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015-01-30高政锐

醒狮国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东林书院历史

高政锐

中国文化代有传承,延泽数千年,究其原因,书院可谓功不可没。著名的书院,无论是东林书院,还是岳麓书院,抑或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我们都能看到其清楚的文化传承。而其自身文化传承对社会普遍性的文化影响则是不可估量的。从书院走出的文化巨匠不可胜数,范仲淹、司马光、朱熹、顾宪成,这些文化史上的大师级人物,不仅延续着中国文脉,他们对中国政治史的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史的升华,也起着深远的影响。

书院模式:构建与历史相交融的文化力量

历史走到今天,在这个与传统相距甚远又对传统无限仰望的时代,传承文明,构建与历史相交融的文化力量,“书院模式”大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谓“书院模式”,是指以传统书院为核心,借助书院的历史和文化优势,通过现代文化传播方式,来传承文化、启迪智慧、净化心灵。以东林书院为例,少儿经典国学诵读、东林国学讲堂、民俗节日观礼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使这所创建了近千年的书院重新焕发了生机。纵观东林书院的发展史,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文化传承的轨迹,它不仅是一个精神符号,而是一种实在的物态化行为。

许多学者都在探讨,人类的几大古老文明体系,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不但没有中断,在新的时代,她正以和本源保持相近的模式,继续发展。原因固然有许多,但自宋代开始的书院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北宋是一个军事、外交疲软的王朝,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文化极度发达的王朝。尽管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蒙古,但从文化的大历史格局来看,取得最终胜利的还是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在明清被列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清明上河图》被后人的无限敬仰,苏轼文化史地位的确立,都是明证。那么,书院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文化进化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呢?我们不妨回溯,看看东林书院的几个历史节点。

东林书院创始之初,仅供讲习、栖息之用,创建者杨时是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学生,学术传承是东林书院最初的使命。历史的发展往往会成为文化的拐点,大约500年后,学者顾宪成重新修复东林书院,并在此聚众讲学。此时的讲学内容大异其前,顾宪成曾有名联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文化传播在这里是不缺的,但最重要的是当时士子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心。政治与文化在这里找到了一个严密的结合点,明末党争,明清之交的士人心态,我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痕迹。对现实的积极参与,是一种自《诗经》之后所形成的风雅精神,书院在这种精神的宣扬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尽管现代学者对东林清流的历史价值纷争不断,但无论如何,不参与社会进程的文化是孱弱的,对时代没有积极回应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正因如此,东林书院的文化精神才能泽辈后世,并进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序列。

“五四运动”把传统和现代割裂开来,白话文兴起了,文字的形态逐渐有了很大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变化,历史在一段时间内被视为垃圾箱,灰尘乱飞。横亘在传统与现代的是一道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当我们需要回归传统,需要从历史和文化中汲取力量,书院的价值就再一次凸现出来。还好,至少我们还能从空间上,从有形的物质上,近距离地触摸文化、触摸历史,在这个维度上看,东林书院善莫大焉。另一方面,东林书院的发展史可视为中国文学、中国学术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它是一枚中国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若干基因仍存活其中,东林书院自身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文化回归:时代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文化的最本质意义或许会因为历史或政治的联系而名噪一时,但它最终会回归其本来面目。

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文化回归的伟大时代,而书院的道路并未走完,它在这个时代的特殊价值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昭示。

毋庸讳言,书院在文化传承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将书院定位为文物保护单位或一定级别的旅游景点,对书院的现代化价值生成而言,颇有遗憾。以东林书院为例,无数文人士子曾在这里休憩、思考,如今却人去楼空,风采不再。那么,在东林书院的基础上建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如何?至少,某个大学的文科院系可以进驻其中。试想,学子们在文气如此厚重的环境中阅读李白、杜甫,在氛围如此庄严肃穆的场所里研究宋明理学,其感悟力和心灵的浸润力一定会飞速提高。尽管此种设想难度极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让尽可能多的学子来此读书,感受独有的人文精神,应该是能做到的。在此方面,岳麓书院做的要好一些,它已经和湖南大学融为一体,并依托高校的资源,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

东林书院自然是做学术研究的好地方,中国古人讲的天人合一,或许在这里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当然,这项工作已经开始了,朱文杰编纂的《东林书院丛谈》已经出版,但对于这样一个千年书院而言,成果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学术可以不局限于对东林书院自身的研究,置身于这样一个环境,无论做何种研究,成果都应该是不错的。所以,东林书院应该多吸纳优秀学者的加入。这是实现其现实价值的最直接方式。

值得欣慰的是,东林书院已经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文化传播中有所作为。少儿经典诵读在这里长期举行,东林国学讲堂也已举办多场,以节日为中心的主题文化活动正如火如荼。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东林书院的作用初步凸现出来。当然,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将自己纳入有序的良性运转中,是东林书院长期面临的课题。

历史上的书院模式多属个人行为,学院的山长负责制使得学人的学术理念、生活理想很快付诸实践。如今的学院模式则属于官方行为,其优势在于经费的保障和整体工作的全面、有效推进。自由与专制的抗衡,学术与金钱的博弈,构成了书院独有模式,独有的气派。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书院在现代的文化建构中必将会进一步发挥作用,而它所承载的学术精神、道德力量和参与社会的积极意识,也会为前行的人们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林书院历史
朵云书院黄岩店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Functions of Etymology in Vocabulary learning
白鹿洞书院记
新历史
论李应昇之东林节义精神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