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5-01-30吴晓鸿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执业资格考试护士

吴晓鸿

(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厦门 361100)

新形势下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吴晓鸿

(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厦门 361100)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 着眼于社会需求,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对“1.5+1+0.5”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结果“1.5+1+0.5”人才培养模式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密切校院合作,产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推行“双证书”制度,注重职业道德培养,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技能型、应用型护理人才。结论“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1.5+1+0.5”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与趋势,是新形势下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指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形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特定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专业人才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1]。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传统中职护理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形势变化,因此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必须做出调整。我校自2008年开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层次改革,现介绍如下。

1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危害公众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加之人口老龄化等自然及社会因素,护理工作在医院、社区及家庭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健康指导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护理人员虽数量增长较快,但相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而言,医疗卫生单位护理人员数量仍有较大缺口,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紧缺人才。据调查,截至2013年底,我国注册护士共278.3万人,每千人护士比为1∶2.05(卫生部要求1∶3,WHO要求1∶5)。2013年厦门市常住人口373万,注册护士9301人,每千人口护士比为1∶2.49,按卫生部标准,厦门市注册护士缺口为1889人。2013年底,全国床护比低于卫生部要求的1∶0.6(许多国家为1∶1),厦门市床护比1∶0.71。全国医护比为1∶0.61(卫生部要求1∶2,重要科室医护比为1∶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2.7,香港为1∶4.04),厦门市医护比为1∶1.07,厦门市共有执业医师8105人、执业助理医师564人,注册护士缺口达8037人。《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卫人发[2011] 15号)指出,未来10年,我国护理队伍将快速壮大,2020年达到445万人,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3.14人。与此同时,养老院、美容院、中医保健机构等与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近几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护理专业人员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毋庸置疑,厦门市乃至全国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迫切需要各职业院校及时、源源不断地为其输送技能型、应用型护理人才。

2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地区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临床护理岗位目前已基本停止招收中职毕业生,仅有一些辅助岗位接收中职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护理人员缺口较大,但由于学历原因,对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接收数量也十分有限。调研中还发现,近年来兴起的一些养老院、生活美容行业和中医保健机构对中职护理人才需求量较大。因此,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必须做出调整,以适应社会与市场形势的变化。

国务院于2008年1月23日通过了《护士条例》,将护士准入制度纳入法制化管理。《护士条例》第七条规定,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三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方具备参加护士执业考试资格。《护士条例》实施后,允许应届毕业生参加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这也把学校推上了考试第一线。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条件,而通过率成为评价各院校教学水平的“金指标”,也与学生就业、学校招生及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起点低,学制短,专业课程内容范围广,目标定位于实践技能、终身教育和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因此,在设置护理专业课程时,必须在学制年限内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3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我校一直实行传统“2+1”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基础和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及护理操作实训,第三学年到各实习单位进行临床实习。经与医院相关人员座谈及实地调研,发现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考前培训,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 创建护理专业“1.5+1+0.5”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时,以“工学结合、双证并举”为模板,尝试实行“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1.5+1+0.5”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半校内教学,一年医院临床实习,半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具体见图1。

图1 护理专业“1.5+1+0.5”人才培养模式

4.1 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护理岗位需求为依据,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发展的要求。教学过程以护理技能操作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学习为主线,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增加实践学时数,突出核心技能培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护理技能操作,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进入临床后普遍存在与病人沟通困难的问题,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因此,有必要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伦理等人文课程教学,以保证护理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打针、发药,还在于能够提供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参考、以伦理为准则、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以逻辑性判断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行为[2]。

4.2 密切校院合作,实现校院双方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护理教育以培养具备较扎实护理理论知识及较熟练护理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使其毕业后能在上一级护士指导和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一线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等工作。为此,学校与实习医院及护理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建立以临床护理、康复保健护理和美容护理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的课程标准,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无缝对接、教研室与实训基地共建、学校专业课教师与医院兼职教师互动合作,共同承担教学和临床护理工作,实现校院双方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4.3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结合,增强合作的实践性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融入整体护理理念,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依托校内护理实训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使学生认识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依托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临床护理环境中,形成职业认同,掌握职业技能。

4.4 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教学场景、对象与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深入开展病例教学法、临床模拟教学法及PBL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5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传统教学在学生成绩考核和评价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通过改革,我们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制定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将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专业技能考核手册包涵护理专业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阶段性综合考核制度,分别在学期末和毕业前进行综合能力考核,考核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将考核成绩作为毕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岗前培训与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准进入临床实习,待经过辅导、再次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学校还坚持与各实习医院共同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综合评价,加大对教学全程的监控力度。

4.6 制定与落实“双证书”制度,实现技能考核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

护理专业“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获得毕业证外还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等技能证书。我校坚持落实“双证书”制度,将教学计划与职业技能鉴定、执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有机结合,并将其融入教学中。

我校于2008年开始尝试推行“1.5+1+0.5”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第三学年安排半年时间对学生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集中辅导,并将知识掌握情况纳入学生毕业综合评价。经过一个培养周期(3年),自2011年以来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逐年稳步提高(见图2)。

图2 近4年我校护理(含助产)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合格率

4.7 注重培养职业道德,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法律体制的不断完善,病人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这就对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培养高尚职业道德,打造完美护士形象,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士职业素养,增强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5 结论

目前适逢我校进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大好时机,护理专业又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在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校根据厦门地区及福建省经济发展特色,认真研究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特点与趋势,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技能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实践证明,实施“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1.5+1+0.5”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1]王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2.

[2]刘彦,王培席,贾彩凤,等.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育定位与思考[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5):119.

G420

A

1671-1246(2015)15-0072-03

猜你喜欢

执业资格考试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不利中医护理教学
关于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思考
浅析执业资格考试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