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常心与本分事

2015-01-30南枝云山

醒狮国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敲钟平常心无量

南枝云山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平常心是道,不必刻意追求生死轮回的超脱,更不必为超升西天净土而穷首皓经,只要尽心做好本分事就好。“担水劈柴,无非妙道;举手投足,皆是道场”,生命中的一言一行、一景一色皆有发人深省之处,都向人们敞开进入禅悟境界的大门。单是禅门一日,便可让我们看清修禅之人是如何在日常本分事之间用平常心去体悟佛法之精妙与生命的大道。

钟鼓觉浮生

寺院有晨钟暮鼓之说,古人的诗词歌赋中也多有描绘。杜甫的“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李咸的“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每读这些诗,都会对寺庙的钟鼓之声生出渺渺茫茫的向往。都说晨钟暮鼓,便想当然理解成早上敲钟,晚上敲鼓,今天方知此番理解完全错误。原来寺院里是早上先敲钟再敲鼓,晚上先敲鼓再敲钟,这也就解释了张继为什么会听到“夜半钟声到客船”了。

僧众闻钟而觉,闻钟而眠,一天之始与一日之终皆伴着钟鼓。倾听钟鼓,心便与钟鼓融为一体,随之一同波动、减弱、消失。在钟鼓的帮助下,心回到当下一刻。这就是平常心,正如大珠慧海禅师所说的“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看似简单的事情,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却百般要求;睡觉时又不肯睡觉,却千般计较。”这挑剔计较、永不知足便是一份执著,贪嗔妄想便很容易随之而起,结果弄得心无宁日。如果能万般放下、知足常乐,既然无执著,贪嗔妄想便无从生起,自然能够进入心无所住的禅定。

课诵澄心智

课诵分早课和晚课,时间均为一小时。当鼓声、钟声、磬声、木鱼声、佛号声缓慢地在大殿里回荡着,悠悠扬扬地飘入云霄时,认真端详僧众们专注的神情,你就不会认为这件事是无意义的了。

拜佛。仔细观瞻佛、菩萨像,就会发现他们是那么端庄威严、安详从容。佛、菩萨和我们一样,也生活在多苦多恼的婆娑世界里。为什么他们脸上总带着微笑,而我们却总是愁眉苦脸的呢?也许是因为,佛是觉者,是已经觉悟了的;菩萨是觉有情,是有情世界的觉悟者。而我们,是生活在颠倒梦想世界里的迷而不觉的人。觉悟了这一点,在生活中,接人待物时,我们面带微笑,就是在随喜众生,就是在实践着“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的“喜无量心”。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在生活中欢喜无量,世界也会欢喜无量。以事校心,远离蝇营狗苟,乐称人善,不念人恶,必是见人欢喜者。

诵经。当僧众一边诵经一边跪下去拜愿时,你将感到一种无边无际的、也无明确对象的悲悯之情。“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这是忏悔时的唱诵。没有具体所忏悔的人和事,正因如此,忏悔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和力度,好像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又从根本上肯定了自己,心生“回归本体”之感觉,会不由得喜极而泣。

这些仪式的意义就在于本分,你必须要去实践它,你终会有所得。

舌尖参禅悦

当年佛陀曾教诫弟子《食存五观》。即于饭食时,须作五种观想: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首先,应想这份食物的来处,它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劳动,要珍惜它。其次,衡量今天自己的修行,是否对得起这份饮食,否则应怀惭愧心受食。第三,对美味饮食不应生起贪心,不要暴饮暴食,要有节制地食用。第四,就像病人为治病而吃药一样,不应挑剔饮食的好坏。第五,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顺利地进行修行,我们才接受这份食物。

吃饭是庄严佛事,既是习禅入手处,也是对礼敬佛陀的仪式。因此,要带着感恩的心进餐。而我们几时是带着感恩吃饭呢?

早饭:一家人胡乱吃几口,匆忙地赶着上学或上班。午饭:各自在学校或单位用餐。晚饭:一家人终于有时间聚在一起,却又常常被电视里的节目打扰,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荧屏,不专注于饭食,怎能感觉到自己正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又怎能生发一丝一毫的感恩之情呢?

用餐时的感恩,能帮我们放下烦恼,体验宁静喜悦,回到“吃饭就是吃饭”的本来状态,回归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寺院里用斋时的那种静默,更透着一种庄严、肃穆。僧人吃饭,从来都是八分饱,吃得过饱了,容易昏沉,不利于禅修,同时,留出二分让他人吃,这是舍。正所谓“法界有情,普同供养”。

以禅悦为食,生活会因禅而充满欣喜。这份禅悦,就在我们舌尖上。

坐禅绝尘想

禅坐是心灵的体操,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培养专注与智慧,也是耐力和忍力的考验,更是对烦躁或妄念纷飞的治疗,身心贴合一体,无二无别。反复尝试,不气不馁,由此可以契入“禅”的堂奥。

这种看似简单枯燥的功课,如果真正盘起腿坐下来,感觉并不轻松。打坐时,腿疼难忍,还是要忍耐;心情不定,难免妄想纷飞。但修禅,就是要和过去的自我道一声“再见”,挑战过去养成的“习性”,要做一个真正的禅人,要有勇气承担眼前的一切!

六祖慧能在《坛经》中对坐禅的开示,说禅不在坐。契入禅心的禅者,行、住、坐、卧都应“善用其心”,而非拘泥于一相。通过禅坐,调整身心,增加定力,开发智慧。

出坡洁心性

出坡即劳动,是寺院里僧众日常的作务。赵州禅师有一个扫地的公案。有一天赵州在佛堂扫地,有僧走过来,问:“禅师,你是得道高僧,怎么还扫地?”赵州说:“尘埃是从外面飞来的。”那僧说,“这里是清净圣地,怎么会有尘埃?”赵州说道:“瞧,又飞进来了一个尘埃。”自性清净,才会了无尘埃。就像我们的情思,烦恼都是自己寻来的。

在禅门,即使是扫地也是精进的法门,认真扫地可以保证我们的心不受沾染。做任何事,都要有把一件事做彻底的勇气。扫地的勇气,就是把地面扫得彻底干净。干什么就要像什么,这就是做好本分事的道理。

禅无处不在,一颗觉照的心,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上与禅相契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敲钟平常心无量
乌雷:无量之物
荆楚老乡敲钟忙
刘少白
敲钟的速度
以平常心看婚姻
菜根谭之《平常心是道》
论书绝句·评谢无量(1884—1964)
炳灵寺第70 窟无量寿经变辨识
敲钟祈愿
诺龙技术新三板挂牌敲钟仪式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