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下的竞争推演
2015-01-30龚宇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通讯科技,即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大数据等的出现,已经渗透到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着经济发展及社会变革,也使得人类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本文运用金融学理论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互联网只是手段,并深入剖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呈现的支付、融资、理财三大类业务的运行与盈利模式,通过对P2P网络借贷平台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中存在问题的理性辨析,认为互联网金融时代来临后,其与传统金融将互利共生,相互融合。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P2P;金融中介;风险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业务的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作为一种互联网与金融业相结合的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正成为一种热潮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引入人们生活的有余额宝、P2P、微信支付、众筹、阿里贷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FDC(2009)指出,“ICT能够提供金融服务给那些金融空白的人群,且大大降低传统金融服务方式的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互联网金融能提供跨界乃至超越传统产品的新功能,有效突破了传统金融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资金供需双方可直接交易,银行、证券、保险及交易所等金融中介不发挥作用,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有效配置经济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更为民主化、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所引致出的经济效益更加惠及于普通百姓的一种惠普金融模式。当然,这种新型金融模式的出现意味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贷市场可被用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性问题,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从而产生巨大的商业机会,更可被政府提倡用来提高金融包容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形态在支付方式、信息处理、资源配置等方面尚且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监管体制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会也会促成竞争格局的大变化,尤其在我国现行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系中, 监管领域尚无法完全覆盖互联网金融的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互联网金融如何渗透金融行业从而改变其竞争格局,要理清竞争变革的脉络,我们必须回答以下四个基本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分析
所谓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指以互联网为服务平台进行的一切金融活动,包括线上支付、线上资金筹集及线上理财等金融服务。它既与常规的商业银行之间的间接融资不同,也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在互联网金融多样化的运作模式中,可归结为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一,移动支付成为了大势所趋,不断取代传统支付;其二,贷款不再是企业的专利,而成为了人人贷;其三,传统的证券业务逐步被众筹所取代。网络金融有效降低降金融业的信息成本, 突破了银行作为资金交易中介的传统金融理念,对传统银行的传统融资渠道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非常适合当今互联网时代个人贷款及小微企业贷款的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金融脱媒在大量崛起的互联网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大环境下逐渐加速。传统支付业务中,电商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交易平台,银行扮演的角色是提供结算服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第三方支付的不断壮大,这些支付机构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为借助数据积裏和挖掘的优势,为小企业的发展以及供应链提供资金支持。
在金融理论中,对金融中介存在性的解释是最基础的部分,其认为金融中介产生的原因是两类不对称信息和昂贵的信息产品的结果,金融中介的功能观对我国金融理论研究及改革、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网络借贷平台市场等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传统式的服务产业方式被信息技术得以改革和创新,有效的避免了不必要节点的产生,让更多的消费者与生产者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易,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服务业绩得以提升,为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例如互联网金融下,除了为客户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还注重发挥在数据收集管理方面独特优势,通过互联网来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
三、商业银行要新的战略选择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多次被提及而且动作频繁,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愿景中,以P2P网络融资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我国金融体制发展起到的变革和促进作用。在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浪潮中,面对竞争加剧和客户消费模式的改变,商业银行以开放的心态积极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全面推进大数据的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银行信息化建设到建设信息化银行的转变。进一步对客户定位进行细分,对服务及产品设计精准出发,对流程进一步地梳理和完善。一方面应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另一方面,结合现有的资本管理以及国际互联网操作基础做一些创新,整合价值链,学习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运作逻辑,探索网络电子化、移动化,引领迈向更多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推进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四、互联网金融在执行中将遇到哪些挑战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风险性也日益呈现出来,这种风险主要以网络金融的虚拟化、网络支付的快捷性及金融机构的全域性、规模化等问题带来,且这种风险的可控难度不断增大。但是,现有的金融法规都是建立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的适应性不足,存在很大问题,同时其风险防范与监管体制也不够完善,特别是伴随着当今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些问题日益严重,亟待解决。通过总结分析,笔者将主要挑战汇总为以下几点:
监管——由于我国尚未将互联网金融行业纳入到正规监管中,因此 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 网贷平台的经营情况信息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对于一个准金融行业来说,这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目前我国金融行业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作为新兴行业,一种方案是维持现有多部门分头监管架构,工商、税务、公安的侦查和网络监管部门协同管理,并且由监管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另一种方案是将各部门的职责集中在一个单独的部门,由该部门统一承担监管互联网金融的责任。
信用认定模式——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信用借贷,这种网络借贷的形式与信用借贷极为相似,在欧美国家,P2P网络借贷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发展迅速,而这种发展有赖于其完善的信用体系,因为大部分欧美国家都有其独立的、规范的信用中介机构的支持,正是这种良好的征信服务,使得授信者业务发展迅速。同时也有利于借款人的快捷信息获取,促成网络信用借贷。而我国的征信系统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时间短,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导致信息不论是采集,还是规范化都有待提高。加强我国征信系统的完善与发展,是我国当今互联网金融发展必须重视的一大课题。
信息披露制度—— 针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身的约束,也是需要行业自律,其中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就需要规范化,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比性的原则向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披露信息,并鼓励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信息。将其纳入公众和监管者的视野中。
例如,通过美国P2P网络信贷平台如Lending Club、Prosper,其不仅对借贷业务双方需履行的操作流程做出了详细的描述,还可轻松查到该公司历年来的年报情况,让投资人全面了解该公司成立至今的基本状况、经营业绩、管理制度等。然而国P2P内网站基本上只有简单的借贷操作流程介绍,不但对投资产品的金额、期限、信用等级描述甚少,而且对贷款平台自身也缺乏相应的披露,包括持续经营模式、经营业绩、风险管理等方面。
五、结语
互联网金融产生于互联網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大背景下,脱胎于我国长久以来的金融压抑,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对传统金融的改造与提升,并创造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它只是从技术手段上实现、衍生、完善了传统金融体系的功能,其便捷高效透明的信息通讯技术及大数据的处理对传统金融服务的丰富及补充。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必将是相融相生互利共赢的。
参考文献:
[1] Titman, Sheridan, and Roberto Wessels. 1988. 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J].Journal of Finance, Vol. 43, No. 1 :1-19.
[2] Eric Jacquier, Sheridan Titman, Atakan Yalcin. 2010. Predicting Systematic risk: Implications from growth options[J].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Volume 17, Issue 5: 991–1005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5-26;
[4]官惠宣.加快供应链融资电子化建设[J].金融时报,2012(10).
[5]潘意志.阿里小贷模式的内涵、优势及存在问题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2.
[6]陈强冲.小企业网络贷款及其风险分析.中国商贸,2011(15).
[7]巴曙松.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博鳌亚洲论坛,2013.
作者简介:龚宇(1985.7- )女,汉族,湖南岳阳,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