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沃土辟园地 授业解惑育新人
2015-01-30游苏宁
■游苏宁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100710
2015年,对期刊而言,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特殊年份。在环球同贺世界上第一本学术期刊创刊350周年之时,我们迎来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5岁的生日。在这群贤毕至、举杯同庆的时刻,作为该刊长年的读者和作者、曾经的编委及副主编,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窃以为,尽管《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较晚,但凭借置身于中国科学院的沃土之中,秉承发挥龙头与龙尾的作用,恪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使得刊物未及而立已经秀出班行。作为一位已知天命、在为人作嫁的不归路上耕耘了30载的办刊人,笔者不仅见证了该刊初创者筚路蓝缕的艰辛,同时也在伴随该刊成长的过程中获益匪浅。现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展过程中自己与期刊编辑部、尤其是言静霞主编交往中的雪泥鸿爪笔录于此,以资纪念。
1 居陋室艰辛初创
笔者第一次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的老师们近距离接触是在中关村一栋非常破旧老楼首层的一间潮湿、昏暗的陋室中。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该刊的编辑部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办公场所有天壤之别,当时编辑部简陋的办公条件不仅令人惊讶,而且激起笔者回忆起儿时目睹科学家艰苦创业的场景。但尤为值得敬佩的是,就是在设备极其简陋的办公室里,许菊、言静霞等朴实无华、热情待人的老师们接待了我这个初入行且非科班出身的晚辈,对笔者文章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悉心指导,从而使自己终身受益。经过20多年的交往,笔者的不少习作在他们的指教和帮助下最终得以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上发表,自己也伴随着期刊成长,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普通编辑成长为该刊的编委乃至副主编。时至今日,尽管该刊办刊的物资条件已经大为改善、人员的配备也兵强马壮,但在笔者的记忆深处,依然怀念那个质朴、充满人间温情的初创时代。
2 凭人格魅力办刊
作为一位步入耆艾之年的办刊人,笔者不仅拥有30年的从编经历,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同仁,而且在自己身为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期间,曾经打造出麾下逾百种期刊的中国医学期刊航母。相比之下,自己一直在思考,为何一本发行量不大、读者群有限的行业期刊,能在艰难困苦的办刊条件下异军突起?窃以为主编和编辑们凭人格魅力办刊、靠满腔热忱待人、以一丝不苟著称是《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取得成功的根本法宝。在那个望其首已遥不可及、抚其尾则相去未远的20世纪,科技的进步和电脑的普及使得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人迅速告别了剪刀加浆糊的时代;办公自动化进程的突飞猛进,有助于编辑们通过各种快捷方式更为有效地整理和归纳审稿意见和编辑们对文章的要求,并通过复制和粘贴等快捷键能迅速完成大同小异的退修意见。但只要向《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投过稿的人,相信你一定不会忘记,特立独行的言静霞老师仿佛与我们隔世共存,她总是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将审稿人的意见和她自己的修改建议用娟秀的字体工整地手抄在信纸上。记得有一次,因为自己的一篇短文收到言老师手写的多达数页纸的退修信,发现其誊写的字数几乎与笔者的文章篇幅相当,使自己汗颜并羞愧不已。窃以为,正是他们这种尊重作者、心系读者、凭人格魅力办刊的职业精神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从而通过吸引高质量的稿件从源头上保证了刊物的学术质量。
3 卧病榻之上感人
与编辑实力雄厚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相比,笔者深感几年前《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专职编辑明显缺乏。每次在编辑部见到的基本上都是烈士暮年且壮心不已的老者,他们凭借着对期刊的挚爱、不计报酬地为人作嫁,言静霞老师就无愧为其中的杰出代表。接触过她的人都知道,尽管她身体的健康状况不佳,但只要对期刊发展有利的事,无论巨细,言老师总是亲力亲为:反复登门拜访,邀请多位院士为刊物撰写导向性的评论文章;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为提高刊物的影响力广交业内博学鸿儒;假私济公,要求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弟弟言恭达无偿为期刊题写刊名,如此等等。尤其令笔者感动且记忆犹新的是,言老师由于肝脏巨大血管瘤破裂、危及生命之时仍心系期刊的感人事迹。出于职业的便利条件,自己亲眼目睹了她生病期间许多感人至深的场景。由于病情的变化,无论是住在北京中关村医院等待确诊、还是紧急转院到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进行抢救期间,以及转危为安后的住院康复恢复期,她都时刻挂念着期刊。只要身体情况许可,她就会卧在病榻上处理杂志的稿件。相比而言,她这种为杂志发展出力、藉问心无愧自慰的精神尤其值得晚辈们毕生学习。
4 聚业界之力前行
时至今日,承蒙国家各级期刊管理部门的厚爱,依靠中国科学院的鼎力扶持,得益于主管单位沈华、周德进、金建辉等历任领导的悉心指导,加上几届主编与编委会及全体办刊人的戮力同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在这继往开来的时刻,如果希望一位年轻的资深办刊人能坦诚自己的肺腑之言,窃以为,在倡导科技创新的互联网时代,作为传统科技期刊的办刊人,只有立足本土、力挺主业,面向世界、勇立潮头,才能使自己的期刊不辱使命,再创佳绩。作为一本以“中国”字头冠名、未及而立就已成绩斐然的国家队期刊,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使命所系、重任在肩,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牢记期刊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力戒功利与浮躁之心,胸怀华夏、放眼世界。不仅应着重报道科学院系统内科技期刊的研究进展,更需进一步贯彻并发扬兼容并包的办刊理念,秉承科学研究无疆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办刊精神;以开放之心、聚全国之力,通过业界同仁的和衷共济,使得刊物服务的范围不仅是科学院、更应该是华夏大地、最终必将是全世界。
祝愿《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界同仁的帮助和努力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