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环境下研究型图书馆的空间利用变革

2015-01-30刘伟陈锐张甲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

刘伟 陈锐 张甲

摘要 阐述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空间使用变革的目标和优势,提出优化馆藏空间,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增设双重使用空间等具体的空间改造措施。

关键词 图书馆 信息共享空间 图书馆空间规化 双重使用空间

2013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国际图联发布的图书馆发展趋势年度报告及2012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的调查_2]指出当前图书馆面对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云存储技术的出现,HathiTrust机构知识库资源及开放获取(OA)资源的不断丰富;二是电子书销售额不断攀升,2011年亚马逊公司电子书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纸本书,期刊数字化出版趋势增强;三是以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及维基百科等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与优化,用户更习惯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数字资源。总之,图书馆正处于全面数字化的转型,纸本馆藏不断边缘化,用户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电子资源,到馆获取资源和进行咨询的读者越来越少。

图书馆为应对当前的挑战,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是改变馆藏建设重点,馆藏建设主要集中在数字资源上;改革资源采购手段,如数字资源采购越来越多地利用用户驱动模式;转变服务理念,由以纸本馆藏为中心的用户服务转向以数字馆藏为中心的数字资源服务和数据服务。二是调整馆员构成,增加学科专业人员以增强服务深度,增加数字资源使用所需的指导和培训。三是变革空间利用方式,改变原先以纸本馆藏存储、管理为中心的利用模式,转向将图书馆空间打造成无障碍的协作空间和物理环境,并且向将服务空间扩展到图书馆外更广阔的环境(包括教学大楼或整个校园)。图书馆空间变革的整体趋势是:图书馆空间不再是单纯的馆藏存储地,而是作为“第三空间”(思考、创新、交流的空间)存在,即转变为作为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空间使用、并可进行大型培训和课堂电化授课的场所。

1 图书馆空间利用变革的目标和优势

当前图书馆不单是为用户提供所需馆藏,更重要的是要为支持学术和科研活动提供配套的服务人员、技术专家及软硬件服务;图书馆的服务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参考咨询等,而是要提供可反映相应学科的学术前沿水平的数字馆藏和研究数据,提供为使用数字资源和数据资源所需要的支持和培训;图书馆的空间不仅是馆藏存储地,还是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空间及进行大型培训和课堂电化授课的场所。

1.1 目标

空间利用变革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图书馆成为为教学和学术研究提供配套的服务人员、软硬件服务和资源无缝化衔接的物理场所。将利用率低的纸本馆藏移出物理空问,储存在馆外且易获取的地方;图书馆转为主要提供数字馆藏,并将数据作为重要的馆藏资源,提供使用数字馆藏所需的支持服务和培训;利用减少纸本馆藏腾出的存储空间为个人学习及小组合作提供适宜的馆内环境,能合理利用馆内空间开展群组培训及嵌入课程的授课。图书馆空间利用必须有助于促进用户交互,并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延伸到馆外。让用户不仅能在图书馆找到任何书、电子期刊或者博物馆的某件藏品,也能在馆外的任何地方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

1.2 优势

图书馆在进行空间利用变革后,使用各种先进手段加强数字馆藏建设和相应服务保障,注重用户交互和延伸服务,提供便于合作与学习的空间。缩减实体馆藏(保留关键资源),重新配置专业馆员以配合高频率使用的服务项目,馆内空间将主要用于用户培训、参考咨询、安静个人空间和小组学习,以满足群组合作、与信息软件或服务相关的教学和培训、以及嵌入课程相关信息活动的需要。空间变革的优势是缩减了储存纸本馆藏的空间,使馆内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跨学科教研人员的需求。可利用缩减纸本馆藏储存空间的方式来缩小图书馆的整体占地面积,从而使图书馆不用设置在偏远地区,地理位置更靠近用户,以提高用户到馆率。

2 图书馆空间利用的变革措施

2.1 缩减纸本馆藏的储存空间

图书馆传统的理念是强调纸本馆藏、馆舍空间分配及读者服务。随着数字资源(包括电子期刊、电子书以及OA出版物)的不断增加,用户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数字资源,用户行为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大学的师生还是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都主要使用电子期刊,而很少使用纸本期刊。纸本书籍的使用率并没有像电子期刊那样下降得很快,但电子书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其使用率也在不断增加。

