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写作中的抒情技巧

2015-01-30季树名

考试周刊 2014年97期
关键词:融情水藻托物

季树名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隐瞒,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假、大、空”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构的,事是杜撰的,感情是虚伪的,失去生活的真实性。这样的文章难以打动人,更不可能得高分。

如何让自己的真情在文章中自然流露,打动读者呢?以下是我的几点肤浅认识。

一、触景生情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感情”的:感情是“对因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对人或者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可见感情是人对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自然有喜怒哀乐,他们的文章缺乏感情,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不会观察体验,不懂得借助景物表达情感。

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四时变化,风云雨雪,草木荣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身边到处是可写的美景,如果缺少这种意识,再丰富多彩的寫作素材在学生眼里也是熟视无睹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景色。记得有一天下午,我上最后一节课,外面雨下得很大,雨点砸在窗玻璃上,发出很大的不规则声响,学生和我都无法集中精力。我无心地往外看了看,发现校门外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已排成了长队,他们有的撑着伞,有的穿着雨披,静静地站在雨中……我灵机一动,让学生一起观察这雨中的特殊景致。学生一开始还很嘈杂,但渐渐地嘈杂没有了,他们观察的神情是那样严肃、专注。那天的作业是以《雨中》为题写一篇作文,大部分学生那次作文都写得很好。有学生在文中写道:“雨中伞像池塘中一朵朵盛开的荷花……‘冷不冷?别着凉了!母亲一见面便一把将我搂进怀里,一边问一边麻利地将一件雨衣裹在了我的身上。我吃惊地看着母亲湿了一大片的衣服,泪水模糊了双眼……”我想家长下雨天接自己回家,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肯定不是第一次,为什么这一次感受如此之深呢?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自然而然产生出对父母或其他长辈的慈爱的感激与感恩之情,这样的触景生情是那样真挚和感人。

二、融情于景

除了触景生情,我们还要学会融情于景,即借景抒情。花好月圆可使合家团聚的人更生快慰,也可使家破人亡流落在外的人更生凄凉;恶风苦雨可使跋涉在外的游子突生“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也会让踌躇满志的进取者想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而激发斗志。同样的景,由于人不同,时世不同,际遇不同,抒发的情也大不相同,这正是作者融情于景的体现。

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对水、水藻的描写:“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面照个影儿呢!”作者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先着力渲染“绿”,一连用了五个“绿”,一个写绿萍,四个写水藻,用“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水也不忍得冻上”用拟人的方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它要助长水藻“绿的精神”(蓬勃生机),帮它焕发;它钟爱垂柳,尊重垂柳像人一样爱美的心愿,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又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章对洞庭的万千景象以“前人之述备矣”的虚笔一带而过,而有意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又是为了后文古仁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文观止》评注这篇文章“以圣贤忧国忧民心地,发而为文章”。

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当讲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对句中的“钻”分析时,引出了学生对小草评价的争论。我让他们以草为话题写一个片段作文,要求融情于景。有学生写道:“今天的小草很特别,个个精神抖擞,哪怕是刚刚被人踩过的,也在倔强地挺起它们的纤腰,身边的朋友也在不停地鼓劲:‘加油!加油!”(此学生代表班级参加校运会,途中摔倒,在同学的鼓励下,爬起来继续完成了比赛。)此生将自己参与运动会时的真切感受融入小草之中,借小草表达自己的坚强及对同学的感激。

三、融情于事

我们不仅可以融情于景,还可以融情于事。可以通过叙述事件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更觉得真诚可亲。

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一段叙述文字朴实无华,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题为《犯错误以后》的作文,其中花了较多笔墨写自己在去班主任办公室的路上,看见一只空易拉罐,便情不自禁地用脚向前踢着玩,而且踢着踢着,觉得不过瘾,干脆用力一踢,将易拉罐踢得老高,易拉罐飞起来的弧度和姿势很好看。这一段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一名学生犯错误后去老师办公室的路上微妙又复杂的心理。另一个学生写的题为《街边的盲丐》的作文,写一个盲人乞丐通过在路边为行人演奏乐器换取路人的施舍,“盲人们奏了一曲又一曲,额头上渗出了一滴滴汗珠”。围观的行人很多,可当盲人停止演奏,端起一只破碗恳请施舍时,围观的人一下子散开了,当自己拿出全部家当——五毛钱放在盲人的破碗里,“然后我连头也不敢回,匆匆地踏过马路,向回家的路走去。这时我想:他们应该不会怪责我吧”,之后“那淡淡的悲哀,不断在我心头起伏”。小作者正是通过朴实的叙事,既表达了对只听音乐不给施舍的路人的强烈谴责,又表现了对盲人乞丐的无限同情。

初二语文第一单元都是有关长征的,我布置了一篇小文章,通过叙事写一写对红军精神的感受。有同学在文中写上一年的一天,自己是如何缠着父亲跑遍苏州观前街,就为买一件款式好、保暖性能强的棉衣。在文末,作者写道:“千里雪山,红军战士穿的是破棉袄,我无法想象他们是怎样克服寒冷翻越高山的,恐怕很难用‘顽强概括一切!想起这些,今年的冬天还会那么冷吗?”感情朴实、细腻而真挚。

四、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抒情,常常借助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托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物象因情志而饶有韵味,二者相融相汇、相映生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诗人以石灰自喻,寄寓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中所写的梅花是诗人高洁品格的化身。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花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操。

在讲完刘禹锡的《陋室铭》,感悟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及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之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托物言志,便布置了一篇小作文,以身边不起眼的事物为对象,写一段话,赋予他人的高贵精神品质。学生作文中写小草的最多,也有写蜡烛的、蚂蚁的、蜜蜂的,有一个学生写的是青苔,给我印象很深,她在文中写道:“青苔不会开花,哪怕小小的一朵;青苔也不会结果,哪怕小小的一颗,它几乎被人们忘却了。但它从未轻视自己的力量,它默默地、执著地努力着,用自己绿色的身躯渲染着一块块原本乏味的岩石。沃土和阳光,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但在一块块岩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谁能留下生命的颜色,开拓出茵茵的‘绿洲?”我们的国家走向强盛,不正是得益于千千万万像青苔一样默默无闻、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英雄吗?

抒情技巧很多也很复杂,不同角度有不同分法,以上几点是我在写作教学中关于抒情方法的一些思考。

猜你喜欢

融情水藻托物
海洋金字塔
童心爱党 画笔融情
不时不食 融情于艺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融情笔墨 悠然自得——花鸟画家李耕印象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Super Science走进科学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融情入墨风规自远——记诗人书法家赵镇南
托物言志的作文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