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俄文文献收藏现状与困境分析
2015-01-30张晓雁王晶晶黄金鹏罗晓春
张晓雁+王晶晶+黄金鹏+罗晓春
摘要 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图书分馆为例,梳理馆藏俄文文献收藏历史,分析俄文图书馆藏特点与建设困境,探讨未来俄文资源发展对策。
关键词 俄文文献收藏 CASHL
作为世界出版大国之一的前苏联,图书出版业一直十分繁荣。直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政局动荡、出版业处于转轨期,前苏联图书市场在供求方面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局面。与此相适应,伴随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苏(俄)关系变化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高校图书馆俄文文献收藏一路走来,跌宕起伏。本文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图书分馆为例,对馆藏俄文文献的收藏历史进行梳理,分析俄文图书馆藏特点与困境,探讨未来俄文图书发展对策,以期与广大同行分享。
1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图书分馆的俄文文献收藏背景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俄语语言文学系是百年老系,其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1863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同文馆俄文馆。俄语系在俄文文献研究方面具有学科优势,以曹靖华、李毓珍、田宝齐、王岷源、魏真、龚人放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在学科体系建立、课程内容设置、人才培养机制、学术研究领域等方面,为俄语系奠定了基础。多年来,该系人才辈出、成果丰硕。多位教授由于在俄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卓著贡献,先后获得俄方颁发的“普希金”奖章、“高尔基”奖章以及“普京”奖章。目前,俄语系在文学史、经典作家研究、文学翻译、古俄语、句法学、语音学、语篇语言学、汉俄比较、心理学与教学法、语言文化学等领域在国内居领先甚至独一无二的地位。
与此同时,俄语系广大师生对俄文文献的需求迫切。由于学科研究方向侧重文学、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化国情学等领域,在日常教学、科研、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师生对俄国作家作品集、俄罗斯报刊等文献的需求较大。例如,在本科生“俄罗斯文学史”、“俄语功能语法学”、“中俄文学比较”等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引用大量俄国文学原著作品中的经典例句,揭示俄语语法学特征、介绍俄国作家作品;在“俄罗斯报刊阅读”、“俄罗斯国情”等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选取俄语现刊现报中的相关文章供学生阅读学习;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也需要大量查阅俄语原著,列举作品原文用例以支持论文观点。
由于学院在俄文文献研究方面较强的学科优势,俄语系突出的地位和贡献,以及广大师生在教学科研方面对俄文文献的迫切需求,北大外国语学院图书分馆一直将俄文文献的收集和保障工作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
2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图书分馆俄文文献收藏现状
2.1 馆藏结构与收藏历史
我馆现收藏22个语种的图书22万余册,其中俄文图书3万余册。馆藏俄文图书分类采用“中国十进分类法”(1973年前)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1973年后)两种分类体系。图书检索工具为传统卡片目录。出版年的跨度为19世纪到21世纪,最早的为1852年。笔者以10年为一个跨度,对上世纪各时代的馆藏俄文图书统计见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馆各时代的俄文图书馆藏量分布不均。20世纪50年代馆藏量最多,符合时代特点。当时正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关系的“蜜月期”,苏联出版物成倍增长。加之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封锁与禁运,进口其它国家图书相当困难,所以俄文文献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入藏对象。与同时期我馆英文图书相比,俄文图书入藏量显著高于英文图书。1966年至1976年,受文革影响,俄文图书的馆藏量极低。1977年至1990年,俄文文献入藏量逐步回升,馆藏基本建设保持了较好的势头。但到1991年,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等国的图书出版业在市场化过程中举步维艰,同时,俄文图书价格成十倍上涨,我馆俄文文献收藏工作全面跌入低谷,这一时期的俄文图书颗粒无收。
事实上,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的俄文文献收藏工作跌宕起伏的变化曲线与我馆基本一致。纵观俄文文献馆藏历史,馆藏变化更多受到中苏关系、文革、改革开放后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2.2 馆藏特点