移至馆外的纸本馆藏通常保存于高密度图书馆,保存地点有两种:一种是像斯坦福大学那样,储存在校园内的SAL3设施内;另一种是像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那样,储存在图书馆地下的“自动存储和检索系统”(ASRS)。这类存储设施需要根据各馆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规模大小、馆藏内容等,有时可能由数个图书馆共用,如存储有1000万册低流通率纸本资源的“研究型资源保藏联盟”由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和纽约公共图书馆共同使用。

移出的纸本馆藏都编有条形码,不是按照学科分类进行储存,而是按照纸本尺寸分别储存在独立的小格中,ASRS可提供稳定的储存环境以便更好地保存馆藏,尤其是容易受损的档案材料。决定要被移出图书馆的纸本馆藏很难有统一的选择标准。由于同一学科内各分支学科电子资源的使用率不尽相同(如生物学科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馆藏主要为电子资源,而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电子资源使用率就相对较少),因此,决定要移出图书馆的纸本馆藏要结合每个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标准。通常的做法是,决定纸本馆藏是否要移出图书馆主要是考虑现有馆藏是否有相应的电子资源。保留在馆的纸本资源主要是包括工具书在内的参考资料、没有相应电子资源的纸本资源、流通率高的馆藏。新到馆书籍及近几年使用过的书籍可先保留在图书馆,将专门派人对留存馆藏进行标记,如果这些书籍仍未被使用,将来也移至馆外保存。为了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快获取移出馆外的纸本资源以及纸本资源的长久保存,要开展资源的回溯T作,并将移至馆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endprint

2.2 构建信息共享空间

在当前学科交叉和合作趋势日益加强的情形下,科研人员和师生在学习和研究时需要全维信息保障,更依赖团队协作,图书馆的空间必须以数字化资源和无缝信息交互全面促进用户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信息共享空间正顺应了这一趋势,它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于美国高校图书馆,将实体空间与虚拟环境紧密结合,方便获取所需资源、进行借还书、与同伴进行科研协作与信息共享等活动。

信息共享空间不是电子阅览室的简单改造,也不是虚拟资源概念下的数字图书馆,而是综合了实体空间、虚拟资源和技术的开放获取环境下的学习交流空间。信息共享空间不必完全按照纯实用功利的理念进行设计,而要利用各种设计手段和艺术元素,为用户营造出学科的学术氛围,帮助读者建立自己所研究学科的学术社区空间感。要充分利用采光和色彩搭配,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帮助读者形成所属群体的学术社区感。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应以用户需求调研为基础,邀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评价,并确保在运行阶段能够根据读者需求进行调整。信息共享空间分为两类:小组合作空间和个人学习空间。

2.2.1 小组合作空间

小组合作空间可设置成封闭的隔间(通常用于小型群组讨论),也可设置在开放的空间(通常用于大型群组讨论)。在开放环境内,可利用挡板和隔断来分隔出不同的小区域,供不同群组讨论使用。开放型的大型群组的信息共享空间,可配备移动式白板,既可方便用户进行讨论,也可以使其根据所需作为隔断使用。小组合作空间必须有分享信息的交互界面,可进行信息的动态交换,并能实现谈论结果的共享和群发。因此需要配备支持笔记本的显示屏、打印机、Mac/Windows的双启动电脑终端、宽屏监视器、投影仪等。用户可使用笔记本将需要共享或讨论的信息输出到显示屏上,也可同时连接数台笔记本到将信息共享到Whitespace软件。为了使小组合作空间得到高效利用,小组合作空间通常必须通过网络或内部邮件系统提前1—2周预订,规定每次的使用时长(通常为2—3小时),一般只在开馆时间内才能使用。小组合作空间的桌椅都要便于移动,并可根据群组的规模进行自由搭配和组合。7×24小时开放的信息共享空间通常设置在一楼,并配备有自助借还机,以便在闭馆期间仍能进行馆藏借阅。

2.2.2 个人学习空间

个人学习空间主要用于不需要讨论的个人学习,设置在各个楼层的走廊和角落,以使空间得到最大利用,需要提供足够的座位、无线网络、Mac/Win-dows的双启动电脑终端,主要采用自然采光。要远离噪音和人流都比较集中的区域,如图书馆入口处。否则在图书馆使用高峰期,用户就无法在个人学习空间集中精神学习。此外,部分个人学习空间可设置在毗邻信息中心的地方,以便用户能够便捷获得所需的研究辅助设备。芝加哥大学还专门设立了研究人员学习空间,允许研究人员或教师按照季度或年度付费租用。

