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交流的平台 期刊发展的见证
——纪念《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25周年
2015-01-30任胜利
■任胜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杂志社,北京双清路83号 100085
作为期刊人的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自1990年创办以来已历经了25个春秋。如同“发刊词”中指出,《研究》定位于一个综合研究科技期刊的刊物,发表的内容涵盖“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国际科技期刊发展趋势,科技期刊的合理布局及宏观管理……刊物编辑出版质量的提高,以及质量管理与评价等等”[1]。
25年来,《研究》集学术前瞻性、理论系统性、应用规范性、实践指导性于一体,已经在业界形成了很高的影响和声誉,不仅被国内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而且获得过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等多项荣誉。
与350年的国际科技期刊发展历史相比较(以1665年1月和3月先后创办的JournaldesScavans和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oftheRoyalSociety为标志),我国科技期刊的起源相对较晚(以1792年创刊的《吴医汇讲》为标志)[2],并且早期的发展比较缓慢(目前在办的科技期刊中只有37种创刊于1949年以前)[3]。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科学研究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科技期刊的创办也由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每年30种左右跳跃式上升至80年代之后的每年100种以上,从事科技期刊管理、编辑、出版、发行、文献管理等诸方面的从业人员也相应地快速增长,《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
《研究》在出版频率和载文量方面均呈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也充分说明这份期刊在业界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5年7月,该刊累计发表文章6618篇(含增刊),其中各类论文6101篇(另有517篇“动态简讯”和“读编往来”类短文)。在创刊的头10年(1990-1999年),期刊以季刊形式发表,年均发表论文数为129篇(年发表论文数由创刊元年的84篇增加至1999年的240篇);2000-2013年改为双月刊形式出版,年均发表论文数274篇(年发表论文数变化于163至345篇)。为更好地适应业界的需要,期刊自2014年开始变更为月刊出版,成为我国同类期刊中唯一的月刊,发表速度也大为提高。
在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的持续大力支持下,曾任主编许菊、言静霞及现任主编张晓林带领各届编委会和编辑部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紧密跟踪和报道热点研究和前沿研究,注重期刊的创新性、综合性、实用性特点,充分发挥期刊的学术导向和政策导向作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科技期刊业的繁荣和发展。
研究热点及演进知识图谱分析表明[4-5],2007年以前《研究》发表的热点研究主要有科技期刊编辑规范化、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科技期刊的功能与作用、科技期刊编辑手段创新、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科技期刊与研究评价等六个方面,其中很多文章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引用,并对政府部门的政策制订和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参考[6-9]作用。基于CNKI的论文引用和全文下载的数据显示,《研究》近年来所发表的广受关注的文章涉及数字出版与传播[10]、学术不端防范[11]、学术影响力提升[12]、出版服务[13]等,充分反映了《研究》紧跟时代发展脉络,始终关注热点问题,注重发挥以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期刊业发展和繁荣为己任的使命作用。
为进一步缩短出版周期、提高论文评审水平,2013年底成立的本届编委会决定《研究》从2014年起改为月刊出版,并广揽精英建立了100多位专家组成的同行评议专家队伍[14]。此外,在广征优秀稿源的基础上,编委会和编辑部还主动出击,结合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问题组织专题文章,目前已经刊发的专题有期刊集群化发展、期刊国际化发展、学术不端行为与对策、文献计量学与期刊评价、数据出版模式与政策、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与分析,等等,这些系统化的专题文章无疑会对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创新与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作为《研究》的读者、作者、编委、副主编,笔者也极大地受益于《研究》这个交流平台。自1999年以来,笔者有近30篇关于文献计量、研究评价、科技编辑与写作、数字出版与传播、期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文章在《研究》发表,并借此得到与编辑同行的交流。《研究》是我珍贵的良师益友,在编辑业务方面给了我极大的教益和帮助。
随着国际科技期刊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科技期刊在质量水平、学术影响力、服务能力、数字出版与传播、市场经营等诸方面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作为研究科技期刊的专业期刊,《研究》必将对促进我国期刊学术研究的进步与繁荣、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创新与发展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愿《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再接再厉,再续辉煌。
[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刊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0,1(1):1.
[2] 姚远.中国科技期刊源流与历史分期[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3):424-428.
[3] 郭玉,赵新力,潘云涛,等.我国科技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J].编辑学报,2006,18(1):1-4.
[4] 姜春林,刘盛博,丁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研究热点及其演进知识图谱[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954-958.
[5] 李廷杰,谢淑莲.《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20周年有感[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01-405.
[6] 金碧辉,汪寿阳,任胜利,等.论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4):202-205.
[7] 庞景安,张玉华,马峥.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4):217-218.
[8] 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3):165-167.
[9] 刘振兴,陈运泰,曾庆存,等.关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纳入公益性事业管理的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4):436-438.
[10]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467-474.
[11] 张旻浩,高国龙,钱俊龙.国内外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14-521.
[12] 韩维栋,薛秦芬,王丽珍.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514-518.
[13] 汪新红.优先数字出版是提高学术期刊出版速度的一种新模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90-92.
[14] 张晓林.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