长期以来,在俄文馆藏建设方面,我馆一直遵循自己的收藏原则,即重点收藏著名作家不同版本作品集、重点收藏本系教师和系友作品。同时,由于建系早、历史悠久,我馆还藏有前苏联专家手写教案、前苏联电台录音等特色资源。
2.2.1 连续收藏著名作家不同版本作品集
俄国著名作家的不同版本作品集我们均作为重点收藏。例如,著名的《托尔斯泰全集》,我馆现收藏1913年版、1952年版以及1965年版的全套丛书,品相较好、保存完整。俄语系外教来馆借阅图书,对这3套丛书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尤其是1913年版的《托尔斯泰全集》,认为“这一版本的丛书在俄罗斯本国都已经很少见了”。
除此之外,我馆还收藏多个版本的《普希金全集》、《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均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2.2.2 侧重收藏本系教师、系友作品
我院俄语系大师云集、群星荟萃,汇聚了我国最优秀的一批俄语语言文学学者,在整体水平、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声誉等方面均居全国同行之首。为保存俄语系历代学人的丰硕成果,展示俄语系教学、科研的整体面貌和水平,反映俄语系学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我馆一直将俄语系教师或系友关于语法研究、诗歌翻译等方面的著作作为重点收藏对象。如陈粲先生主编《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22卷),是目前国内收录最全、注解最详、容量最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集。而陈桑先生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后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工作,在俄语诗歌翻译方面有着突出成绩,其著作一直是我馆重点收藏对象。
2.2.3 拥有教案、录音等特色资源
上世纪50年代,在中苏友好大背景下,苏联在政治、经济、教育方面对中国进行援助,大批苏联专家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一起,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自己的力量。我院俄语系也不例外,得到前苏联的大力援助,大批专家来系任教,留下了35卷备课教案,这部分珍贵资料以油印、手写为主,尚未完全整理开放。endprint
除此之外,我馆还收藏了50年代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的录音带,内容以新闻报道为主。这批录音带语音标准、原汁原味,对俄语系的教学科研有很大帮助。
3 近年俄文文献资源建设的困境
3.1 总分馆资源协调思考
2005年我馆加入北京大学总分馆体系。作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最大的分馆,我馆在业务上受总馆指导,行政上由院系统一管理。一直以来,按照“资源共享、服务共建、文献分藏、读者分流”的指导思想,我馆与总馆在俄语文献收藏方面各有侧重:我馆侧重收藏语言学和文学类俄文书,总馆则收藏其他学科的俄文书。90年代后,由于俄文图书大幅上涨且院系经费紧张,我馆俄文图书入藏量几乎为零。而总馆得到“高校文科图书引进专款项目”(简称“文专项目”)支持,每年采购俄文图书近2000种。采购图书时,总馆会请我院俄语系教师勾选书目清单。但由于勾选后的图书并不存放在我馆,教师需要到总馆闭架书库借阅且借期只有一个月,积极性受挫,为总馆勾选图书不再主动。
同时,90年代后,俄文图书不再成为主流,图书种类有所下降,从多学科多门类转变为以文学、语言学为主的收藏。以“俄语”为关键词,通过主题检索方式查找总馆馆藏目录,检中记录1361条(检索时间为2014年2月1日)。仔细浏览后,我们发现类似《十七世纪俄国文学作品选读》、《俄汉翻译教程》等语言学和文学类图书占相当大比例。但是,据了解,目前总馆这类图书借阅量一直不高。在加大对俄语系师生宣传力度的同时,如何充分考虑读者利益、做好总分馆资源协调、提高图书利用率与读者满意度,成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采购渠道单一
一直以来,我馆俄语图书的采购渠道较为单一。80年代,我们主要依赖俄语系教师利用出访俄罗斯等国的机会帮助图书馆代购一些图书。这一做法因教师选书直观、省去图书公司中间各环节,在一段时间内解决了俄语系师生的文献需求。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代购图书往往也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本人是否热心公益事业愿意代购、教师购书的个人倾向性、是否兼顾学科全面需求等等。另外,由于学校财务政策要求,教师需要先垫付书款,图书到馆后才能报销。如遇汇率波动较大,教师因代购亏损个人资金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代购积极性。
近年来,俄文图书采购开始逐渐寻求向图书进出口公司订购。但由于采购规模小、数量少且质量要求高、专业性强,同时书商要考虑经济效益、购书渠道等因素,这一采购方式也不是特别理想。
3.3 回溯编目压力大
目前我馆馆藏的3万册俄文文献均未回溯,读者只能通过卡片目录查找,同时手工借还对图书馆管理也多有不便,为此俄文回溯编目提上议事日程。由于我馆人力不足、俄文编目力量薄弱,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回溯工作,我们希望通过业务外包方式完成俄文文献的回溯编目。