2.3 改造或新增其他空间

缩减培训空间或更改培训地点。大型的培训课程或嵌入课程的教学活动通常安排在专门的房间,但也有部分学校由于很少进行大型群组培训,而将其移至教学大楼的教室举行。小型的培训可设置在参考咨询台附近。传统的参考咨询台只是单纯用于解答用户使用资源时遇到的相关问题,但如今很多学科(如化学、化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资源的使用需要依赖复杂检索和可视化工具,馆员要协助用户将电子书下载到信息终端,还要协助其使用相关的信息应用软件。因此,有些大学图书馆在参考咨询台附近设立了一个特别区域,用于与信息系统、软硬件使用相关的培训。西雅图大学勒米厄图书馆参考咨询台的旁边还设立了6个咨询隔间,隔间内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配备一台大型显示器,除了有专门的参考咨询馆员解答问题外,有时还有实验室专员来提供专业解答。

增设双重使用空间。所谓的双重使用空间是指开馆时作为馆内空间,闭馆时作为馆外空间的地区。一般设置在图书馆人口的大厅、楼梯走廊过道的空地处以及教学大楼内的图书馆周边(国外有些图书馆位于教学大楼内部)。此区域可配备大型触摸显示屏,利用可视化技术,举办电子海报、多媒体展示会及资源推荐活动等。可将大型群组讨论合作空间移到双重用途区域,既为用户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同时也提高了教学大楼的空间利用率,并且这部分空间使用不受图书馆闭馆时间限制。

2.4 馆外空间

当然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并不局限于馆舍本身,图书馆的服务应延伸到用户所在的任何地方。霍普金斯大学威尔士医学馆不仅在主馆设立了信息共享空间,还在大学校园的其他建筑中设有卫星图书馆和威尔士信息空间。斯坦福大学科学图书馆甚至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该馆位于化学、生命科学系所处的校园区域,其周边都是咖啡馆和休闲区,是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以及科研人员经常聚会的场所),将图书馆的空间扩展到了馆外周边地带,在这些区域配备了图书馆的基本服务设施,吸引有共同学术兴趣的人聚集到一起,激发科研灵感,并对此区域形成情感依赖和学术社区的归属感。

2.5 配套的人员和服务支持

一是增加专业馆员。为了配合空间改造,必须将部分有专业背景的馆员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开展新的服务,并将服务拓展到实体馆以外的空间,选择新馆员时主要看重其最高学位的专业背景或学科相关的研究经历。增加的专业馆员主要用于为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团队、学术社区提供专业指导,解答用户在获取资源或合作谈论中遇到的计算机技术或学科知识难题,通过识别、获取数据、重组数据为研究人员提供各种数据资源和帮助,协助确定数据集、选择性存档部分数据,协助研究者起草数据管理计划。

二是扩展基于网络的服务。要充分利用现存的网络资源,增加RSS订阅、基于网络的参考咨询等服务内容。大量网上资源已成为全球在线图书馆的一部分,图书馆还需处理不断增长的信息空间导航和知识产权问题。此外还要调整图书馆网站设置,增加虚拟地图、在线教程、展示检索技术的视频、对研究领域的指导等内容。设置数据库商提供的在线培训资料链接。图书馆自建内容可嵌套在班级课程作业网站,也可嵌套在大学的其他网站。

三是扩展信息检索、资源使用相关的支持服务和培训,必要时可开展馆外培训,将服务嵌入用户空间,在用户空间开展专题讨论组项目,在实验室开展延伸服务。为特定实验室或院系提供量身定制的信息概览服务,馆员需要为其解释晦涩引文,解答复杂的参考咨询问题,提供管理引文、文本、数据的最佳操作和选择。此外,如今的科研工作需要使用数个学科的研究工具和不同学科的数据库,因此需要增加数据库概要介绍及先进工具的相关培训,帮助用户熟练掌握使用这些工具及数据库的技能。如地理信息系统可帮助用户建立包含地质/地理数据、生物数据、环境数据在内的多层视角,该系统的培训可能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培训重点之一。

3 结语

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必须依赖内容服务的深化和服务领域的扩展。随着服务的改革,图书馆的空间建设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才能突出图书馆的核心服务,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保障。图书馆的空间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基础设施、资源需求、人员配备等众多因素,由于各馆的服务定位和学科属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本文提及的空间利用只是一个参考,各馆必须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本馆实情的空间建设之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书馆
去图书馆坐坐
图书馆
图书馆里送流年
图书馆
夜间的图书馆
图书馆里的小惊喜
图书馆 Library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