络语言的丰富性达到了极致。它对文学语言形成了挑战,文学语言如何包含、包容新的语言形态,如何准确并最大限度地承载时代信息?是每个作家都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问题。总之,网络文学带来的烦恼和惊喜,已经是这个时代不能忽略的文化现象,也是当代文学必须面对的现实,它实际上关乎新文学的变革和新作家的成长。

(作者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注释:

[1]BAT,业界对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三大互联网巨头的简称。

[2]《诛仙》《天行健》,作者分别为萧鼎、燕垒生。

[3]《隋乱》《窃明》《回到明朝当王爷》《新宋》《唐砖》,作者分别为酒徒、灰熊猫、月关、阿越、孑与2。

[4]《佛本是道》《地师》《天才相师》,作者分别为徐公子胜治、打眼。

[5]《将夜》《搜神记》《完美世界》,作者分别为猫腻、树下野狐、辰东。

[6]《医道官途》,作者石章鱼。

[7]《佛本是道》,作者梦入神机。

[8]本雅明《讲故事的人》,见《本雅明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5页。

[9]引自2014年7月12日,李敬泽在“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10]《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长篇小说《后宫甄嬛传》,《步步惊心》改编自桐华同名长篇小说,两部作品均连载于晋江文学城。

[11]《诛仙》改编自萧鼎同名长篇小说,作品连载于幻剑书盟;《斗罗大陆》改编自唐家三少同名长篇小说,作品连载于起点中文网。

[12]《失恋33天》改编自鲍晶晶长篇小说《小说,或是指南》,作品连载于豆瓣阅读;《裸婚时代》改编自唐欣恬长篇小说《裸婚》,作品连载于红袖添香。

[13]碧路黄泉,本名廖俊华,早年是起点中文网的重点作者,后入职改任编辑,现任常务副总经理。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作家文学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我们需要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