据悉,总馆前不久已经完成近30万册俄文文献回溯编目业务的外包工作,但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外包方编目员不懂文献语言,导致著录有误,影响数据质量;二是俄文编目馆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质检把关,同时还要保证俄文新书采编工作正常进行,工作压力大。对于分馆而言,除上述困难外,还面临回溯编目的经费问题。
3.4 电子资源采购顾虑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俄文电子资源较少,但也有类似“East View俄罗斯大全俄语数据库”之类的精品资源。该库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收录俄罗斯学术资源的数据库,内容权威、涉及范围广泛,是研究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历史、军事、安全、外交、科技、医学等领域以及学习俄罗斯语言文学的重要资源。
对于北大这样一所综合性高校,俄文读者群相比而言非常小,总馆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从大局出发,较少考虑购买俄文库。但对院系分馆而言,采购俄文电子资源一方面受图书经费影响,更重要的是由于对数据库评估、测试、购买等流程不熟悉,操作起来也感到有所顾虑。能否考虑总分馆分摊采购费用、合作购买个别精品非通用语种的电子资源,也是需要我们探索实践的问题之一。
4 建议
4.1 取之于系所,用之于系所
与总馆相比,分馆服务对象单一、专门为本院系师生服务。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与俄语系师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深厚感情,这为分馆开展业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北京大学最早设立的14个教学系之一,俄语系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术地位高。除传统借还服务外,我馆还提供信息资源检索、学科评估、系史编纂等方面的个性化学科服务,得到了广大俄语系师生的一致好评。未来,在文献资源采购、回溯编目、电子资源建设等方面,我们期望依赖俄语系教师和研究生的语言背景与专业知识,拓展服务广度、提升服务能力,做到取之于系所、用之于系所,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4.2 自建馆藏特色数据库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成绩突出。特色库类型多样、富有代表性,这其中,馆藏特色数据库因提供别具一格、一枝独秀的信息资源而受到广大师生热烈欢迎。
在俄文馆藏特色库建设中,吉林大学图书馆自建的“亚细亚文库”、“俄罗斯老地图库”走在前沿、成为典范。“亚细亚文库”以俄文为主,收藏国内外独一无二的1886年1945年间出版或手抄的孤本俄文和西文图书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对于研究当时的中国、东北亚及远东地区的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国际关系以及东北亚国际安全体系等,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目前,我馆也在着手梳理馆藏50年代苏联专家备课教案、莫斯科广播电台录音等原始资源,依托俄语系师生的专业背景和总馆的技术支持,建立自己的俄文特色数据库。
4.3 依托CASHL合作共享
启动于1982年的“文专项目”,经过30年的发展,积累了逾百万种外文图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校外文文献长期匮乏的状况。时至今日,该项目仍然是大多数高校采购外文资源的唯一经费来源。2006年,“文专项目”划归CASHL负责,开启了跨越式、全方位的发展阶段。
在服务共享方面,2006年“文专项目”借助CASHL资源与服务平台——“开世览文”,面向全国高校和科研工作者开展文献查询等服务。该平台的“高校人文社科外文图书联合目录数据库”包含了近5万种俄语文献,涵盖人文社科所有学科,尤其以文学类收藏比例最大,约为总量的三分之一;该平台的“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包含200多种俄文期刊,涵盖了人文社科的所有学科,可为用户提供详细至目次的检索服务和文献传递服务。
在资源建设方面,2009年,“高校文科图书引进专款图书订购信息平台”正式在70家文专院校启动,实现了外文图书的联合采购、统一编目。2009年~2013年期间,共有吉林大学等5家图书馆通过平台采购约1500种俄文图书。图书采购回来后,由CASHL统一编目后配送至各馆,同时将图书的封面及目次信息在“开世览文”揭示报道,供全国用户使用。根据规划,俄文文献将在未来作为CASHL小语种资源持续增加投入并通过协调采购。
5 结语
俄文文献资源建设因其特殊性面临着诸多困难。笔者认为只有依托系所专业背景、开拓采购渠道、加强联机编目和共建共知共享体系建设,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俄文文献的顺利开展,建立起支撑教学和科研的俄文资源保障体系。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网络环境开放与合作的大趋势下,CASHL、CA-LIS等联盟组织在俄文资源协调采购、馆际互借、联合编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供高校图书馆使用。我们相信,联盟建设、合作共享将会为未来高校图书馆俄文文献的发展带来无限光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